目前2018俄罗斯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比赛虽才开了几场, 但已足够激动人心。 特别是“双牙”比赛中, C罗“戴帽”单骑救主, 使得葡萄牙3:3战平西班牙。
但,其实—— 你的世界里也有一个超人 从来不会说出感性的话 不会煽情也几乎不会流泪 只会默默地守护着你 那个人,就是你的爸爸 …… 他或许并不富有 却愿为你倾尽所有 他也许并不高大 却努力护你一世周全 他或许从未说过爱你 却愿倾尽所有把最好的给你
父爱如山
如山高大巍峨,如海深沉内敛,如茶平淡亲切。这句话说的就是父爱。父亲虽不像母亲那样温柔细腻,却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人生道路上,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他们都很平凡,但他们在每个子女心中,都是那么的高大伟岸,撑起家庭的一片天。
林伟俊:压力化为动力年轻拼搏的父亲
▲工作之余,林伟俊会和女儿小恩恩一起玩耍。 每天早上6时多起床,简单地收拾过后便开着电动自行车拉上牛奶和宣传资料到学校、小区、商场、车站等地点摆摊做宣传、搞促销活动;中午1时左右,便急匆匆地收拾东西去农贸市场买好菜后赶回家里做饭、照顾小孩。下午3时多,点清楚牛奶数目后开始往电动自行车上搬,每次装车100~150瓶牛奶,分两大箱装,每箱120公斤,然后在玉林城区走街串巷一家一户地配送;直至晚上9时多,才回到家吃饭,接手带孩子、哄睡觉……
这是陆川县马坡镇硃砂村的林伟俊林伟俊每天的工作内容,日晒雨淋都不改变。他今年31岁,既是1名送奶工,也是1岁多宝宝小恩恩的父亲。由于长期的劳累,年轻的林伟俊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身材消瘦、皮肤黝黑、额露皱纹、双手布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虽然生活充满压力,但是为了让女儿和家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我不得不把压力化作动力去拼搏、去奋斗。”林伟俊说。
瞿湘林:用爱陪伴女儿身残志坚的父亲
▲小爱心与爸爸在分享幼儿园里的趣事。
“爱心,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好玩的?”
“爸爸,今天老师教我们做了折纸。我给爸爸做了一个礼物。”
“什么礼物呀?”
“不能告诉你,父亲节再给爸爸。”
……
6月13日傍晚,玉林城区东明市场侧门旁的湘林电器小店前,残疾人老瞿正和从学前班回来的女儿瞿爱心聊天。爱心天真的小脸与父亲满是风霜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时间回到几年前,玉林城区文化广场来了一位坐着轮椅唱歌的残疾人,他告诉玉林市民他来自湖南,在玉林举目无亲,那会儿他一个人带着只有两三岁的女儿。轮椅歌手很快为玉林市民所熟知,他就是瞿湘林,一位双腿没有行走能力的残疾人,热心市民纷纷对这个独自带着女儿的父亲伸出了援手。那时除了在街头唱歌,老瞿还有个能耐,就是帮朋友修家电,先是帮街坊修个电吹风、电饭煲、电扇什么的,后来大家发现他连电视、音响也能修,于是就建议他开个家电修理铺。
从此,住在东明市场附近的老瞿就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利用三轮车做了一个流动摊点修家电。父亲在修电器,女儿在一旁自己听歌唱歌。到东明市场找老瞿,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一来他热心帮别人修电器从来不讲价钱,用心修不但快捷还经常上门免费服务;二来乖巧的瞿爱心简直就是市场里的小明星。
而在爸爸的呵护下,小爱心无忧无虑地成长。
李柱坚:好家风要传承以身作则的父亲
▲李柱坚(左二)告诉记者,儿子们一有空都会回家看望他们。这不,大儿子李泳霖(右一)又带上儿子和侄子回家看望他和爷爷奶奶。 李柱坚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近百岁双亲的事在北流传为美谈。上有近百岁双亲,下有3个儿子,儿子又有各自的孩子,今年64岁的李柱坚是如何担当好父亲这个角色的呢?
据了解,李柱坚的大儿子李泳霖在北流中学任教,二儿子李冠宪是北流誉美汽车维修厂的厂长,小儿子李泳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儿子们事业有成且拥有各自的家庭各为人父,这都离不开李柱坚的悉心培养和敦敦教导。
李柱坚回忆说,为了哺育3个孩子长大成人、让他们有书读能成才,他们夫妻二人没少操心。那时候家里穷,村里很多人都去广东打工闯荡。但是,为了父母双亲和孩子们,李柱坚和妻子放弃了很多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而决定留下来陪伴,夫妻二人种地、种菜、种果、养蜂酿蜜、养猪,搞种养补贴家用。有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瓜果才卖几分钱一斤,最艰难的时候,李柱坚交不出3个孩子的学杂费,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渡过难关。就这样,李柱坚把3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并教导他们成才、各自拥有自己的事业。
“由于从小受到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深厚影响,所以我很明白家风的传承十分重要,我也将会这样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同为父亲的李泳霖告诉记者,在他们小时候,爷爷奶奶和父亲对他们十分严厉。但是,若是没有这样的严厉管教,他们兄弟也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孝敬老人和父母亲,并把好家风传承下去。
子承父业
父爱,离不开的是传承。子女对于父辈的传承,可能体现在相貌上,可能在性格中,当然也可能在事业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子(女)承父业就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有着悠久历史的玉林,一些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都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很多都是家族式的,需要父辈的传授,再由新一代去发扬光大。
李喜燕:接过刻刀做茶泡 她理解了父亲的坚持茶泡
▲父女共研茶泡。 茶泡是玉林民间的一种奇趣传统特产,始于宋代,兴于清代。制作茶泡,一般用冬瓜(也有用木瓜)切片后镂空雕刻上喜庆的字词、成语或花草虫鱼,再用白汤浸泡后晒干,成为旧时嫁女招呼亲友的“新人茶”,男方也会以同样规格的茶泡回赠女方的送嫁人。逢年过节,茶泡也是款待宾朋、孝敬长者的特别礼物。
在玉州区城西街道新定村,年近八旬的李世俊是茶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李世俊被评为玉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林茶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他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林茶泡的传承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父女俩向市民展示茶泡制作。 李喜燕是李世俊的女儿,虽然从小看奶奶和父亲做茶泡,也曾对做茶泡产生过兴趣,但她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想过要从父亲手里传承做茶泡的手艺。近些年来,她在外求学打工,是茶泡让她牵挂着家乡,父亲在桌子前弯腰专注拿着刻刀的身影一直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父亲经常对我唠叨,说如果我和弟弟不学习做茶泡,以后这门手艺就会在我们家里失传。”李喜燕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几年前,而立之年的她便从父亲手里接过刻刀,把茶泡这一门手艺传承了下来。李喜燕跟着父亲学习选冬瓜、刻茶泡,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有时还会划伤手指,但看到父亲眼神流露出技艺后继有人的欣慰,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很快,她出师了。
为了宣传推广玉林茶泡,李世俊到学校、社区、电视台、博物馆等表演茶泡工艺。每一次,都是李喜燕送父亲前往。看着父亲在群众的围观下面带浅浅的微笑轻挥刻刀的样子,她总是为父亲几十年来的坚持感到自豪。
梁方初:与其外出打工,不如回家“炼刀石南小刀
▲父子俩在研制刀柄模具。 兴业县石南镇凤山村是著名的“小刀村”,至今仍可在这里看到近乎绝迹的传统手工打铁。2010年,“石南小刀锻制工艺”就被列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山村村民梁立勤便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儿子梁方初中专毕业后与他并肩作战,携手共同革新,引进先进制造工艺,把纯手工制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从事一门技艺并非规模扩大就是成功,我认为有了传承才是成功。”梁立勤说,他现在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儿子梁方初娴熟地掌握了祖辈传下来的制刀技艺,他希望儿子能把祖辈的手艺发扬光大,把刀具厂做大做强。
▲梁方初在给刀具淬火。 “目前我们一天可制作数百把菜刀,每年能生产近60万把菜刀、水果刀、旅游小刀等,产品供不应求,除了广西区内,还远销义乌、沈阳、广州等城市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梁立勤说,现在兴业县还计划建设一个占地50亩的石南小五金工业集中区,为石南小刀锻制技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手艺有了传承,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广阔,我对儿子充满了信心。”梁立勤看着已经能挑起重担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的自己。也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在父辈们的循循善诱下,走上了传承之路,将传统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黎倚玮:要传承更要创新 让玉林牛巴走向世界牛巴
▲黎宏健(前)正在给牛肉切片。 “我儿子以前都是从家里带牛巴给同学朋友,现在,他已经可以现场进行制作牛巴,让同学朋友可以尝到最新鲜、最原汁原味的玉林牛巴了。”说起儿子黎倚玮制作牛巴的技艺,“牛大叔”牛巴的传承人黎宏健一脸的自豪。54岁的黎宏健最大的期望就是儿子能把自家的手艺传承下去,用自己的手艺去向世人讲述祖辈创造牛巴这道美食背后的坚守和传承。
“我从小就对牛巴制作非常感兴趣,对于制作的各道工序早已烂熟于心。”黎倚玮说,他初中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牛巴,那时经常在烘干牛肉时把牛肉烧焦,但父亲从没有责怪过他。“是父亲的宽容让我快速成长,到高中毕业时,我已经可以独立制作牛巴了。”
▲黎宏健正在煮制牛肉。 “现在我们制作的牛巴有六种口味,香辣味销往北方,孜然味专门针对西北人的口味,麻辣味则专销四川。”黎宏健说,是儿子当初提出的创新设想,让他们的牛巴拥有多种味道,从而畅销全国。
“虽然罐装牛巴的出现让更多更远的人吃到了玉林牛巴,但市场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必须要寻找另外一个突破口,把我们玉林这个特色小吃推到全国去,推到世界去。”正在香港城市大学读研究生的黎倚玮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他说,不久后,他将首先从包装上下手,继续对牛巴产业进行创新。他觉得包装要显得沉稳低调却不失传统积淀,要上档次。“以后,我还将在公司设立公关部,然后以桂林和南宁这两个区内影响力比较大的城市为突破口,逐步打开全国乃至世界的销路。”
蒋延骥:要把州珮功夫一代代传下去州珮功夫
▲父子共练州珮功夫。 闷热的傍晚,玉林城区州珮社区一户人家的楼顶上,90后青年蒋延骥正跟随66岁的父亲蒋长全练习州珮功夫。他们练习的是州珮功夫中有名的“金钱豹”套路,此套功夫模仿豹子矫健的动作,不仅注重实战而且有一定的观赏性。蒋延骥年轻力强,蒋长全老当益壮,父子的较量一时难分赢输,就双双收了拳脚。
蒋长全的“金钱豹”,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州珮功夫中有名的套路,是家传。正是父辈的坚持与努力,“金钱豹”到了蒋延骥已经是第三代。蒋长全说:“我的爸爸对我说过,要把功夫一代代传下去,我自然要呕心沥血培养我的儿子啦。”
▲在父亲的培养下,蒋延骥获奖无数。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蒋延骥的州珮功夫日益精进,2010年、2011年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南拳第一名、刀术金牌……2016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功夫文化交流会上,蒋延骥参加十二个武术项目比赛共获得12枚金牌。
州珮功夫从清末流传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玉州、福绵等地。州珮人汲取南少林功夫的武术精粹,融汇了玉林地方民间武术元素,通过创新和传承发展,不断将州珮功夫发扬光大。2014年11月,州珮功夫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蒋长全因为州珮功夫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延骥对父亲感到由衷的钦佩,他希望有一天经过自己和师兄弟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州珮功夫,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人传承。
不可否认 所有的父亲都只不过是凡人 他任劳任怨 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着你 但是当他老去的那天 请多点耐心,多点陪伴 你也要当一回他的超人
谢谢你爸爸 如有来生 我们交换身份 让我好好报答您!
今天是父亲节 祝所有的父亲 都健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