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10-21 04:47 编辑
荒山野岭,夜行,特别是单个人行路,碰上邪乎事儿,也不足为奇。
封山育林那会儿,野兽没少出没。山里头有种黑熊,村里的护林员就撞见过。那天他正在独自巡山,冷不丁跟黑熊打了个照面——想跑吧,两条腿哪儿跑得过四条腿的?爬树吧,更是来不及了!护林员急中生智,往地上一趴装死。那黑熊晃着身子凑过来,鼻头贴着他脸嗅了半晌,又用舌头舔了舔他鼻子,扭头就走了。
有个乞丐,饿得前胸贴后背,在山上晃荡时撞见一大一小两只老虎。老虎在远处盯着他,小老虎前爪都刨地了,要不是大老虎拦着,早扑过来了!乞丐心里直打鼓,可嘴上没怂,扯着嗓子喊:“大虫(老虎)不吃苦人肉!”说来也怪,大老虎歪头听了这话,竟真把小老虎拦下了。俩老虎盯着他看了会,扭头钻进林子里——许是嫌他瘦得跟柴火棍似的,满身酸臭没二两肉,不划算下口?
有年冬天,滴滴司机半夜载着一位女乘客走山路,开到僻静处突然刹车。女乘客心里“咯噔”一下,还当他要起歹心,吓得大气不敢出!结果司机慢慢摇下车窗,冲着窗外吼了一嗓子:“大佬,同村的!”女乘客顺着他目光一瞅,好家伙,五米开外杵着一只大老虎,足有七八百斤重呢,像座小山丘!那老虎听见人声,竟晃着身子往车这边凑,女乘客吓得腿都软了,直念叨:“阿尼陀佛,南无阿尼陀佛,啊啊,它过来了!”
可老虎凑近了也没扑,就歪着脑袋盯着人瞧,像是在“验货”。司机攥着方向盘直冒汗,可嘴里没闲着,轻声念叨:“咱都是山里长大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伤了和气。”过了半分钟,那老虎慢悠悠晃了晃脑袋,甩甩尾巴钻进林子,连个响儿都没留。直到听不见老虎脚步声,司机才拍着胸口直喘气:“妥了,走了,没事了。”
事后司机没敢耽搁,立马给林业部门拨电话,把位置、老虎个头说得清清楚楚。后来女乘客回忆说:“当时听见‘同村的’仨字,紧张劲儿一下就没了,跟串亲戚报家门似的,接地气!”这事儿传开,大伙儿都笑说老虎听懂了“同村”的暗号,给足了面子!
如今生态好了,老虎野兽常“露脸”,可遇着事儿还得学老辈人的法子——别慌别挑衅,稳住神儿比啥都强!就像老话说的“遇事不慌,方为良策”,司机那句“同村的”看着逗,实则是给老虎递了根“和平烟”,也给自己和乘客争了条活路。
万物皆有灵,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个醒:碰上野生动物,别学那鲁莽汉子上杆子挑衅,远远瞅着、稳当站着,才是保命的正理儿!要不怎么说“老虎不欺怂人”呢?这可不是迷信,是祖祖辈辈用血泪换来的经验——野兽也通人性,你敬它一尺,它还你一丈,这不就是人与自然最实在的和谐吗?
可话又说回来,明明野兽都是吃人的,为什么这三番四次都不吃呢?这就解释不清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