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法治日报》 10月16日1版刊发文章 全文如下 ↓↓↓ 一声“对不起”解了兄弟俩心结 北流市六麻镇综治中心巧吹“耳边风”化解一起田界纠纷 北流市六麻镇的卢老大和卢老二是堂兄弟,却因一块田的分界线问题起纷争。卢老大认为堂弟在“借地”耕种期间“蚕食”自家土地,愤而收回田地;卢老二则否认侵占,避而不见调解人员。日前,经六麻镇综治中心调解,僵持多年的兄弟关系终于“破冰”,纠纷得以化解。
起纷争的地原为同一块田。卢老大分到0.54亩,卢老二分到0.853亩。20世纪90年代,卢老大一直将自己的0.54亩田无偿借给卢老二耕种。 “卢老大,你天天去外面挣钱也不去地里走走,小心你的田地被别人‘吞’了。”2021年11月,在附近村民的提醒下,卢老大到田间查看,发现自家地块好像比以前窄了,当即和儿子在其认为的分界线位置打桩做记号,并告诉卢老二要收回属于自己的田地。 “你的地原来就这么多,我没侵占。你说的这个分界线谁能证明?”指着堂哥和侄子打下的桩,卢老二说道。此后,兄弟俩因为田地分界线的事多次争吵,并到六麻村委会请求调解。 但这块地是多年前划分的,当时参与分地的人或老或逝,村委会也说不清历史界址。双方各执一词,又拿不出有效的佐证材料,村委会多次调解均未果,只好上报镇综治中心。 接到信息后,镇综治中心介入调解。当时,卢老大提出“分界依据”:分地时以地头邻居家的一棵荔枝树为界,后来他用砖石以荔枝树位置为坐标堆叠成石墩。如今荔枝树虽被砍,但石墩还在,田地应以石墩为界。他认为卢老二建房时,墙根超过了石墩,侵占了他的田地,应该向他道歉。
卢老二却反驳:“当时你堆石墩时已经越过了分界线,占了我的地,我念及兄弟之情没指出来。我没有侵占你的地,不可能道歉。” 近70岁的两人,见面就相互瞪眼,偶尔还对骂,关系彻底破裂。 镇、村组织联合调查,请来北流市某国土规划室的相关人员进行实地测绘,结果显示卢老大的田地实际面积为0.5485亩,比登记的0.54亩略多。但卢老大对测绘结果不认可。卢老二则表示与卢老大无法沟通,避而不见调解人员。这起纠纷成了一块“硬骨头”。 “这不是简单的田地争议,是关乎基层社会稳定、乡风文明建设和亲情伦理的事!”今年,六麻镇将此案列为年度重点矛盾纠纷化解案,成立由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等组成的专项调解组。调解组将退休老干部卢某某、卢家亲戚曹某、人大代表林某某3名兄弟俩尊重的人确定为“关键人”,发动他们参与调解——说服卢老二主动道歉,打开卢老大的心结,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跳出争议、达成共识。 9月18日,在“关键人”与双方进行充分沟通后,工作组再次组织调解。镇主要领导耐心与双方沟通,提出“按照现状划定界址,确定权属”的调解方案。现场,“关键人”以亲情为纽带“吹耳边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大哥,之前建房时不是我拉的线,有可能占用了你一点地,我向你道歉,对不起。”经劝说,卢老二在大家的见证下,向卢老大鞠了一躬,诚恳道歉。 “老二,我们始终都是兄弟,我就是想听你的一声‘对不起’。”卢老大紧紧握住堂弟的手回应道。 当天,两人放下成见,自愿达成和解,表示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地块界址以现状划定,并签订和解协议。至此,这起纠纷以亲情回归画上圆满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