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7112|回复: 1

[其他] 北流侬经常说“六亲不认”,这“六亲”到底是指谁?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5-10-18 1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10-20 08:53 编辑

古语有云:“六亲不认”,可这“六亲”到底指谁?咱今天就去~撸~撸这“六亲”的来龙去脉——  

先说最早的《左传》,这书里说的“六亲”是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娅;十足十一张家族关系网!您瞧——姑姐是父亲的姐妹,甥舅是外甥和舅舅,婚媾是妻子的娘家人,姻娅是连襟或女婿——这哪是六亲?分明是家族版“朋友圈”!  

到了《老子》王弼注,画风突变,直接简化成“父子、兄弟、夫妇”三对;像极了胡同里标配家庭——少了些盘根错节,多了份清爽利落!  

要说最接地气的,还得数《汉书·贾谊传》里的说法:父、母、兄、弟、妻、子;这六亲就像自家院里的龙眼树——根是父母,干是夫妻,枝桠是兄弟,果子就是娃!颜师古老爷子还补刀:“父母兄弟妻子,这才是最亲的!”您瞧——古人早把“家”的精髓琢磨透了——甭管外面多热闹,家里这六口人就是最结实的港湾!  

可这“六亲”到了民间,那叫一个活色生香!您听过“六亲不认”的典故没?晋文公重耳当年被继母迫害,逃到外祖父家避难;等他在外打拼多年,终于当上国君回乡时,却对曾经的亲人“不认账”了!这故事传着传着,就成了“六亲不认”的出处——不是真不认,是得守规矩、讲原则!  

再说说市井里的趣谈——古人管“六亲”比作“六道茶”:父如龙井,厚重绵长;母似茉莉,清香润心;兄像普洱,越陈越香;弟若雨前,鲜嫩爽口;妻如碧螺,温婉缠绵;子似毛尖,生机勃勃!您瞧——这哪是喝茶?分明是把亲情泡进了茶盏里!  

这“六亲”也不是铁板一块!命理先生掐指一算,还能整出花活:印为父,财为妻,比劫为兄弟,食伤为子女——这哪是算命?分明是把亲情拆成了五行生克!您要问这准不准?老理儿说了:“信则有,不信则乐呵乐呵得了!”  

到了现代,“六亲”更成了万能胶!有人把“六亲”比作“六边形战士”:父母是盾牌,兄弟是左膀,妻子是右臂,子女是希望——这哪是亲属?分明是人生战场的队友!您瞅瞅——从“父为子纲”到“父母子女互相尊重”,这六亲的内涵早跟着时代跑了!  

要说最动人的,还得讲讲二叔公的故事——想当年二叔公下乡插队,母亲塞给他一双千层底布鞋,说:“儿啊,这鞋底有六亲的针脚!”如今二叔公老了,把这双鞋传给孙子,说:“这六亲啊,不在嘴上,在脚底下,在心坎里!”  

您瞧——这“六亲”从《左传》的宏大叙事,到市井的烟火气,再到现代的亲情观,活脱脱一部中国家族史!它不是冷冰冰的亲属名单,而是热腾腾的人间烟火!老祖宗说的“六亲”,哪是六种人?分明是六种情——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兄弟如手足,夫妻如琴瑟,子女如朝阳!  

所以啊,甭管时代怎么变,“六亲”的根永远扎在“情”里!它不是让人死守规矩,而是教人懂得珍惜——珍惜父母的唠叨,珍惜兄弟的吵闹,珍惜妻子的体贴,珍惜子女的撒娇!这,才是“六亲”最朴实的道理!  

最后送您句老话:“六亲圆,家道兴;六亲睦,福满门!”——我想这该是“六亲”的最好诠释吧!
wechat_upload176075960968f30f3938579
发表于 2025-10-1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美国
“六亲”版本多!《左传》列父子兄弟姑姐等,家族“朋友圈”够热闹;《老子》则简化为父子兄弟夫妇,家常三件套。认不认?您说了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