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众庙,这座始建于明朝年间的小庙屋,就是这样一个被遗忘却又无比珍贵的历史角落。
明朝年间,村民们用茅草泥巴建起了这间小小的会众庙屋。每到逢年过节,村民们便会来到这里祭拜,祈求平安。那时的会众庙,是村民们心灵的寄托,是他们在平凡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守护着村民们的梦想和希望。
●清朝:反抗压迫的集结地 清朝道光二年(1822 年),朝廷腐败,贪官横行,土豪劣绅欺压百姓。在这样的黑暗时刻,会众庙成为了民众反抗的集结点。五方群众汇集于此,重建庙宇,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口号,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苛捐杂税,反抗无理压迫。
●太平天国与革命的火种 咸丰七年(1857 年),太平天国部属首领陈五妹在此组织反清农军,协助范亚音部队攻打北流城。会众庙见证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反清斗争,它就像一个革命的摇篮,孕育着反抗封建统治的力量。
●教育的曙光 同治四年(1865 年),会众庙又有了新的使命——成为了一所学校。它特别照顾贫困家庭的学生,开设免费夜班,让穷家小孩可以日间劳动,夜间上学读书。一时间,庙内书声琅琅,文章习习。这是知识的力量在黑暗中闪耀,是教育的曙光为贫苦孩子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民主革命的号角 宣统三年(1910 年),孙中山民主革命兴起,革命代表陈飞腾在此组织集会,号召民众参加护国军推翻封建清皇朝。会众庙再次成为了革命的前沿阵地,它那古老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民主的理想和自由的渴望。 ●战火中的坚守 民国十七年(1928 年),会众庙成为民团集训部,日夜操练民团攻打望军山贼。民国十九年(1930 年),两广之战爆发,两军在民乐相遇,会众庙又设立了战事临时医务部,救护医治伤员 ●抗日的烽火 民国三十年(1941 年),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在此成立抗日敌后武工队,组织群众破坏容北公路与桥梁,阻止日寇入侵。同时,这里还成立了难民救助站,救助外来无家可归的难民。庙内壁上写有“打倒日本鬼子、抗战必胜”等标语,还画有抗日宣传画。会众庙成为了抗日的烽火台,点燃了民众抗日的热情,让侵略者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 ●解放的黎明 解放前夕,共产党地下党员彭昭、凌起铮、庞伯琴、黎集贤等在此召开抗大会议发动群众,加入中国共产党,迎接解放军解放北流城。 ●新时代的使命 解放初期,区人民政府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清匪反霸,肃清反革命。会众庙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为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命运的起伏 然而,1968 年,“破四旧、立四新”的浪潮袭来,会众庙被全部拆除。但它的精神并没有被磨灭,1991 年,群众集资重建了它。这就像凤凰涅槃,会众庙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