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6608|回复: 1

[社会资讯] 警惕清洁剂中隐藏的“化骨水”!你家可能也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佛山
近日,一起危险化学品**致死事故将**推向公众视野。
9月9日,浙江杭州的涂女士外出时,不慎踩中废弃的化学品**,当场便无法行走涂女士送医后被确诊**中毒,相继出现**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状,最终不幸离世。目前,涉案人员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color=var(--weui-FG-1)]
国家应急广播



,赞3396





**等危险的化学品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接触到危险的化学品,如何进行院前急救?
生活中常见
这些清洁剂或含“化骨水”

**是氟化氢(HF)的水溶液,是一种危险的高毒性化学品。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属于“急性毒性”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即毒性最高,皮肤接触会致命。

**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由于它能溶解氧化物,所以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里都会添加这种成分,比如玻璃清洗剂、瓷砖清洁剂、“三无”清洁剂等,会添加**,来增强去污效果。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医生曾静表示,自己接诊的**灼伤病患也并不少。

今年1月3日,福建泉州的钟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纸时,虽然已戴上两层工业布手套,并用棉签蘸取**,但因未使用专业的橡胶手套,且蘸取量较大,**渗透进了布手套,造成手指灼伤。

56dfb43f9ef4b2fac1fbda7a8953bb43.jpg

△图源:新闻晨报

注意家中化学品的隐形风险

除了**,生活中的这些化学品也暗藏风险,你家可能也有:

打火机

打火机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可燃性气体,经加压后充入封闭气箱,一旦受热就会迅速膨胀,极易点燃、爆炸

⚠️使用注意:高温天,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阴凉处,以防受热爆炸;不要让打火机受到挤压和撞击

2982120370a10f5e1ac4817a3176b20c.jpg
酒精

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可能引起爆炸,遇明火、高热也能引起燃烧爆炸。

⚠️使用注意:家中的酒精,一定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开火源。

杀虫剂

杀虫剂内的丙烷、丁烷成分与空气混合后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或高温易爆炸。喷雾杀虫剂瓶内有压力,外力撞击或摩擦起热也易引发爆炸。

⚠️使用注意:避开明火,储存时远离高温和暴晒;避免与电蚊拍一起使用。


[color=var(--weui-FG-1)]
国家应急广播



,赞796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用于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过量吸入损伤呼吸道,与酸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毒**,导致化学性肺炎甚至窒息。

⚠️使用注意:按照使用说明稀释使用;避免与酸性物质(如洁厕灵等)一起混合使用。

管道疏通剂

强酸强碱类化学品(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存在于洁厕灵、管道疏通剂中,具有强腐蚀性,可致皮肤灼伤、组织坏死及呼吸道损伤。

⚠️使用注意: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面罩,穿防护服,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使用过程中切勿凑近观察。

0888ae8790fe41897d0d80ae919f1587.jpg
外出时注意识别
危险货物运输车

外出时,经常能看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车型通常为罐车和厢式货两种,车辆的醒目位置都有“危险品”标识

db03a1018aaa983b98aafcca548ce906.png

△常见的危险品标志。

驾驶人若在路上遇到这些车辆,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车距,减速慢行,避免追尾;
  • 超车前打好转向灯示意超车,并与其保持安全的横向间距;
  • 若暂时无法超车,应留意其运输的危化品种类,一旦出现意外,能立即有针对性的自救;
  • 停车休息时,不要在危化品车辆旁长时间逗留,更不要在车辆附近吸烟

一旦接触化学品
如何进行院前急救?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建议,无论接触哪种危险化学品,都可遵循“先自救、快就医、讲清楚”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 若皮肤接触到化学品: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手套等,避免化学品持续作用。用大量流水冲洗接触部位,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冲洗后立即就医;

98ee4ae1f04d2073981c1f4d312b1587.jpg
  • 若化学品为粉末状:应先轻扫粉末再冲洗,避免摩擦加重损伤;
  • 吸入化学品气体:要立即脱离污染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处。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 误食化学品:切勿强行催吐或自行随意进食饮水,应尽快就医。

就医时,尽可能说明接触的化学品名称、浓度、接触途径(皮肤、眼部、吸入、误食)、接触时间以及已采取的自救措施,以便医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为抢救赢得时间。

📢 重要提醒:危化品并非只存在于化工厂、实验室,日常用品中也有潜在危险源,务必提高警惕,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


来源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国家应急广播、北京应急

发表于 2025-9-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美国
警惕家中“化骨水”!强酸清洁剂勿混用,通风存放远离孩童。安全第一,守护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