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流市山围镇 党建引领做强荔枝“甜蜜产业”文章
近期,北流市山围镇红荔缀满枝头,迎来丰收季。面对荔枝“大年” 产量激增的产销挑战,山围镇党委以党建为统领,以红色力量为引擎,打出“电商赋能、流量引流、农校对接、产业升级”组合拳,为荔枝“甜蜜产业”打通产销链路,将丰收的“红果果”转化为群众增收的“金果果”。
线上线下销售齐发“荔”
“必须得让全国买家尝到咱山围的甜!”看着满园荔枝,山围镇党委书记蔡冬玲兴奋地说。
今年山围荔枝集中上市季一到,山围镇党委就指导山围镇塘头村、铁炉村的村“两委”党员干部就带头分片走访果农院落、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对本地桂味、仙进奉等品种上市时间和产量数据进行了一轮摸底,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格。
线下,在李村、铁炉村共设5个收购点,每日约有1万斤收购量,成了散户荔农最踏实的“定心丸”;线上重点发力电商渠道,主动对接广西福布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行“荔枝基地+电商+村党组织+果农”产销联合模式,将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电商的渠道优势、基地的产能优势与果农的种植优势深度融合,让“党组织服务”全程紧跟荔枝产销链,稳稳打通从枝头到市场的“红色通道”。
截至目前,主打品种桂味、仙进奉已通过网络销售50多万斤,带动塘头村网销30多万斤、铁炉村网销20多万斤。
党员先锋给“荔”助阵
“家人们!这是我们北纬22°自然甜荔枝,产地直发、全程冷链,保证新鲜!”深夜的荔枝园里,本土培育的铁炉村网红支书蓝庆森与镇党委引进的广西福布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播正对着手机镜头直播,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衫,蚊虫在灯光下飞舞,他却始终笑意盈盈地向网友介绍家乡的荔枝。
这位被村民称为“荔枝主播”的村支书,今年夏天成了果园里最忙碌的身影,白天处理村务,晚上就扎进果园直播至凌晨,据统计,蓝庆森今年夏天一共拍摄了36条短视频宣传荔枝,累计助销鲜果15万斤,带动周边100多户果农增收。
在山围镇,像蓝庆森这样冲锋在前的党员不止一位。塘头村党员罗羽驻守收购点时,为了让散户荔农及时卖果,连续半个月守在磅秤旁,午饭就着矿泉水啃干粮。镇农业服务中心党员团队为了让山围荔枝快速发往全国各地,协调快递企业增派运力、补充泡沫箱等打包设备,从枝头采摘到消费者签收,最快24小时可达,确保荔枝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度。
这些党员先锋的给“荔”表现,正是山围镇党委激活“党建 +产销”引擎的生动注脚。通过让党员骨干站在服务最前沿,这个夏天,山围荔枝正源源不断走向全国各地。
延伸链条激活“荔”量密码
“这是咱党员带头种的荔枝,施的都是有机肥,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月30日,金友公司党员企业家罗书艺带着桂味、仙进奉、无核荔枝等优质鲜果及荔枝干等荔枝深加工品走进宁波大学。这场“农校对接”打破了地域限制,通过“文化宣讲+免费试吃+成本价供应”,让“22°自然甜”的山围荔枝成功打入高校市场,成为连接乡村与校园的“甜蜜纽带”。
在山围镇,产业链延伸的文章正越写越实。走进山围镇荔枝产业示范区金友公司加工车间,传送带上琥珀色的荔枝干散发着清香。“今年已加工20多万斤鲜果成荔枝干,今年计划深加工产品占鲜果的五分之一,网销为主,深加工产品更易保存,受益还能翻倍。”罗书艺介绍。
此外,山围镇党委积极牵线搭桥,推动荔枝企业与广西农科院、华南农大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荔枝酒、荔枝醋、荔枝糕等产品,不断延伸荔枝产业链,助力荔枝产业从“一季红”到“四季甜”。
从田间地头到云端市场,从鲜果销售到精深加工,山围镇党委始终以红色力量为荔枝产业“保驾护航”。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建+产业”融合模式,让荔枝这一“甜蜜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让荔农的“钱袋子”更鼓、笑容更甜。
内容来源:北流市山围镇党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