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5-27 12:38 编辑
易馊公,易缩公,二叔公。。。易馊一一读一一易缩一一 二叔。。。馊,读缩,隔夜送有缩气了一一隔夜的菜有了臭馊的味儿。缩气,也即臭馊气。
在粤语中,二叔公通常指的是祖父或外祖父的二弟,有时也用来指关系较远的族亲。此外,二叔公这个词也广泛用于形容一些上了年纪但为人怕事、没能展现长辈威严的男性,因为“二叔”谐音“易缩”。在歇后语中,二叔公的形象常常带有贬义,因此,二叔公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二叔公的形象常常带有贬义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歇后语例子:
1.二叔公发烂渣一一紧张过妇娘乸
2.二叔公掘盒箩一一笑死二叔
婆
3.二叔公装黄鳝一一来蛇
4.二叔公嫁女一一关我绝事
5.二叔公种的蕉子一一冇咁番上下扇得?
6.二叔公种木薯一一一碌碌
7.二叔婆栽红薯一一一卜卜
8.二叔公阉牙齿一一你死好过我死
。。。
这些歇后语不仅展示了二叔公这一角色的幽默感,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人物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二叔公去剃頭——髮廊(發狼)
二叔公要去理髮的地方——髮廊,「髮廊」諧音「發狼」,亦引申指一些上了年紀但為人怕事沒能展現長輩威嚴的男性。
另外,當舖的櫃檯接待员「朝奉」又稱「二叔公」,負責鑑別典當物品的真偽、為抵押品估值,以及查詢貨品來源,來典當的客人自然受了不少氣,因此關於他的负面俗语也頗多。
你做咩啊,話你兩句都唔得啊,學人二叔公去剃頭,收皮喇你。
关于二叔公的歇后语有很多很多。每句歇后语都有一个故事。
这些歇后语,不仅展示了二叔公这一角色的幽默与多面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人物的不同看法和态度,真是妙趣横生啊!
与二叔公隔辈的还有一个称谓,就是二叔或二叔佬。
二叔,是村子里的一个老单身汉。因为单身久了,与人交往也少,慢慢地,人们都忘记了他叫什么名字。由于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叫他二叔。请注意,不是你二叔,不是我二叔,是他二叔。因为,谁也不愿意他当自己的二叔,所以,只能称之为“二叔”。他大叔,他二叔,都是他叔。毕竟,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叔的成分是抹煞不了的。尽管村里的人都莫名地讨厌他二叔,但也还包容他二叔。
另外,在此顺带牵强附会一个说法:有一种情叫做“二叔佬”。上面讲过,这个二叔和二叔公,都带“二叔”,只不过隔了一辈,一个是叔辈,一个是公辈。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开始进行改革,即“分田到户”。随后,城市也陆续开放。很多在农村的年轻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陆陆续续离开了农村。他们提起背包,向东莞等广东沿海发达城市出发,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赚取第一桶金。
那时家乡人称到外地做生意的同事亲切地叫做“二叔佬”。
在市场里,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在一个固定地方摆着地摊做生意的老乡。他们很勤奋、善良、友好,每天很早就开始工作了,也很擅于与顾客打交道。他们是城市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他们讨价还价的样子很可爱。。。
这些年轻人身上只带着很少的资金,就往外面闯荡,拿着这些资金在那里做起生意。
初期的时候,他们是很辛苦的,就连像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很多都是蹬三轮运送货物,靠的是人力和毅力。
逐渐地,他们慢慢地建立了经济基础,也摸清了门路,生意也慢慢地蒸蒸日上。
其实那时的生意还是挺好做的,早出来的人都已经得到了第一桶金。那时有些人还能买中国最早的手机——“大哥大”。
21世纪初期的时候,应该是地摊生意的黄金时期,应该是发展到了巅峰。那时候满大街都是地摊人,夜市早市一样热闹。
乡里的人出来多了,而且还形成聚集性,附近都是老乡,他们都互相称为“二叔佬”,很是一种亲切感。这就是大众“二叔佬”的由来。
在乡下,关于二叔的笑话,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次,二叔尿急,便转身跑到转角处对正墙根低着头解开拉链方便起来了。这时,从屋里走出一女子,见二叔对着她的屋背墙狂“射”,便偷偷从屋里拿来一条棍子,从二叔身后走来,突然举起棍子猛抽,想要给不讲公德的二叔佬一个教训。棍子不偏不倚,正≈好≈打≈着≈二≈叔≈的≈二≈叔。瞬间二叔就跳脚捂着作案的工具一一 二≈叔,大呼小叫起来。。。哈哈哈,见过管闲事的,没见过这么管闲事的,这女子可以去居委会当个主任了。绝对会完美胜任。玩笑可以开,万一失手了呢?大家说对比度呢?怎么会有这么既缺德又胆大妄为的女子!这不是要让你家的二叔遗≈憾≈终≈生≈吗?别人爱你二叔都来不及呢?你怎么下得了手呢?
。。。
(参考来源:《北流文学》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