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远礽(1905.6—1968.8),曾用名叶固、叶大张,1905年诞生于北流县大坡外镇。
1924年,他在“广西革命青年干部训练班”(也就是桂林干部学堂)学习结业后,被派回北流县波一乡,担任乡长兼民团训练大队长一职。任职期间,他创办了波一乡中心小学。1927年,他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七期深造。毕业后,他进入李宗仁部队第六旅12团第二营工作。1932年,他出任西南运输处处长,1934年还兼任广西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勤军需供应处处长。1938年,他负责的后勤军需供应工作,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及桂林保卫战抗击日寇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此,他得到了司令部的嘉奖,并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美国实施对华援助,“联合国援华救济总署”成立,叶远礽担任西南长官公署副署长、广西分署署长。在此期间,他为援助家乡贡献颇多。 新编《北流县志》有记载,“民国35年(1946年)1月,联合国救济署广西救济分署向北流县拨发救济现款国币920万元、大米942吨、化肥300吨,还有一大批面粉、罐头、旧衣、种子等物资,其中指定给北宝公路赈工大米150吨……”。抗战时期,北流既非敌占区,也不是战争特别严重的受灾地区,却能获得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与叶远礽对家乡的格外关怀密不可分。 1949年11月29日凌晨,联合国援华救济总署西南长官公署长官驾驶小型飞机,打算取道梧州经香港返回美国。飞机进入广西后,因燃油耗尽,被迫降落在北流县隆盛圩河畔。叶远礽从梧州驱车赶到失事地点,办理相关手续,护送机上五位外国人回梧州并送其出境。这为解放后的新中国政权在国际外交方面做了一件大事。 2015年9月1日,北流市委统战部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送到了叶远礽遗属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