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都会玉林,这座地处水系交汇处的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其水路运输历史源远流长,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玉林市的河流分属西江水系、独流入海水系和南海北部湾水系,各水系航道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共同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水运发展画卷。
绣江:
曾是中原出海的“水上高速”
西江水系的绣江,又称北流河,发源于北流峨石山。它自北流市民安镇高车村流入容县,一路接纳支流,在石寨镇大荣村与杨梅河交汇后,向藤县县城奔腾而去,最终汇入浔江,境内主干流长达190千米。
701578
绣江容县县城段。
在古代,绣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原通往合浦出海的关键经济航线。唐代以前,绣江航道已投入运营,其在中原地区被视为经济价值极高的古水道。从梧州起运的货物,沿着北流河溯流而上,途经容县绣江、北流圭江,在北流县城中转后,通过鬼门关下南流江抵达合浦出海,形成了一条连接南北的重要贸易航线。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保障航道畅通,相关部门先后对绣江进行疏治,使得绣江在当时可通航30吨的木帆船及小型机动客轮,四季通航无阻。
然而,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开展烧炭炼钢和后续开荒造田等活动,绣江沿岸山林遭到严重砍伐,生态环境恶化。降雨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加上拦江筑坝、建电灌站等因素,圭江中上游在20世纪60年代就无法通航,北流县城至容县河段在1983年后基本断航。曾经繁忙的水路货运逐渐被公路货运和铁路货运取代,绣江航道仅剩下方便村镇居民出行的横水渡船。[/si
- 最近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