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机属于特种设备,从生产到安装再到使用甚至维修,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监管。通常情况下,作为使用终端的加油站,没有作弊的可能。那么,一些加油站又是如何突破层层监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在其背后,究竟存在着一条怎样的黑色利益链?
加油站作弊 如何监管?
福建漳州的俞先生向记者反映,不久前他在当地一个加油站给爱车加油时,很可能遭遇了“偷油”情况。50升的油箱,在油表显示还剩40公里续航的情况下,却加了56.48升油。俞先生认为,这明显超过了油箱容量。
694600
无独有偶,河南的张先生在加油过程中也遇到过疑似缺斤少两的问题。据张先生介绍,他通常都会在油箱表显示还剩两格的时候去加油,而且加完油后习惯于把公里数清零,观察新加的油能跑多少公里。通常他都是在车辆行驶300公里时去加油,油箱总是加30升左右。但是不久前在车辆行驶290公里去加油时,却出乎意料加了40升。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张先生和俞先生遇到的加油困扰,很多消费者也都遇到过,他们对车辆加油时是否遭遇被偷油,都心存质疑,可是却苦于没有实际证据。
加油站偷油逃税多年未杜绝
消费者的感觉都不是空穴来风,在成品油消费集中的一些加油站,多年来偷油作弊的行为一直没有杜绝,而且技术手段在不断升级,消费者很难察觉这一行为。在没有相应技术手段的情况下,普通执法人员也难以发现其中端倪。据俞先生介绍,事发后,他曾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反馈的投诉处理结果显示:执法人员到该加油站开展检查,但没有发现异常。由于加油站拒绝调解,执法人员只能建议俞先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694601
执法人员没有查出问题,可能是加油站确实没有作弊行为,也可能是加油站作弊手段过于隐蔽,执法部门现有技术装备,跟不上加油站升级的作弊手段。那么,困扰消费者的加油猫腻到底有哪些监管难点呢?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记者了解到,十年前,加油站常见的作弊手法主要是油枪空转,工作人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