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8026|回复: 1

黄蝶红与她的《王维新诗选注》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0-1-1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
日前,在全市文联工作会议上,玉林市文联主席张向明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最近他收到了一本《王维新诗选注》,该书的编著者对容县籍的清代文学大家王维新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是我市学者第一次对王维新诗歌成就的全面系统的介绍,而且也是我市学者对桂东南濒临湮没的古代历史文化的一种有力的抢救,其功大矣,其意更深,值得全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和挖掘文艺题材时深思和学习。
    出于一种新闻敏感度,记者马上与该书的编著者联系上了,她就是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黄蝶红。
    王维新其人其诗
    黄蝶红告诉记者,王维新是容县石寨人,字景文,号竹一,别号都峤山人。王维新出身于一个世代颇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其十七世祖王贵德为明万历戊午举人,崇祯年间由教职迁湖广麻阳(今湖南麻阳)令。王贵德“质优博学”,有诗集《青箱集》传世。王维新为贵德六世孙,其父名杰观,号恩贡养气斋先生,是蒙馆的塾师。据《王氏族谱》,王维新生于乾隆乙巳(1785)年农历四月初七日酉时,从小随父读书,“成童入府学”,读书于都峤山中。其“资禀颖悟,践履端方”,“淹贯百家,渔猎群籍,衔华佩实,著作裒然”(清光绪版《容县志•本传》),青少年时代便以才名著称,是“峤山三子”之一。嘉庆庚午年(1810)乡试第二名举人,道光丙戌年(1826)大挑除武宣县教谕,后升平乐府教授,咨调泗城府(府治今广西凌云县)教授。终于道光戊申年(1848)五月二十日,享年64岁。
    从黄蝶红的介绍中以及随后由她提供的资料中,记者还了解到, 王维新是一位著作丰硕、卓有建树的作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王维新的著述很多,主要有《天学钩钤》六卷,《乐律辨正》二卷,《都峤山志》六卷,《古近体赋》二卷,《菉猗园初草》二卷,《峤音》二卷,《丛溪集》八卷,《十省游草》八卷,《宦草》八卷,《红豆曲》二卷,《海棠桥词》六卷,他的作品体裁涉及了诗、词、曲、赋、文、乐律、志书等等,其数量之大,成就之高,当推为清代广西的文学大家。
    对于王维新的作品,以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都不怎么注意收集,有不少作品尤其是诗作都散佚在历史的尘潦中了。志书《王维新传》云:其“性耽吟咏,意之所到,有得辄书”,其一生著诗应当不少于四五千首。到了民国十四年,北流籍国学大师上海大夏大学教授陈柱先生有感于“吾桂以僻处西南,文学之士倍难于他省。然亦惟其难,而成就者乃确乎不易”,又“窃恐诸先生之遗著,幸而不亡于昔日者,或将亡于今日”,因此“网罗先哲遗著名曰《粤西丛书》以刊行于世”。在陈柱先生“数年访求”下,王维新部分遗著在民国二十三年前后或以刊本或以钞本流传于世。从现在搜集到的王维新19岁以前的诗集《菉猗园初草》(民国二十三年钞本)二卷存诗250多首来看,诗人48岁时“删诗存稿过三千”并非大话,其创作的鼎盛期是终生的,可惜的是现在留存于世的实在是太少了。
    但从王维新现存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新诗歌题材领域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他写下大量描绘秀丽河山、田园风物的篇章,堪称为清代广西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用诗歌真实记录自己读书、应举、司铎教职的生活,在诗篇中抒发了热爱平凡的教育事业的理想抱负,并且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境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许前所未有;他诗篇中对清代士子读书中应举生活、心态的真实描写,对教谕、教授生活、思想的描述,不仅是对清诗题材领域的开拓,而且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出清代教育、教学的某些状况,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与文献价值。
    黄蝶红其人其事
    黄蝶红玉林高中毕业,走过老三届坎坷的道路,上山下乡当插青,当工人,当中学教师,恢复高考后带着孩子读大学,因学习成绩优异调入高校。1986年至今,她一直在玉林师专和玉林师院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20多年来,黄蝶红不仅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还长期致力于课程教学和教材的建设研究,并获得了显著的成绩,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她不仅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而且从1998年至2008年,每年都为中文本科生开设“桂东南作家作品研究”方面的选修课,获得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1999年,被有关部门评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并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002年,“关于桂东南作家作品研究”课题获得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广西优秀教学成果奖。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
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的同时,黄蝶红把研究的视角投注于自己的家乡桂东南大地,她发现物华天宝的桂东南大地上,历史文化资源同样富庶,可惜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以挖掘整理。因此,出于对家乡前贤的景歆,出于对一些濒临湮没的文化遗产的珍惜,她就特别留意对本地作者尤其是那些先人作品的整理和收集。1997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容县博物馆查阅资料,突然发现这里保存有容县籍文学大家王维新作品的清朝刻本和明朝手钞本,凭着学术的敏感她断定这是一个重要而又有特殊价值的研究课题。可惜的是,容县博物馆里的资料并不齐全,还未能对王维新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王维新及其作品,近十年来,黄蝶红在教学之余对王维新进行了多方的了解。1997年夏天,当她知道容县石寨镇有一个王维新的后裔,名叫王宗章,就冒着炎热酷暑来到王宗章的家里,由他带着自己考察了王维新的遗址、故居,了解了不少有关王维新的情况。2000年冬天,当她知道柳铁中学还有一个王维新的后裔,名叫王华文,也千方百计抽空赶到柳州,对王华文进行了走访。后来,她还利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访问学者的机会,到了南宁、桂林、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或攀山崖,或登寺庙,或到博物馆、图书馆,或复印,或手抄,掌握了不少王维新生平、家世以及文学创作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对王氏研究的系列论文《峤山之子王维新的诗歌创作》、《峤山之子王维新的〈海棠桥词〉》、《峤山之子王维新的〈红豆曲〉》、《峤山之子王维新的〈登经略台怀古赋〉》等等,并在玉林师范学院高年级开设了“桂东南作家作品研究”文学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黄蝶红决定对王维新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整理研究,即把他的诗、词、曲分别编选成书。

    关于《王维新诗选注》

    在采访过程中,黄蝶红告诉记者,作为玉林的一个本土作家,王维新留给我们后人的文化遗产可谓是十分丰富的,其学术价值也很高,值得我们好好地整理和挖掘。目前,由她编著的《王维新诗选注》一书已由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其选注之诗所据的版本,主要有容县博物馆珍藏的《菉猗园初草》民国钞本和《粤西十四家诗钞》,以及广西人民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的《峤音》、《丛溪集》、《十省游草》、《宦草》等书。其中,从陈柱在1934年搜集到王维新的《天学钩钤》八卷、《乐律辨正》二卷、《峤音》二卷、《十省游草》八卷、《宦草》八卷、《丛溪集》八卷、《海棠桥词》二卷等著述可以看出,这些都已由陈柱整理成《红豆曲》,并以“变风变雅楼丛书”刻印出版。另外,王维新诗集的诸卷部分作品辑录入了《粤西十四家诗钞》,该书时经60多年于1997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余大部分著述未能整理出版,而且有些已湮没亡佚,有些亦已腐蠹朽烂,令人见了心痛不已。

    最后,黄蝶红还充满憧憬地对记者说,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王维新及其作品,她今后在积极抢救桂东南濒临湮没的古代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准备对王维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然后根据手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想尽办法来完成《王维新词选注》、《王维新散曲选注》等系列书籍的编著工作。

    在这里,记者由衷地祝愿,黄蝶红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作者:梁智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