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丰田遇到了比亚迪,真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2008年度,丰田花冠中国市场销售了约5万辆,它的中国版复制品——比亚迪F3却大放异彩,销售数字大约是花冠的3倍。在此之前,号称“中国版凯美瑞”的F6已经上市,据说目前月销售已经达到3000辆的成绩,赶上了凯美瑞旺季销售规模的一个零头。
还是2008年开始,丰田AYGO尚未进入中国,它的高仿产品——比亚迪F0已经开始大肆掠夺市场,上市之初就创下月销售万辆的规模。尽管F0配置的三缸机,抖动得让人印象深刻。
而最近传出的消息确认,比亚迪今年将上市的新车F5,基本上克隆了丰田卡罗拉的外形。下半年上市的MPV车型M6,基本上与丰田普瑞维亚(俗称丰田大霸王)一摸一样。除了F5较之卡罗拉多出6厘米之外,这两款高仿产品连长宽高及轴距,都同原版丝毫不差。
比亚迪的成功大家都看得明白,于是长城也跟进了,去年上市的炫丽,前脸与丰田雅力士如出一辄,屁股和内饰则与丰田ist基本无差别。在我生活的周围,经常看见这款小车大街小巷雄赳赳地跑,和雅力士惊鸿难见的凄凉相比,炫丽显然算得上成功。
“模仿与抄袭”这个话题,长期以来争论不断,但始终只限于争论。闹得最大的两次——本田状告双环、通用起诉奇瑞,最后都不了了之。如今重新捡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比亚迪的成功、以及对“模仿情结”的执着让我震动。所谓盗亦又道,别人是偶尔为之,比亚迪则象是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一条路走到黑,要模仿到底——用某同行的话说,比亚迪是照着丰田的产品目录在设计产品。这种近身纠缠的无赖式打法,让我想到一个词:混不吝。
自主品牌的模仿之风,最早从吉利开始,到奇瑞发扬光大,直至到比亚迪开始登峰造极。模仿的手段也逐步升级,吉利是局部模仿、奇瑞是原型车改造,比亚迪则基本就是克隆。事实证明,比亚迪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比亚迪模仿的都是最成功车型;其二,胆大包天、模仿彻底,要没不做,要做就以假乱真。买过F3的人都知道,比亚迪的经销商还可以免费提供换标服务,甚至轮圈都可以贴上丰田标。其三,我认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强大的制造基础保证了成本、质量上的竞争力。举个例子,拥有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基地的王传福,长项就在于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率。重心逐步转向汽车的比亚迪约有四万人的企业员工规模,远远超过国内任何单一品牌车企(一汽大众的员工不过万人左右),懂管理的人都知道,几千人、上万人、几万人的企业之间的管理难度和水平,那是呈几何级递增的。
曾经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如果把汽车的整个设计比喻成一座金字塔,外形设计就是金字塔底,属于最基础的工作,在整个产品的设计预算里,最多占到10%多一点。也就是说,外形设计属于最没技术含量的活儿。我想,在这种基础性的工作上,没必要“摸着石头过河”从头开始,也没必要强调一定要加入中国元素,体现自己的创造力和中国特色(凡是强调在外形上加入中国元素的,都死的比较快,或者活得很痛苦,譬如东方之子和宾悦),眼下汽车消费崇洋之风盛行,自主品牌大胆克隆必然是一条捷径。何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除了道德上的心理负担,自主车企并不需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
所以,一位车界前辈就曾就告诉我,自主品牌眼下发展,就是要“大胆跟随、无限贴近”,别人卖什么火什么,我们就照着造什么,同时要尊重和规避政策和法律上的风险(譬如同国外设计公司直接合作,买来很成熟已成功的设计)。唯有此,才能赢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WTO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一年紧似一年,宽松的日子不多了,要抓紧时间。
除了二三线市场活跃的吉利眼下日子比较滋润,其他自主品牌眼下都有点焦头烂额。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中,还真要有点比亚迪式的混不吝精神,不守规矩、死缠烂打、明枪暗器一起招呼,才能打出自己的小世界。
自主品牌,应该集体参观学习比亚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