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1392|回复: 0

[国学] 古代青铜器上的所谓饕餮纹究竟是什么纹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4-5-12 1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饕餮纹,以前的专家学者认为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近现代的研究者把它们称为“兽面纹”。 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是典型的纹章风格。
    我认为以前的专家认为的所谓的“饕餮纹”其实大部分是“龙首纹”、“龙纹”。 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宣和博古图》是宋代王黼、王楚所著的金石学著作,由宋徽宗敕撰。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饕餮,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吕氏春秋·先识》篇:“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以前的一些学者把中国古代帝王或者贵族之墓出土的贵重青铜器物的纹饰称之为“饕餮纹”、我认为既愚蠢也没有学问,还丑化诋毁了中国古代祥瑞文化。“饕餮”史书记载是“十恶不赦的人或者野兽,既贪食、又冒于货贿、还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而且还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吕氏春秋·先识》篇:“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朝的个别无德君主铸造的鼎上铸有饕餮图案,这种饕餮图像有首无身,就好像人吃饭而未咽下、无处消化一样,最后会害及其身,后来受到报应更代。”《吕氏春秋·先识》篇全文的意思是:“要重视、重用有先见之明的贤才。”周朝中期铸造有饕餮的鼎应该是周幽王这样的昏君所为!史书记载周朝中期因为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朝政,而且沉湎酒色、烽火戏诸侯,最后导致西周灭亡。
    有专家认为所谓的饕餮纹从一开始就是青铜器的主体纹饰,盛行于商代到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逐渐消失,我认为这有他们判断图案有错误与混淆的成分。我们不应该根据古书谋句话的记载以及出土的周朝个别鼎有饕餮纹就认为中国古代所有出土的青铜器物、陶器、玉器等文物的兽纹图案都是“饕餮纹”。以前看了一些青铜器上所谓的“饕餮纹”,发现它们根本就不是“饕餮纹”!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饕餮纹”都像“龙纹”或者“龙头纹”。 这段时间又仔细研究了不少的所谓“饕餮纹”,发现它们确实是“龙纹”或者“龙头纹”!同时发现不少的龙纹或者龙头纹是和风雷纹(以前的人认为是“云雷纹”)同时出现。还有些所谓的“饕餮纹”其实就是虹(龙)的甲骨文形象。以前我说过:“虹通龙”!虹的古字形像拱桥形的蛇(或者称之为龙),首尾各有一个有巨口的头。所以这种纹饰应该代表“龙”,是龙的写意手法!前几年我说过:“搞考古研究也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不然出土的文物器物图案的辨别会搞成笑话来。”
    有人研究发现所谓的饕餮纹(兽面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其实这种布局是与铸造有关。也有所谓的饕餮纹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以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不少所谓的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其是鼎、簋上。还有人认为“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所谓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夔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青铜器上的常见装饰纹。“夔”是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一说为“龙纹”或者“蜗身兽纹”。《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这就是兽面纹(龙纹)最好的解释。《释文》解释说:“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传说黄帝就是在东海抓到了一只像牛的夔兽,把它的皮做成战鼓,所以依靠战鼓的助威而战胜了蚩尤。《说文》所解:“夔,神魖也,如龙一足。”而定斯名。夔纹所表现的动物,与其同时代甲骨金文的象形龙字相似,故它实即为商周龙形的图案刻绘,称之为夔龙纹,更明其形。古代的一些人认为“夔”只有一足,其实是错误的,古代的器物上的夔的形象很像一条鳄鱼或者大鲵,古人称水中的鳄鱼与大鲵为龙。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记载:“哀公问于孔子,说:“吾闻夔一足,信乎?” 孔子说:“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证明夔是尧舜时期的一个宫廷乐师或者说管音乐的一个官员,“尧曰:‘夔一而足矣。’”意思是说:“尧帝说:“我有一个夔已经足够了!”而孔子说:“夔,人也,怎么会只有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也证明了这点。《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记载说:“帝颛顼乃令鼉先为乐倡,鼉乃偃寝,以其尾鼓腹,其音英英。”所谓“鼍”大部分专家认为是**,我认为也有可能是大鲵“娃娃鱼”(**的体型与大鲵基本相同,有可能一些大鲵登上陆地演化出了两栖动物**或者说两者出自同一个祖先),颛顼帝封**或者大鲵为乐倡,它用尾巴敲击自己的肚子,而发出“英英”的声音,所以中国最早的“鼓”是来自**或者大鲵、也是来自中国最早的祖先雷神燧人氏。
    还有人把青铜器上的“蟠螭纹”也当成“饕餮纹”的一部分,其实也是错误的。“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无角的早期龙,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有角的龙曰虬,无角的龙曰螭”的记述。“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有的蟠螭纹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蟠螭纹构成四方连续纹样。蟠螭纹一般都作主纹应用。不少兽面纹的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蟠螭纹。
    所以一些古人认为的所谓的“饕餮纹”其实就是“龙面纹”、“龙纹”或者称之为“夔纹”。不少的所谓“饕餮纹”都是由很多种龙的图案组成一个大的龙头,如螺旋式的风纹、双头的虹纹、夔纹,其实都是代表“龙”的图案。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及其它出土的文物上所谓的“兽面纹”(龙纹)受到很多种因素影响,如人脸的形象(大眼、有鼻)、面具(有些“兽面纹”与“饕餮纹”的出现应该跟古代巫师戴的面具有关,古人认为“巫师带上面具做法可以通神灵”)、龙的形象、鳄鱼的形象、蛇的形象等都混杂在一起,创造出了古代尊贵的超级艺术文案“龙纹”或者称之为“神兽纹”。

下面是古代青铜器上的所谓饕餮纹饰,其实都是龙纹
U..webp.jpg

下面是古代各个时期所谓的饕餮纹(龙纹)的各种演变图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