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必须吃米粽的!”玉林人喜欢吃米粽,不仅仅体现在端午节,还有中秋节、冬至节等传统的节日,玉林人都会有包米粽的习俗。而米粽的种类则五花八门,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圆锥形等。但是,在北流南部有一种特殊形状的粽子,长条形的,像一根棍子一样,当地人叫它利嘴粽。
第一次见到“利嘴粽”,是在六靖西山村的“年例”上。当时,我们碰到一个村民挑着小箩筐正准备去祭拜先人,在箩筐的上面放着两个形状像棍子一样的米粽,一头还留有长长的尖角叶子,显得很特别。经介绍得知,这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利嘴粽”。
为什么叫“利嘴粽”?有村民介绍,因为包粽子时在头部留出一截叶子,就像一枝毛笔的头,而当地叫笔头通常都是叫“利嘴”,所以就叫“利嘴粽”;也有村民说,因为粽子的形状像一根棍子直直的,有顺顺利利的兆头,所以就叫“利嘴粽”……据说“利嘴粽”在当地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春节初二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要拿两对“利嘴粽”去外婆家,然后带一对回来,孩子就会读书聪明,生活会顺顺利利。“利嘴粽”体现了村民对孩子读书的一种期望和美好生活的祝愿。
“利嘴粽”为什么是这样的形状,其实跟粽叶有很大关联的。村民梁建英正在家里包“利嘴粽”。只见她拿的粽叶是一张细细长长的叶子,跟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粽叶完全不同。梁建英告诉我们,这种叶子叫腊叶,是当地农村房前屋后和田头地角边野生的一种植物,摘下来会有一股清淡的清香,在春天里长得最多。
梁建英告诉我们,“利嘴粽”形状看起来特别,但是包起来并不难。她立马示范给我们看。只见她先将四张腊叶错开叠在一起,放好馅料,然后先把一头包起来。如果要在头部加上“笔嘴”,就再加两张叶子延伸出来,然后拿起来,包好另一头,再用草绳一节一节绑好。
“利嘴粽”的馅料也不讲究,主料是糯米,再根据口味,咸的放猪肉,甜的放芝麻等。“利嘴粽”一般要煮六七个小时。煮的过程,水要完全没过粽子。煮好的粽子,关火后,不要急于捞出。继续在热水里焖1~2小时,这样粽子的口味更加软糯。
对于北流籍的同事来说,信手拈来都能说出很多吃“利嘴粽”的故事,因为这已深深地根植在北流人的印记里。(记者 詹丽萍 宋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