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班主任”被抓!北流家长请警惕……
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快捷的平台 可以及时解决很多事情 班级群方便大家的同时,骗子也经盯上了班级群,各位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假“班主任”,可能就潜伏在你的身边。 近日,镇雄某中学的一个班级群,“班主任”突然通知要收资料费。
学生家长们一看“班主任”头像和名字都没有问题
马上开始转账
当真正的班主任发现时 立即进行了阻止 但已有4位家长给骗子转了帐 共计损失2000多元
据当事人李先生反映,这个骗子是27日上午通过学生家长分享出去的二维码扫群码进群的,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前段时间,浙江宁波奉化一学校也发生了这样的诈骗事件,14名家长共计被骗6979元。一条诈骗洗钱犯罪利益链就此浮出水面......奉化警方经过侦查,成功打掉一个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
今年1月份,奉化某学校一班级微信群内,“班主任”发布了一条通知,称需要交纳资料费并发送了一个名为“xx书店”的微信收款码,让家长交款498.5元。
见“老师”的名字和头像都没问题,很多家长没有怀疑,短短十分钟,就有14名位家长直接扫码转账共计6979元。
“当时手机静音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群聊内容。大概过了10多分钟,我发现班级微信群中有很多消息,点进去一看发现有人冒充自己大肆收款,便立即在群中提示家长们,停止扫码付款。”该班主任说,骗局被揭穿后,“假老师”立即退群。
经调查,当天群聊中,不法分子完全复制了该班级班主任的微信个人信息,后通过手段悄然潜伏在该微信群中伺机而动。
民警还发现,家长们扫描二维码被骗的钱先是转入到一个商户账户,随后被转出到另一个银行账户内,而后这些钱经过数次甚至数十次转账。
“诈骗、洗钱分工明确,层层转账,背后实则已经形成了一条犯罪利益链。”奉化岳林派出所民警李晗桢说,犯罪分子通过微信、支付宝和第三方形式等转账获取一定的手续费,比如一级获取300至700元不等的手续费,随着层次越高,获取的手续费比例越高,最高达20%。
所谓的层次,就是按照2到3人一个层级,每个层级抽取一定的手续费,再转账到更高一个层级,以此“洗钱”,洗白诈骗资金,从而逃避警方侦查。除了在奉化发生的案件外,该犯罪团伙也在全国各地的微信群内实施诈骗,本案中涉案资金流水已达100余万元。
经过侦查,奉化警方于3月17日在山东聊城,将该案中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李某、赵某等4人抓获,随后又于4月初在山东、天津等地相继抓获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的17名犯罪嫌疑人。
目前,该21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本是老套路骗子又是如何让家长信以为真的↓↓↓据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会利用一些家长群没有设置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的漏洞操纵多个账号加入该群,并换上班主任、学生家长的头像,借班主任上课或工作的时机,冒充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费信息,并控制另外一个加入群的骗子号假扮学生家长和自己唱“双簧”,让真正的学生家长放下戒心,向其转账。为了让各位家长准确掌握骗子的套路 我们起底骗子的作案手法 主要分以下四步 1、撒网捕鱼 在QQ内搜索“班级群” “通知群” “沟通群”等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2、潜伏观察冒充家长申请入群,潜伏在群内观察老师的活动规律,利用老师上课或者不在线的时间差,实施诈骗。3、盗取头像克隆老师的头像和昵称,修改备注信息,冒充老师发布缴费信息。
4、收款跑路收款后立即退群,等真老师上线后,骗子已经逃之夭夭。 针对这类案件的特点警方建议老师和家长们尽快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迅速核查班级QQ、微信群成员身份,清除可疑人员。 第二,各班级群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入群审核机制。第三,家长务必要存有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并在心中默念十遍:凡是要缴费的,先打个电话确认
转发扩散提醒!你的每一次转发可能就会避免一位家长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