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7872|回复: 0

[社会资讯] 在玉林和北流发现那么多远古海洋的生物化石,写一篇综合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去年九月去玉林龟山公园玩,在山顶发现了不少化石,这些化石附属在一块块石头的表面,这些化石个头很小,在石头表面集体生长,这些化石既像小花又像小海螺,那时候我说:“这有可能是菊石类化石,也些也可能是珊瑚化石”。最近几天又去研究了几次,发现这些化石可能是古代的腹足类一种海螺或者菊石的祖先,因为这些化石布满了整块石头,如果是菊石或者海螺产在石头上的卵,不可能和泥土接触那一面的石面也布满了这种小化石。而且这种被小螺包裹的石头随着螺的变大里面不断被掏空,显然这些螺是不断的吸取石头里面的各种养分而成长。而他们大部分联着布满整个石头面生长更是表明它们发育自这块石头。

  龟山发现的小螺化石
856186_b3dd9c633b89495dd4a0a3ba747a89af.png
856186_e340653e153a88cbf910cd030cb08339.jpg
856186_a5c08776241d70fa3fb23f1a7ddd759c.jpg
856186_2a65dff20c732b093235e552974b57e2.jpg
  去年十月在龟山公园旁边的狮子山公园同样发现了很多与龟山公园相同的螺形化石,其中一个螺的形态已经完全长出来了,非常清晰。这是螺的化石的最好证据。当然,去年我在与龟山公园相邻的挂榜山同样发现了相同的原始小螺的化石以及一块与北流泥盆纪珊瑚相同的化石,只不过这里的个别螺形小花的螺纹比较多比较薄比较密(有点像珊瑚),证明挂榜山不仅有螺的化石、还有珊瑚化石。而在龟山公园发现化石山头旁边的另外一个山头我还发现了一块现代珊瑚标本,而与龟山公园相邻的挂榜山我也发现了一些与现代海贝和海螺相似的标本。这些标本都没有石化。表明龟山公园与相邻的挂榜山历史上最少受到两次海侵。玉林龟山公园的珊瑚标本和挂榜山的扇贝标本与现代的珊瑚与扇贝比较相似,可以判断属于新生代。如果加上我最近在玉林的一个公园发现的大量海藻化石以及大量包含绿藻与黄绿藻的白色泥土,可以完全证实了玉林市在远古时期的泥盆纪、白垩纪以及新生代有三段时间真的是被大海覆盖或者被海水入侵。

  挂榜山的这块管状珊瑚化石与我在北流泥盆纪化石群发现的管状珊瑚化石相同
856186_6c09bccf22b9be1feb0d576f9bcc5498.jpg
  龟山公园螺形化石
856186_30063568ee9cf35248744129f7532f89.jpg
  龟山公园螺化石
856186_f30ada7dca251408a22eea0b1e4b9ffe.jpg
  龟山发现的珊瑚标本
856186_0c62f88cd4e9e3431394c17fc35be763.jpg
  挂榜山发现的海贝
856186_c002571296dfdf717e4456b3b63fce88.jpg
  挂榜山发现的小海螺
856186_eb6ff7e1786b8cdab91f83483e044c3b.jpg
  今年年初我在北流市发现了庞大的、数目众多的泥盆纪化石群以及在北流贵人关还发现了不少远古海螺的残体,证明玉林和北流地区历史上确实受到过几次海侵(海水覆盖),这是确信不疑的,如果不是被大海覆盖,山上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珊瑚、贝类、螺类的化石以及现代珊瑚、贝类标本。龟山公园不仅有大量的小螺以及其没有发育的幼体或者刚发育不久的幼体存在,去年我在玉林龟山还发现了杜蒙珊瑚的一个化石标本,这个化石标本因为是白色的且附在白色石头之上,所以看起来比北流泥盆纪地质公园的杜蒙珊瑚漂亮和清晰。于是我可以肯定龟山公园和狮山公园的这些化石是属于泥盘纪化石。

  玉林龟山发现的杜蒙珊瑚
856186_048db448ac62e425e5786b8e972b02d8.jpg
  北流杜蒙珊瑚
856186_da1295de4816b3c02a4dbcb6ce690eab.jpg
  古生物学家说菊石诞生于泥盆纪,我认为海螺(螺)也诞生于泥盆纪。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推测具有旋卷壳体的菊石是由直壳的杆石类,逐渐弯曲而演变为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但是,有人说地层学的证据表明:“最古老的具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和弓形的杆石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因此,也有人设想杆石类和无棱菊石类几乎同时由具卵形胎壳和腹方体管的直角石类演化的。“我认为:“杆石类和无棱菊石类几乎同时由具卵形胎壳和腹方体管的直角石类演化而来这种想法简直胡扯!” 我认为:“杆石类和无棱菊石类以及螺的祖先都应该来自海洋中的石头的各种矿物质“。

  挂榜山发现的既像螺又像珊瑚的化石
856186_492912b08274133fd26f31a27f9a02a5.png
  挂榜山发现的螺形化石
856186_7b421c57b31fcf5d7cc564fc0a591c2f.jpg
  挂榜山发现的螺形化石
856186_ae1a0224b67d491b9fc35c792bc9ab3b.jpg
  玉林龟山公园和旁边的狮山公园以及挂榜山地质相同,都是属于暗红色丹霞地质。刚在玉林龟山公园发现大量螺形化石的时候查了一些资料,以前的地质学家说:“玉林玉州地堑式断块盆地属白垩纪盆地 ,其特点是四周多为断裂所围 , 规模不大。控制盆地形成的断裂为正断层 , 具同生性质 , 物质沉降和堆积都很迅速 , 形成山麓相 、洪积相的紫红色块状砾岩、 砂砾岩。由于此盆地断陷比降大, 沉积的物质又比较丰富 ,形成的紫红色块状烁岩 、砂朱岩厚度大、分布广, 为形成丹霞地貌创造了条件。“以前我说过:“龟山公园的丹霞地貌和岩石看起来非常古老”。而我最近考察这些丹霞地貌我认为玉林的丹霞地貌属于火山喷发而形成。这些丹霞山头相对完整 , 因此本区的龟山公园等丹霞地貌区更加应该是火山喷发而形成。我地质调查发现龟山公园、狮山公园和挂榜山的丹霞山属于暗红色页岩(斑状安山页岩),地质学说:“页岩由黏土脱水胶结而成的岩石,以黏土类矿物(高岭石、水云母等)为主,具有明显的薄层理构造。”地质学家还说:“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我认为页岩的形成有多种形式,远古火山喷发岩浆一层层的堆积起来也会形成页岩,不然的话龟山公园、挂榜山和狮山公园的页岩不可能如此轻薄、致密和坚硬,我认为只有火成岩的岩浆由高往低沿四周延展形成的页岩才会如此的坚硬、致密和轻薄。

  挂榜山的丹霞地貌
856186_ac84bee495d755a02d24cabaf707703a.jpg
  挂榜山的丹霞地貌
856186_31cafe05e8fb181b4ae0c6e2ecca51fe.jpg
  中国以前的丹霞地貌研究非常混乱也非常不科学,细分程度也非常差。以前的地质学家说:“在中国境内所发现的丹霞地貌几乎全发育在不早于中生代(距今两亿多年前)的地层上,而且岩石的成分以陆相沉积为主(岩石是由当时的河流或湖泊沉积物所形成的,而不是在当时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然而,随着研究的范围向全世界扩展,学者们发现,其他国家的丹霞地貌也有发育在更古老的地层或者海相沉积岩层中。于是,一些学者就建议放宽对红色岩层的时间及成分限制,以利于把丹霞地貌的概念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丹霞地貌多种多样,不同的辞书、专家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达到二十种以上,甚至同一位专家对丹霞地貌所下的定义在几年之间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而这些定义中地不同之处若从岩石地貌学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则性的,各种定义彼此是不能合理共存的。岩石地貌中的关键因素是构成地貌的岩石类型,对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来说,多数人主张是碎屑岩中的砾岩和砂岩,有的则认为还应包括火山碎屑岩、红色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甚至有人主张只要是能形成赤壁丹崖群的红色岩系就行。此外,关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的成岩环境也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多数人主张应该是陆相(即当时应是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的岩石,有人则认为应包括海相(即当时应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的岩石,还有人提出:“凡红色碎屑岩,不论它是陆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动所生成的岩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称丹霞地貌。”其实我认为应该把中国丹霞地质的年代局限放开、其历史年限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丹霞地貌如果是远古火山喷发形成那就更加复杂,因为火山和地震等强烈地质运动会让局部地层倒转、反转甚至打乱。所以单从岩石地貌学的角度来看确定和划分中国的丹霞地貌的年龄是不科学的。应该联合生物化石、以及现代的磁性测定、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等先进手段来确定和划分。

  现在科学家大部分认为:“生命诞生于地球中的各种元素(去年我写的《生命的起源》论文也认为生命诞生于地球中岩石和泥土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对于生命是最先诞生于地球表面,还是起源于海洋底,科学界仍在争论。但是我认为既然水是生命之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生命就应该起源于海底(海洋)。早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在出现生命前的原始海洋里存在有机分子构成的原始汤。经过多年探索,科学家们认识到氨基酸是构成有机体的最主要成分,而氮又是构成氨的基本成分,因此氮怎样转变成氨就成为生命起源过程中必要的一步。

  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黑普及其同事进行的实验发现:“在高温和高压下利用金属矿物质作为催化剂,氮分子可以与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的具有活性的氨分子。黑普等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以金属矿物质作为催化剂,氮分子还原生成氨分子的条件为温度300至800℃,压力为0.1至0.4千兆帕斯卡,而这些条件正是早期地壳和海底热泉系统的典型特征。研究人员指出,作为生命起源的前奏,氮分子向氨分子的转换过程很可能发生在大量溶解了矿物质的海底热泉周围(当然我也认为氮分子向氨分子的转换过程很可能发生在大量溶解了矿物质的岩石表面)。而一个富含氨分子的环境比一个氮分子占主导的环境,能更有效地满足早期生命起源对氮元素的需求。另外黑普等在研究中还发现,在800℃以上的环境下,氮元素只有以分子形式存在才能保持稳定,从而排除了早期地球大气中大量产生氨分子的可能。因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由于小行星的撞击,地球表面温度要超出800℃。研究人员推测说,海底热泉在地球早期如果能够产生足够的氨分子,通过海洋与大气的水和气体交换,氮分子占主导的早期地球大气中氨分子会逐渐增多。由于氨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对地球表面起到保暖作用,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当时太阳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地球上的海洋仍能保持液态。“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这个实验式的研究认为生命起源于热泉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说:“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由于小行星的撞击,地球表面温度要超出800℃。”我认为是胡扯。

  上个月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地球山脉与山的形成》,我说:”山与山脉的形成是由外在原因(早期陨石撞击)导致,也是内部原因主导(地球早期和中期的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地球早中期的火山大规模喷发强烈,这不仅改造了地球的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形态,还把地球岩浆和地壳之中的各种矿物质溶解带到了地面和空气之中,为生命的诞生、发育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当然,也是因为地球内部岩浆火山大规模喷发使得在当时太阳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地球上的海洋仍能保持液态和活跃、地球的海洋和陆地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所以地球生命的诞生我更倾向地球内部原因主导。

  谷氨酸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单一产品。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听说是由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世界上最早从事氨基酸工业化生产的是日本的菊地重雄。菊地重雄20世纪40年代初在实验室中偶然发现:“在海带浸泡液中可提取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物。该物质具有强烈鲜味,分析结果表明它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我们称之为味精,味精中含少量谷氨酸)。”这表明动植物(有机体)的氨基酸来自海洋。

  从玉林和北流这片地区我们可以想象和科学推测:“在泥盆纪早期,玉林和北流地区被大海覆盖。大量的珊瑚与贝类生长在北流这边,而玉林与北流交界的火山喷发形成了龟山、狮山以及挂榜山。这些海底火山岩浆不断喷发上涌、四面下流,把海底大量的块状岩石不断一层层包裹,有些岩石被往上推,这些岩石含有各种矿物质,在火山岩浆的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这些岩石的各种矿物质与海水中的各种矿物质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于是诞生了菊石与螺的原始生命形态”。所以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以及海底火山喷发、海底热泉才是诞生地球生命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我发现的北流泥盆纪贝类化石
856186_c4c5e7f0bcd5811fc13d50a09ebef1dd.jpg
  我发现的北流泥盆纪珊瑚化石
856186_6be6e81305f64d0877fc728e1f47efbe.jpg
  我发现的北流泥盆纪珊瑚化石
856186_f7520527eeeca4376dbcd173f8ca4605.jpg
  龟山公园发现的大量螺的坯胎化石,这些螺的坯胎化石有些轻微发育,有些发育得比较多
856186_a97e6a59c7e761fafa13a24b583e8556.jpg
856186_b54885bc7a871b07744435b26b7c300c.jpg
856186_a412570b22c6449cefe0bf4799f58532.jpg
856186_6db752a8a2f21201c396e94b763dad8f.jpg
  
北流泥盆纪化石群管状珊瑚化石
856186_d23241165e969303d0535738b8dd9cd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