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66415|回复: 1

[北流文化] 北流湴垌村: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春夏时节,位于大容山脚下的北流市新圩镇湴垌村绿意盎然,山花烂漫。


80多年前,革命先驱们利用湴垌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带领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活动。湴垌村成立了北流较早的农民协会,并在1940年—1942年先后举办了八期党员骨干训练班,培训党员干部50多人,为革命队伍输送了大批党员骨干。湴垌村成为当时玉林地区重要的革命据点。


56d2e32a8ad9a939191c6948ea1a018d.jpg

▲村中革命遗址已修缮一新。

如今,湴垌村建起了红色革命纪念馆,还修缮了湴垌农会旧址、甘宗登故居、甘宗懋故居、烟台区烟台总站旧址和西江连指挥部等革命据点,让这些红色记忆再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村民支持下,举办了八期党员骨干训练班

湴垌村是北流新圩旺山村的一个自然村。由于这里地处大容山脚下,对于开展革命工作有着天然的屏障。1940年,中共广西省工委、中共梧州、玉林区特支等党组织决定开办党员骨干训练班时,便选择了这里。

甘懋辉故居位于湴垌村的中心位置,是一座两进大宅,后面还有两列横屋,占地约500平方米。2016年,政府专门拨款230多万元对故居进行了修葺。


3a21439e7cc4a1cbae3d3dbccbd074fc.jpg

▲当年训练班使用的桌子、小板凳还保留着。


“这些桌子、凳子,就是训练班使用过的。”湴垌村红色革命纪念馆解说员甘宗初带我们来到故居西边的一间房子里,这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几只小板凳。板凳的大小不一,看得出是各家各户贡献出来的。

“1940年2月举办第一期训练班,主持人为黄彰,主讲则为当时的中共玉林县委书记陈铁生,还有南宁特支书记黄书光。”甘宗初的父亲甘懋昌以前专门为地下党送信和放哨,他自小听着这些红色故事长大。第一期参加培训班的共有10多人,其中有熊景升、甘懋辉等,学习了“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青年运动游击战略与战术”等方面的内容。

训练班每期培训半个月。“最后一期是在1942年4月举办,一共举办了八期。”甘宗初说,参加训练的党员骨干共50多人,为日后桂东南地区(包括梧州、博白、兴业、贵县、陆川、容县、玉林、北流等)革命武装斗争和起义输送了领导骨干。



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广西省农民部派特派员李为贵(新圩六旺人)来到湴垌村,成立农民协会。在党的组织带领下,农民运动很快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曾任广西学生军一团一大队中共总分支委负责人、后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黄嘉在他的回忆录《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我们北流县的党组织,遵照省工委关于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求生斗争的指示精神,利用减租法规,在新圩湴垌村和民乐村,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减租斗争。通过斗争,保护了农民一定的实际利益,同时教育了农民,提高了农民的觉悟。”

1931年春,中共广西工委巡视员陈岸来到湴垌村,先后发展了甘宗登、甘懋辉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7月,湴垌劳农会宣告成立。


1936年秋,中共湴垌党支部成立,甘宗登担任支部书记。


1938年6月,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彰到湴垌村召开北流地下党骨干会议。




成立西江区武装连队西江连

经陈岸和当地党组织的推动,陆川、北流两地的革命形势持续高涨,至1936年冬,北流新圩区10个村建立了劳农会,共有会员400多人。



3bbc2e8e534e85d159a6fa44827f33d0.jpg

▲西江连指挥部遗址。


1941年春,玉林区各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转入低潮。北流战工团等抗日救亡团体被国民党当局解散,一些党员因此被迫撤离北流。在关键时期,党组织采取果断措施,将北流县委员会撤销,成立北流特别支部委员会,将暴露的党员分批撤到国民党未注意的地区隐蔽。


“1944年8月,上级党组织指定甘懋辉为北流地下党书记,1946年1月,广西工委书记钱兴指定甘懋辉为北流特派员。”甘宗初介绍,在甘懋辉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成立了西江区武装连队西江连,由甘懋奎任连长、李健祥任指导员。连队成立后,湴垌村不少年轻人都报名加入,充实了革命力量。


北流解放后,湴垌村又经历了清匪反霸、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贡献了力量。



从甘懋辉故居出来,我们参观了湴垌村农会旧址、甘宗登故居、烟台区烟台总站旧址等,这些故居和旧址都保存完好,是湴垌村革命的历史见证。


在村头的一个三岔路口,甘宗初告诉我们,此处便是湴垌村当年三个哨点之一。他说,原来入村的路便是现在横村而过的灌溉水渠,另外两个哨点沿着水渠一直通往村外。当年,这三个哨点有力保障了在村里培训的党员、领导的安全。



05cffa3f4f853acbfc807df8d2d6334b.jpg

老兵在湴垌村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



多个革命旧址保存完好 成了旅游景点

除了甘懋辉故居外,湴垌村还保存着湴垌村农会旧址、甘宗登故居、烟台区烟台总站旧址、《耕地租用条例》推行委员会旧址和西江连指挥部旧址等。“村里无论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对革命给予大力支持,富裕人家的房屋相对比较宽大,所以很多革命活动都选择在富裕人家中举行。”甘宗初介绍,不少故居的主人还是党组织的领导人,比如甘宗登故居的主人甘宗登就是湴垌村党支部的首任书记。湴垌村党支部也成为带领新圩、湴垌和北流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坚强堡垒。


在西江连指挥部旧址,练武场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以前道路铺设青砖,后来才改为铺设水泥。”据介绍,湴垌村村民向来喜欢练拳习武,个个都练就了一身好武艺。1933年,甘宗登、甘懋辉参加革命后,党总支派他们前往大里、古红、沙埒村通过宗族、亲戚关系成立了三个武术馆,并通过习武宣传革命道理。


北流没有西江,为什么这里却叫西江连,还有烟台区呢?对此,北流市委党史办主任廖騉东解释:“1949年初,北流党总支成立后,建立了多个区。南部有台湾区、厦门区,北部有烟台区等。这些只是一个代号,让党员送信时互通信息,便于保密。西江连也只是党组织起的一个名号,没有太多含义。”


现在,这些故居、旧址成了湴垌村的旅游景点,经常有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还有不少机关单位前来开展党建活动。”甘宗初说,有时一个月接待的游客就超过万人。




三个哨点,保障村中革命活动的安全

“以前进村的道路并不是现在这条村道,而在现在水渠的位置。”甘宗初指着村道旁边的水渠说,这条水渠是在原来的村道上修建的。我们首先看到的哨点,是离村最近的一个。原来的村道两边长满竹木,放哨人员就躲在竹丛里面。


甘宗初还记得三个哨点的具体位置。“从这里到第二个哨点,仅有500米的距离。”顺着他所指的地方看过去,是立在水渠边的一根电线杆。第三个哨点则较远,与第二个哨点有700米左右的距离。他说,那时的放哨人员都拿着一根有两个手臂大小的竹筒,一旦发现敌情,马上用木棍敲打,以此提醒村里的党员及时转移。“村里很多人都抽水烟,而这根竹筒长得像水烟筒,所以不容易引起注意。”




广西艺院学生为湴垌村“描绘红色历史”


80e5351cfdd7a0a08b70066aa0d82896.jpg

广西艺院学生创作的画作《庄严宣誓》。



239a7182069517072dff2eda3dac18bf.jpg

广西艺院学生创作的画作《兵精粮足》。


如今,湴垌村建起了红色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里一幅幅旧照片、一件件实物,重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最醒目的是广西艺术学院学生所作的9幅油画作品。据了解,在红色革命纪念馆建好之后,湴垌村村委联系广西艺术学院,希望学院能参与纪念馆的布置,绘制反映当时党支部活动情况的历史画作。


纪念馆一楼展出的《庄严宣誓》画作就是9幅作品之一。这幅作品共有12位人物,他们右手握拳,一同对着党旗进行宣誓。主要讲述的是1936年秋,湴垌党支部成立,从此成为了带领新圩、湴垌和北流各地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坚强堡垒。另一幅《兵精粮足》共描绘了6名战士,讲述的是解放前夕,为了迎接、配合解放军解放北流,接管北流,中共北流党总支根据上级指示,北流北部的江西区(辖新圩、西埌、塘岸)宣布成立江西连武装连队,连长由甘懋奎担任,指导员由李健祥担任,战士有甘懋镛、甘宗兴、甘懋崇、李炳祥等80多人。



发表于 2021-5-1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