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3373|回复: 0

[本地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的这面铜鼓出土于北流市!又是我家旁边挖出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3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荆门

新华社记者的照片定格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时,驻足观看、了解一面巨大铜鼓的瞬间!这面云雷纹大铜鼓是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国宝级藏品,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鼓,而这面世界“铜鼓王”出土于玉林市!4月28日,记者从玉林市博物馆了解到,玉林不但是广西出土铜鼓最多地区之一,也是广西铜鼓文化研究重地。近年来,在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铜鼓文化得到更好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



9f7fb390d7717b1f5984d71250562b51.jpg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7日上午,习近平在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玉林是广西铜鼓文化的研究重地

4月28日,《广西日报》等各媒体的报道再次生动还原了这张照片当时的场景。“当我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鼓——云雷纹大铜鼓时,总书记对这面铜鼓上的纹饰很感兴趣。”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员李娅告诉记者,她向总书记详细地讲述了其中的寓意。



e3ce21947a9979ae8e9720ea745378b8.jpg

习近平总书记观看陈列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铜鼓王”——云雷纹大铜鼓,于清朝乾隆年间出土于北流市石窝镇,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鼓。


这面铜鼓出土于北流市石窝镇平田铜鼓墩。清朝中叶,被当地村民发现并发掘,后存放于六靖镇水冲庵,1955年运到南宁,原藏于广西博物馆,现藏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北流市博物馆,记者得到这面铜鼓的详细资料:铜鼓王面径165厘米,胸径149厘米,腰径140厘米,高67.5厘米,重299公斤,属北流型铜鼓。鼓面中心有太阳纹8芒,芒外4道晕圈,宽而疏朗,鼓身14道晕圈,窄而密集,其面积之大、重量之重等都是目前发现出土的铜鼓中之最。


这个“铜鼓王”曾两次赴京展出,其工艺之精湛、形体之雄美,让见者叹为观止。经过1980年的全国第一次铜鼓学术讨论会、1996年的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确定在至今世界各地所出土的铜鼓中北流六靖水冲庵铜鼓为“世界铜鼓之王”。


“铜鼓王”是玉林市曾经辉煌灿烂的铜鼓文化的缩影。记者从玉林市博物馆了解到,玉林市地处六万大山、云开大山、大容山,既是北流型铜鼓的大本营,也是北流型和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文化交汇之地。现馆藏于玉林市各级博物馆的铜鼓有66面,容县、博白、陆川、玉州、福绵等各县(市、区)均发掘出众多铜鼓,其中以北流市发掘最多,该市22个乡镇均有。据北流市博物馆馆长陈荣海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北流境内出土的铜鼓有60面左右,现收藏于该馆的铜鼓有35面,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有一面。



387b1a9fc4d45bea6685f69b08c1b811.png
玉林出土铜鼓分布图。

据专家研究,广西其他地方出土的很多铜鼓的原料来自玉林!广西民族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广西博物馆的专家曾到玉林古代铜石冶炼重地——北流铜石岭进行考察,并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北流型铜鼓(该类型铜鼓是古代八大铜鼓类型之一)的矿料来源,做了33个样品分析,得出结论:“北流型铜鼓的矿料来源主要集中在北流铜石岭以及邻近地区。”
陈荣海说:“从铜鼓发现的数量之多及众多考古发现,都证明北流市曾经是古代铜矿冶炼及铜鼓铸造中心。”

大力传承发扬铜鼓文化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民族活动展示,再次体现了对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殷殷关切。



61ab5e865058a610e620e61f1f1f76fb.png

c1e2ae6a749201feb67389d86f20ea34.png

北流博物馆展示的从铜石岭冶炼点提取的铜渣等实物。


多年来,铜鼓文化作为广西特色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得到很好保护、传承及发扬。记者了解到,玉林、北流两级博物馆都精心设计了非常立体、详尽的铜鼓文化展示。玉林市博物馆的“骆越铜鼓 岭南大音”展览不但展示大量的铜鼓实物及历史文化知识,还通过泥塑的艺术形式立体展示了铜石开采、冶炼及铜鼓铸造过程。而北流博物馆于2020年专门用一层楼的空间设计了“穿越时空的鼓声”展览,很好地展示了该馆的馆藏铜鼓。



b0d480892d0cc9d0654a33804c780241.png

797f56566e3dbc36e6d46f44eec9b88a.png

玉林市博物馆展区内,展示了多面从玉林境内出土的铜鼓。


近年来,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广西民族博物馆与玉林市博物馆联合设立了古代铜鼓研究基地,这也是玉林市博物馆建成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研究基地。丰富的铜鼓研究资源和玉林市各级博物馆恪尽职守、好学不倦,对铜鼓保护的高度责任感和对铜鼓研究的高涨热情,赢得了同行的青睐,由此,古代铜鼓研究基地选择落户玉林市。该基地的建立,为铜鼓研究搭建起了一个学术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也为广西铜鼓研究培养新人、传承和保护铜鼓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480863d9ded960ed7645093674f4fdf0.jpg

df9a98332dd362872dc339d070f8e75c.jpg
铜鼓面上的雷纹、青蛙等造型,貝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2cb5dac30c06024453bb523dd4f08394.jpg
玉林市博物馆展馆入门口的屏风图案使用了铜鼓的雷纹、云纹等图案。

“看到总书记与世界铜鼓王在一起的照片和报道,作为铜鼓王的家乡人,我觉得非常激动!”陈荣海说。北流博物馆今后将争取上级大力支持,筹建好铜鼓文化研究及展览综合基地;与科研院校合作,继续破解铜鼓文化研究难题。“例如对玉林古代铜鼓铸造基地到底在哪里,至今没有定论,这都需要继续加强研究。”陈荣海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