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43457|回复: 0

[玉林文化] 玉林有个“四川阁”?还曾是地标建筑?它的故事许多人不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4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辽宁营口

近段时间,记者行走在西街里
不时会听到“四川阁”这个名词采访粤东会馆时记者也看到有一个巷口的“牌楼”上有“四川阁”三个字“四川阁”有什么来头?和玉林有什么关系?

近日,记者来到玉林市玉州区新民社区双桂里的蕹菜塘, 寻找解读四川阁的历史密码。


古人有诗赞曰:“南北东西洞若穿,去来无往不悠然。人从阁外分心地,路到楼中四面天。岂是山城如斗大,只因门户似星联。一朝燕子交飞度,十道春光及第先。”


这些描述,让记者对“四穿阁”曾经的美丽壮观,充满了想象。




蕹菜塘里又见四川阁

在玉林城区新民社区双桂里通向人民中路的巷口,竖着一个不锈钢牌楼,上面写着“四川阁蕹菜塘”字样。
牌楼近10米高,上面是一个楼阁模型。
在牌楼几十米外东北方向的大北路上,即大北小学门口旁边的巷口,也竖着一个同样的门楼。


52e574e1961375006858220e9bfd76fe.png

巷口立了个不锈钢焊接而成的“四川阁”牌楼。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两个牌楼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初四川阁两个阁楼的位置,分别位于蕹菜塘周的北面和东面。北面是主门,东面是侧门。在兵荒马乱年代,四川阁这两个大门紧闭,蕹菜塘内就自成一体,防火防盗防土匪。


“现在的牌楼简单了,以前的四川阁是两层的精美建筑,雕龙画凤、古色古香,是清朝、民国时期玉林的一个文化地标性建筑。”几位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我们细说关于“四川阁”的传说。




四川阁建于清康熙27年
毁于1939年



“四川阁”,其实开始时玉林人称之为“四穿阁”,其两层建筑,四面窗户,用玉林话说就是“四穿八漏”,故称“四穿阁”。


记者几番查证,终于在有关史料中,查到“四穿阁”建于清朝康熙27年,为当时鬱林知州贾有福所建。史载,“兵燹之后,积年逋欠甚多,贾有福设法填补,并请上奏朝廷请免逋粮七千余两,并修建西望桥城楼窝铺、城隍庙、四川楼,重修州学正殿两庑启圣祠,复建明伦堂、大兴桥,添造增贮仓、永丰仓。”


在光绪版的玉林州志里面,手绘的《玉林州城外四厢图》中,标记“四穿阁”的图样十分明显,图形上的两层建筑和翘悬瓦顶清晰可见。其与文昌阁、文丞相祠等西街标志性建筑共同构成了当时玉林城的文脉与历史。


在最近出版的《玉林文化大典》中,有段话是对“四穿阁”的描述:四穿阁东西宽约5丈,南北长约8丈,占地300多平方米。高二层,上层为“水月宫”,祀观音神像。底层有东西南北4门,东曰“淳熙门”、西曰“丛桂门”、北曰“朝天门”、南曰“水月宫”,“四川”实为“四穿”。


很可惜,这样美丽壮观的建筑,在1939年抗战时期,为响应焦土政策,四川阁与玉林城墙同时被拆除。


b636932878479178c65558f890ac55b9.png

光绪版《鬱林州志》中,有四穿阁图示(左上角圈示处)。




集资再建门楼  方便贤裔寻年


近几十年来,玉林城市建设翻天覆地,说双桂里,可能很多人不懂,但说蕹菜塘,玉林人大多知道具体位置。所以,为了便于老玉林知道四川阁当年的地理方位,蕹菜塘周的居民便集资建设了这个牌楼。


在牌楼下面的墙壁上,刻有一块石碑,作为牌楼的说明:四川阁蕹菜塘周为鬱州西门外历史悠久的老村屯,在老一辈的心里可谓无人不知。这座千年古城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设州治,经历宋元明清四朝,后又遭数百年兵灾战火洗礼,名城陨落,四川阁毁于1939年。时过境迁,由原来街道进入蕹菜塘的面貌已大不相同,为方便人们寻找,特别是由本村出去的海外人士之贤裔寻根,建立四川阁蕹菜塘牌楼是理所当然之事,经地方支持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心意如愿。下面还刻上了为牌楼捐款的居民名字,有近200人之多。


方便贤裔寻根,是源于真实故事。居民张卫秋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成立前被误导流散在台湾的蕹菜塘周氏族人想回玉林老家探亲,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在,通过各种关系寻根,多种渠道未果。后来托人去找,说自己老家是在玉林城西面的四川阁旁边,才找到回家的线索,实现了落叶归根的愿望。




四川阁  梦开始的地方


对于流散在外地的蕹菜塘周氏族人,四川阁是圆梦的地方。但对不少学子来说,四川阁却是梦开始的地方。


66680c15663ea7f6d66068c1d91f8cad.png

卢英豪老先生手绘的四川阁小学全貌图。

“新中国成立前,我就是在四川阁完成小学学业,大学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所以四川阁是我梦开始的地方。”80多岁的周泽藩,虽然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学习生活,离开家乡已经大半辈子。但说起四川阁,还是十分激动。


周泽藩所说的四川阁小学,是一所民国八年(1919年)在“四川阁”旁成立的西式小学。


当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玉林乡贤为培养新人才,造福桑梓,倡议创办新学,商得乡绅同意,当时由杨絮吟任校长,周仲斌任教员,学校是新人办新学,朝气蓬勃,培养了不少人才。


周泽藩说,他入读学校时,学校学风很好,老师也很严格。四川阁当时成为学校的一部分,同时楼上楼下的特殊结构,也成为了他们学生时代嬉戏玩耍的好去处。


与周泽藩同在北京工作的卢英豪老先生今年已83岁,他同样是在四川阁旁读的小学,后来大学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知道记者追记四川阁,卢英豪老先生不顾年老体弱,特意给记者用笔描画一张学校全貌图,画里两层楼的四川阁,宽敞的庭院,精美细致,一笔一划凝聚着老人对家乡的怀念。


每一幢建筑,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四川阁作为玉林曾经的文脉与历史,一直寄托着在外地扎根的玉林儿女对家乡一方水土的感激与思念。


虽然四川阁在时代变迁中已经消失,但和现存的古迹一样,它们都是玉林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是玉林人永远的记忆。


(来源:玉林晚报记者 周立华 王耀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