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27774|回复: 0

[其他]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广西铜鼓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3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天门
  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说过:“假如有人问,祖国南方一带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鼓。”现在假如有人问,广西古代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鼓!

  铜鼓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乐器,大约从公元前八世纪起,就在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产生,嗣后随着民族的迁移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沿着大江大河分布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和东南亚各国。广西是铜鼓最重要的分布地区。

  铜鼓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物,集冶金、铸造、绘画、雕刻、音乐、舞蹈于一身,凝聚了许多民族世世代代的心血和才智,是研究这些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一部不成文的百科全书。

  一、广西铜鼓文化的地位

  铜鼓在广西境内分布广泛。桂东南、桂南和桂西南各县都有古代铜鼓出土和流传,出土铜鼓最密集的地区是玉林、贵港、钦州、南宁市境,梧州南部、来宾、柳州等市境也时有出土铜鼓纪录。桂西北自龙胜、三江沿桂黔、桂滇边境各县,晚近时期仍有不少民族使用铜鼓,传世铜鼓最多的是河池和百色两市境内,以红水河流域最集中。

  如果将出土铜鼓和流传铜鼓的地点填入广西地图,铜鼓分布面几乎覆盖了整个广西,若以县、市为单位计算,曾经出土或使用过铜鼓的县、市已达79个,占总数88%以上,只有桂东北角少数几个县与铜鼓无缘。

  1980年,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对全国铜鼓进行了一次粗略普查,当时收藏在全国各级博物馆、文物管理机关和大学、科研机关的铜鼓,总数在1360面以上,其中广西各级文物单位所藏则是500多面,位居全国第一。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铜鼓300多面,不但是全国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散藏民间的铜鼓还未统计。1991年至1993年河池地区文物管理站对所属11个县市的铜鼓进行了专题调查,登记到传世铜鼓1417面,仅东兰一县就有538面,随后东兰县被命名为“铜鼓之乡”。

  二、广西铜鼓文化的发展历程

  广西之有铜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田东县祥周镇和林逢镇战国时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鼓就是物证。《后汉书》记载,公元一世纪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获得“骆越铜鼓”,距今也将近2000年。自汉至唐,铜鼓由乐器转化为民族首领的权力重器和神器,铜鼓文化在广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宋代以后,中央王朝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元明清实行土司制度,铜鼓的权力重器功能逐渐下降和衰微,但其神器和乐器功能仍在提升,时至今日,东兰、巴马、凤山、南丹、大化、都安、田林、隆林、西林、那坡等县的壮、瑶、苗、彝等民族,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还在使用。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境内主要分布在右江流域,汉代铜鼓则沿南盘江、右江东下,到达郁江、浔江流域,分布于西林、隆林、百色、贵港、桂平、藤县。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是广西铜鼓大发展时期,铜鼓遍布广西各地,形成郁江——浔江两岸、云开大山区、六万大山区几个分布中心,巨型铜鼓竞相鼓铸。宋以后铜鼓文化向西转移,回流到河池、百色,积淀于红水河流域。

  三、广西铜鼓的两条脉络

  一条是滇桂系统,即从西往东发展,依次是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和麻江型铜鼓;另一条是粤桂系统,在粤桂边境起源,向西发展,依次是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铜鼓。

  万家坝型铜鼓以云南楚雄万家坝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鼓为代表,是原始形态的铜鼓。鼓面特别小,鼓胸特别外凸,鼓腰极度收束,鼓足很矮,纹饰简单、古朴。田东县林逢镇和同村大岭坡、田东县祥周镇联福村南哈坡都出土过这类铜鼓。

  石寨山型铜鼓是成熟期铜鼓。鼓面部宽大,胸部突出,腰部呈梯形,足部短而直,纹饰丰富华丽。鼓面主晕为旋转飞翔的鹭鸟,鼓胸主晕是人物划船纹,鼓腰主晕是羽人舞蹈纹。贵港罗泊湾西汉墓、西林普驮西汉铜鼓墓出土的铜鼓都属此类,田东祥周、百色龙川、隆林共和也出土过此类铜鼓。流行年代从战国时期至东汉初期。

  冷水冲型铜鼓以广西藤县濛江镇横村冷水冲出土的铜鼓为代表,是发展期铜鼓。体型高大轻薄,纹饰瑰丽而繁缛。鼓面边沿有立体青蛙塑像,有的在青蛙之间再饰马、骑士、牛耧、水禽、龟、鱼等动物塑像。鼓面主晕为高度图案化的变形翔鹭纹,鼓胸多有图案化的变形船纹,鼓腰有变形舞人纹。此类铜鼓主要分布于邕江——郁江——浔江——西江,柳江——黔江两岸,遍布大半个广西。流行年代为东汉晚期至隋唐,以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最为繁盛。

  遵义型铜鼓以贵州遵义宋墓出土的铜鼓为代表。此类铜鼓鼓面无蛙,面径、胸径、足径相差甚微;纹饰简单,主纹是一种由一个圆圈缀两条飘带组成的游旗纹。广西留存甚少。

  麻江型铜鼓以贵州麻江县谷峒火车站出土的铜鼓为代表。体形小而扁矮,鼓身胸、腰、足间的曲线柔和,无分界标志,腰中部起凸棱一道,将鼓身分为上下两节,纹饰出现大量汉文化因素,有的印有汉字吉祥语和年号。现在民间使用的传世铜鼓绝大多数是此类铜鼓。

  北流型铜鼓以广西北流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形体硕大厚重,鼓面宽大,边缘伸出鼓颈之外,有的下折成“垂檐”,鼓耳结实,多为圆茎环耳,青蛙塑像小而朴实,太阳纹圆突如饼,以八芒居多,装饰纹样多为云雷纹。此类铜鼓以高大厚重著称,原存北流六靖水埇庵的大铜鼓面径165厘米,残重299千克,是迄今所知最大的一面铜鼓,被誉为“铜鼓之王”。此类铜鼓主要分布于广西的东南部和广东的西南部,以广西北流和广东信宜为中心的云开大山区最为密集。

  灵山型铜鼓以广西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体型凝重,形象精巧。鼓面所饰青蛙塑像多是后面二足并拢为一的“三足蛙”,蛙背装饰华丽,有的大青蛙背负小青蛙,即成“累蹲蛙”;鼓面太阳纹光体圆突如饼,光芒细长如针,芒数以十芒和十二芒居多;鼓面和鼓身各有3道较宽的装饰花纹,以骑兽纹、兽形纹、鹭鸟纹为主体纹样,其他晕圈饰云纹、雷纹、半圆纹、半圆填线纹、席纹、四瓣花纹、“四出”钱纹、连线纹、虫形纹、水波纹、蝉纹等。分布中心是灵山县及与之毗邻的横县和浦北县,即六万大山西侧至郁江两岸;是晋、南朝至隋唐时代乌浒——俚人活动的地盘。

  西盟型铜鼓以云南西盟佤族地区仍在使用的铜鼓为代表。器身轻薄,形体高瘦,鼓身为上大下小的直筒形,胸、腰、足没有分界线,鼓面太阳纹一般为八芒或十二芒,三弦分晕,晕圈多而密,纹饰多小鸟、鱼、圆形多瓣的团花、米粒纹。鼓面立体青蛙常见二蛙或三蛙甚至四蛙叠踞。广西只有龙州、靖西靠近中越边境地区出土过这类铜鼓的早期类型。

  四、广西铜鼓的装饰艺术

  铜鼓不但是一种乐器和重器,而且是一种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形象地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意识。因此,有的人说,铜鼓图案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民族历史教科书。

  铜鼓表面装饰最普遍的是几何纹饰,以最单纯的点、线以及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为基本要素,按照美的法则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几何纹样,充当主体纹饰,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有的组成丰富多彩的几何纹带,作为边饰,起着陪衬烘托、美化主体纹样的作用。最常见的几何纹是云纹、雷纹、水波纹、席纹、钱纹、栉纹、三角齿纹、细方格纹、羽状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同心圆圈纹等等。

  最直观的纹饰则是写实图案,如鼓面中心的太阳纹,主晕中的翔鹭纹,竞渡船纹、羽人舞蹈纹。太阳纹有光体和光芒,铜鼓上饰太阳纹与古人对太阳崇拜有关。铜鼓上的翔鹭纹,一般是4只,其次是6只,也有8只,10只,14只,16只,18只的,最多的达20只,都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太阳纹飞翔,连绵不断,构成一个锁链式的花环。胸部的羽人划船纹,船的首尾装饰成鸟头鸟尾形象,船上有化装的人在活动,船下有鱼,船的前后有水鸟,反映了船在水中的环境。腰部的羽人舞蹈纹,舞人头戴羽冠,上身裸露,自腰以下围以鹭尾舞裳,双臂下曲,向左右侧伸,扭动腰身,翩翩起舞。

  除了平面装饰外,有的铜鼓上还立体小雕塑,最普遍的塑像是青蛙。在冷水冲型铜鼓上还有马、骑士、牛群、牛耧、龟、鱼、水禽的塑像;在灵山型铜鼓足部有双鸟、虎、羊塑像,也是千姿百态。

  五、铜鼓的社会文化功能

  铜鼓在2000多年发展历程中,表现出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作为炊具,用来蒸煮食物;用作乐器,在喜庆、祭祀和丧葬仪式中敲击作乐;作为重器,以表权威和象征权力;作为军鼓,鸣鼓集众,号令战阵;作为礼器,用于祭祀和巫术仪式,以沟通人神;等等。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时期,许多“官私贾人”将“国之重宝”的铜钱偷运到两广地区卖给当地“夷人”(少数民族),夷人将铜钱熔化,用来铸造铜鼓。可见,当时把铜鼓看得比流通货币还贵重。到了明代,铜鼓“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铜鼓本身已经是一种财富。

  当铜鼓的社会文化功能向象征财富和权力的方向演变之后,人们除了对其追求数量之多外,还追求其形体的庞大。从汉代开始,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等粤桂系统铜鼓竞相比大,正如《广州记》所述:“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庞大铜鼓悬置于庭堂,有如中原地区象征皇权的铜鼎,是权重一方的民族首领的无上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铜鼓产生于从原始社会跨入阶级社会的初期,那时“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主持祭祀和指挥军阵的大权已被少数贵族首领所垄断,用于祭祀和战争的铜鼓,已经不是一般的乐器,而是少数贵族所占有的、象征财富与权力的重器。随着祭祀活动的频繁,铜鼓也常陈列于祭器当中,逐渐的被赋予神秘色彩,成为通灵的圣物,演变成为沟通人神的礼器。

  明清以后,封建王朝对民族地区加强了统治,逐渐“改土归流”,最终废除了土司制,地方民族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