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6920|回复: 1

[思辩铜州] 中国人能不能承诺不再劝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3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西赣州

  导语
  这个年过下来,你喝了多少酒?对于喜欢喝酒的人,过年喝酒算是正当其时,对于厌恶喝酒的人,过年被劝酒是苦不堪言。我们能不能只管好自己的酒杯?…[详细]
  要点速读
  1
  比中国人能喝的有很多,却不像我们这般喜欢劝酒。
  2
  能被伤害才能被信任,这或许是劝酒文化生生不息的核心原因。
  3
  酒局的组织者、喜欢撺掇别人喝酒的人,最好祈祷酒醉者平安回家,否则可能有法律责任。
  假期结束,终于不用再喝了
  有的人假期已经结束,有的人假期还剩一天,不管怎样,吃吃喝喝基本告一段落。而每年回乡,逃不开的一个主题就是喝,有人感叹“还是北京好,至少没人劝酒”,有人庆幸“总算过完年了,可以不用再喝了”。
  要说贪杯,中国人远远排不上号。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主要是针对全世界15岁以上市民对纯酒精饮品的平均消费量的统计。前十名的国家是:白俄罗斯(17.5升)、摩尔多瓦、立陶宛、俄罗斯(15.1升)、罗马尼亚、乌克兰、安道尔共和国、匈牙利、捷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而中国人均酒精年消费才6.7升(美国9.2升),在全世界排名第89位

getimg.php?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ninja%2F1%2F2018%2F02%2Fninja151922123070269.jpg


  俄罗斯人酗酒和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关
  别看中国人不能喝,但中国人特别喜欢劝人喝。劝酒风气最不好的主要集中在山东、内蒙、河南、东北等地。2015年,某媒体统计,72%的山东网友年夜饭喝了超过三两以上的白酒,35%的人喝了半斤以上。
  一个山东人,是这样介绍烟台地区喝酒的规矩的:首先是落座。正对门位置的是主陪,是这顿饭的主要发起者。背靠门坐在主陪对面的是副陪,一般是被主陪请来带节奏的,能说会道并且酒量好。主陪的右手边是头客,就是这顿饭最尊贵的客人,左手边是二客。副陪的右手和左手边分别是三客和四客。余下的小辈们和阿猫阿狗都坐在其他位置。喝酒方面,一般的节奏是:主陪先领三口(一般是啤酒一口一杯,红酒三口一杯,白酒六口一杯),主陪领完三口酒后副陪再领三口。主副陪领完酒后,头客和二客回敬大家。之后就是自由发挥阶段,也是劝酒的高峰期。

getimg.php?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ninja%2F1%2F2018%2F02%2Fninja151922164517306.jpg


  网上有人画出了类似酒局落座示意图
  而过年期间的劝酒,主要是长辈劝晚辈喝,同辈之间的叫“斗酒”。“沙文强在喝了半斤白酒之后微醺地走出了堂姑家门口,尽管早上在亲姑姑家曾放言今天滴酒不沾;旁边的堂叔早上喝了半斤牛栏山二锅头,现在又喝了半斤多景芝酒,走起路来已经脚下发软……”这是界面文章《山东人都怎么喝酒的?》描述今年过年期间,鲁西南农村地区最常见的情景。对人情世故的最大考验是劝酒、躲酒的过程。主陪要带头喝第一杯酒,一两多的白酒杯分四次喝完,说辞是“四季平安”;再一杯是“四季发财”,也是四口喝完,接下来是“六六大顺”,六口喝完,主陪、副主陪依次带酒,说辞五花八门,只要能带动气氛把酒喝下去。
  平时在工作地的饭局,“我开车了”或许可以拯救不想喝酒的年轻人,而回到老家,亲戚们住得都不远,开车这个最佳理由已经失效,你说你有脂肪肝,对方说我有高血压还在陪你,你怎么弄?其实呢,硬要不喝,也没人劝得动,只不过过年就是图个开心,玩个气氛,很少有人会死杠到底。
  从贫穷时期的待客之道到“合法伤害权”
  说到劝酒文化,硬扯能扯到几千年以前,但没有这个必要了,还是从改革开放前后说起。因为在此之前,普通老百姓很难搞到白酒,都是配给制。

getimg.php?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ninja%2F1%2F2018%2F02%2Fninja151922318931953.jpg


  “酒是粮食精,少喝为革命”
  80年代初期,大部分地区都是物资短缺。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攒着请客用。吃饭的时候紧着客人先吃,一瓶酒一定要紧着客人喝好了。当时确实还有这样一层意思:你来我家做客,给你招待好了,让你明白,我过得还不错。这个时期的劝酒,其实是“献酒”,是贫穷时期的待客之道。
  后来民间酒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官场和军队两个体系的深刻影响。难怪山东等四个地区,劝酒文化盛行。但这种分析也带来一个疑问:为什么北京地区反而没形成劝酒文化呢?
  根据大象公会文章《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喝酒?》一文的分析,1980代末,北京就与周边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和商务宴请少有劝酒、灌酒。或许因为北京是权力中心,官员扎堆,不敢随意造次;等级制森严的环境,酒桌文化对所有人都是极大负担。此外,北京官员受教育水平远高于外地,外事交流也让其视野更开阔,不易形成酒桌文化。
  在中国,劝酒发生的对象,往往是上级劝下级,长辈劝晚辈,总之,主要是位高者劝位卑者喝。“虽然地位最高者当然是酒宴上被灌酒的第一目标,但只能适可而止,位尊者喝到适度,充分领略下属的忠诚后,接下来通常是欣赏手下面红耳赤互相灌酒的娱乐时段。”(杜修琪《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getimg.php?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ninja%2F1%2F2018%2F02%2Fninja151925827438503.jpg


  重庆九龙坡区巴国城,三名喝醉的年轻人倒在广场。据悉,他们是来参加某公司招聘销售人员的复试
  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研究说明为什么在酒桌上人们热衷于劝酒,但是,从社会心理学和群体思维的角度上来说,本质上人类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在人类进化过程,人们必须聚居在一起,形成团体去狩猎、收集食物、管理食物和分发食物。这样的结果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就已经有了团队凝聚力。酒桌上,喝酒划拳讲段子,都不完全是为了寻欢作乐,这些都是你能否通过信任测试的基础。你通过了这种测试,你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圈子。说白了,这是通过一种“合法伤害权”,来进行一种测试。
  这或许是从动物就有的基因遗传下来的,一只狼在寻求头狼的信任时,就是把头低下或者把肚皮朝上送到头狼面前,能被伤害才能被信任,宠物猫狗也是这样寻求主人信任的。
  给喜欢劝酒的人谈一下法律责任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别说劝酒,就连“一起喝酒”,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山东就有一个例子,王某和陈某一起吃饭喝酒,酒后,王某认为自己没事,便驾驶摩托车回家,陈某也没有制止。在回家路上,王某由于酒后精神不集中,直撞路边大树,当场死亡。王某家人认为陈某有一定的责任,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6万元。最后,法院判赔偿2万元。
  办案法官认为,陈某作为共同饮酒人,明知王某酒后驾驶摩托车很危险,没有对其进行劝阻、制止或者护送,在主观上对王刚的死亡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
  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冷门的概念,叫“先行行为义务”。民法中先行行为,就是某一行为或某一结果之前的行为,比如,某大人带邻居小孩去滑冰,滑冰过程中,小孩受伤,这大人带小孩去滑冰的行为,就是该小孩受伤的先行行为;换句话说,该大人不带该小孩去滑冰,小孩就不会受伤,大人的先行行为与小孩受伤有因果关系。那么,防止小孩受伤,就是“先行行为义务”。
  就共同饮酒人来讲,喝酒的人对同饮者过度劝酒、敬酒、赌酒、罚酒等行为都是先行行为,使得同饮者发生危险(深度醉酒致死或醉驾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增大,行为人对同饮者就负有注意安全的义务,但是,某些地区对同饮者搞“连坐制度”,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同饮但未劝酒,可能情形是不同的。

getimg.php?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ninja%2F1%2F2018%2F02%2Fninja151926008832702.jpg


  劝别人喝酒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由此可见,劝酒实为一种危险行为,弄不好会伤人伤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目前有四种情形,劝酒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是强迫性劝酒,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纠缠不休等;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如明知对方有酒精过敏、患有疾病等不适宜喝酒的情况仍劝其饮酒;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对于醉酒并已经丧失自我照顾能力的人,同饮者要在酒后尽到劝阻、照顾、护送和通知义务;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刘慧慧《劝酒之“劝”是“劝阻”》)
  另外,一起喝酒的人中,酒局的组织者最好祈祷喝醉的人安全回家。但是,如果没有清醒者送酒醉者回家,酒醉者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冬天,常发生睡在路边一夜冻死的新闻。在酒局上,组织者在聚会中起着主持、安排作用,喝什么酒、怎么喝、怎么过来参加聚会、聚会后怎么回家,一般都要由组织者事先安排好,做好提醒工作。而酒席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一般也是组织者最了解。因此,引导大家理性饮酒,照顾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全,是组织者应尽的义务。
发表于 2018-2-2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南郑州
不提倡在酒桌劝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