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的制定是佛陀帮助佛弟子解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闫秀勇)
佛教戒律的制定不是佛陀对佛弟子的一种束缚、约束,而是帮助佛弟子解脱。也是佛教僧团的防腐剂。佛弟子若没有戒律作为生活规律的依准,了脱生死是难以做到的。佛教如果没有戒律来统摄教化的纲领,佛教的状态将是一盘散沙。所以佛在入灭的时候才告诉阿难尊者,后世的弟子应当"以戒为师"。打一个比方,一个国家,国家领导人可以去世。去世后国家领导人再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百千万个。只要国家的宪法存在,国民可以依法而行,那么,秩序井然。国家的政治政体也不会根本动摇。佛教只要戒律存在就是"正法常住"。佛子只要严守戒律佛教就能兴盛。所以众生只要持戒,也会出现国泰民安,国土清净的景象。
犯戒就是悔犯了自己先前所发的誓愿、本所受的戒法。这个戒法是佛陀所制定的戒法。《四分律》五十九卷记载,犯戒有五种过失。第一,害自身;第二,为智者所呵;第三,恶名流布;第四,临终生悔;第五,死堕恶道。破戒和犯戒差不多,受戒者一旦违犯了佛所制定的戒法,便破坏了自己所受的戒体。
《大智度论》第九十四卷说:"破戒法受苦果报,堕在地狱,堕在恶鬼,堕在畜生。"根据《四分律》第四十六卷所记载,犯戒有七种处罚的标准。第一,波罗夷;第二,僧残;第三,偷兰遮;第四,波夷提;第五,波罗提提舍尼;第六,突吉罗;第七,恶说。其中波罗夷、僧残、偷兰遮属于重罪,违犯了本所受的戒,称为破戒;如果是犯了波夷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及恶说,这属于轻罪,属于破威仪。
根据《律藏》上的规定,出家众如果犯了戒律,应该于半月布萨(半月诵戒)的时候,在大众僧面前忏悔,接受僧团的处罚。而在治罪所应被的法,随所犯的戒律不同是有差别的。比如犯波罗夷罪,就要行"灭摒"法,就是驱出僧团。而如果是犯轻罪突吉罗,就要责心忏悔。
版权声明:此稿件为独家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凤凰佛教",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