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佛敬香(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佛教的本义,是佛法的教育。故而拜佛的意义,也应从佛法教育的意义上去理解。
进寺院门口,就能看到当来下生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弟子,现在在兜率陀天内院讲法,将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下一位佛。寺院门前的弥勒佛是未来佛,寓意是凡进入寺院之人,即种下了菩提善根。金刚种子,历劫不灭。机缘成熟时,皆是未来之佛。如《妙法莲华经》所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即便是漫不经心地进入寺院、随口念一句佛号,也种下了必定成佛的因缘,何况是以至诚之心礼佛?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获福无量。
弥勒菩萨面向门外,笑口常开。这寓意是,我们当以宽容、乐观、慈悲的心态面对世间事。而背后的、面向佛堂里面的韦陀菩萨是执鞭而立,庄严金刚相。这是代表严以律己,向内审视自心,包括贪、嗔、痴、慢、疑等等。对外是宽容慈悲、随顺众生,对内是严格的自我约束,这是以形象向我们表述佛弟子应有的行持。
学佛是净化自我、解决自我的问题,而不是整天拿眼睛盯着别人,指摘旁人的过错、苛责他人的行为。常有人说佛门也有怒目金刚,以此作为为自己一身戾气的理论依据。殊不知佛门的金刚,从来都是教育我们审视自心的。何谓金刚?无欲则刚。降服龙象未必多力,能伏自心,方为大力金刚。每位学佛者,心中都应有一尊自性韦陀。佛法是内法,是以戒定慧,向内审视自我内心的贪、嗔、痴,得到心的解脱。
进大殿前,要经过天王殿。我们知道,生往天界的最低条件是践行十善业道。这就表示,学佛必须以十善业道为根基,才能真正登堂入堂、进得佛门。十善业道是学佛的基础,很多人学佛误入歧途,认为既然什么都是虚妄,也就没有不敢做的事,偏离戒定慧,沉溺贪嗔痴,这就与佛的教诲相去甚远了。进入寺院必须经过天王殿,也就是教育我们,没有哪个人学佛不需要从十善业道做起。
大殿中间供佛,佛是佛法的源头。拜佛是礼拜老师,对引导我们走出生死轮回的本师表示敬仰、忆念与感恩。佛的名号,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一种名号代表一种功德。忆佛念佛,就是忆念佛的这些功德。拜佛之时,即是放下自己的骄慢心,成就自己的尊贵。静下心来念一卷经,如身临佛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法雨缤纷,如入芝兰之林,必染其香。
敬香三枝,是以香味供养佛法僧三宝。在东南亚国家,多以鲜花供佛。而在信仰大乘佛教的地区,没有热带四时花开的条件,多烧香供佛。敬香的意义,是以心香供养三宝,即对佛的忆念、敬仰与净信,对佛法的学习,对清净僧团的尊重。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法供养者,学习与践行佛的教诲,自度度人,这才是最大的供养。
在佛前常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念皈依,即表示以佛为导师,以法为指引,以清净僧团为典范。三皈依有形相皈依与自性皈依。形相皈依,指以佛为师,做佛法僧三宝的学生。从此在佛的教导下净化身心,自度度人。自性三皈依,即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一者皈依佛。佛是两足尊,智慧具足、福德具足。对自性而言,觉而不迷即是智慧具足,无欲知足即是福德具足。世间再多的财富,都填不满心中的欲壑,而一念知足,即是真富贵,这才是真正的福德具足。
二者皈依法。法是走向心的解脱之道,皈依法,是学习与践行佛法的教育。以四谛、三十七道品、六度波罗蜜、净土之信愿行等,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即是践行正道。
三者皈依僧。僧人过的是在戒律约束下的清净生活,皈依自性僧,即是选择清净无染的生活方式。
三皈依不仅在于形相,更在于内心,皈依自性的佛、法、僧,亦即觉、正净,才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三皈依。
到寺院拜佛,忏悔是需要常做的功课。学佛是不断净化身心的过程,忏悔就是净化身心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种净化,需要不断地审视自我。低则以十善业道为标准,高则用八正道来衡量。后悔与忏悔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执着于过错,沉湎于痛苦,用过去的过错折磨自己;后者是改过自新,面向未来。忏悔完了继续做错事,那不是真忏悔,这种忏悔是没有多少用处的。断恶向善才是真忏悔。
不妄作则身安,不妄求则心安。有拿香的手、念经的口、拜佛的心,就是践行十善业道,就自然灾祸远离,福报增长,身心安宁,这才是烧香拜佛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寺院的本来面目,是佛法学校,是学习佛法的场所。沉香中,青灯前,佛陀结印,迦叶拈花。在这拈花一笑间,悟到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