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聪之 发表于 2012-1-6 05:38 PM
我这个帖是正版,允二那个迟6天,是转抄的吧。
再补充几个人物,(不准转帖):
刘古谛 (1911~1968) ,原名刘调中,沙垌乡三江村人。13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中,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在学期间,曾参加过清华学生南下请愿团到南京请愿等学生运动。1935年考取官费留学美国,在伊利诺斯大学考取研究生并取得商科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会计专修科教授、系主任。1941年任广西大学法商学院会计银行学系教授、系主任。 1944年起在广西银行兼职。1945年任广西银行计核室主任。同年任广西银行总行副行长。抗战胜利后,时局动荡,原来独霸广西金融业的广西银行面临中央各行的渗入和竞争,通货膨胀日趋恶化。为了应付这一局面,广西当局利用刘古谛留美银行专家和新派代表资格,于1946年2月任他为广西银行总行行长、 总经理。在他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银行的高层领导多聘用专家、西大教授,各分行经理和高级行员多任用大学毕业生,使广西银行领导层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还增加向生产事业投资,以扩展资金运动渠道;银行直接设立贸易和金融流通机构等。同时成立了以同益号为总号的5个“同”字号企业机构,经营油、矿、五金、土特产和金融业务,刘任董事长。这些措施对保障银行实力和稳定广西地方金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当时全国金融混乱,但1946年至1948年底,广西银行外汇资金仍然不断充实增进。特别是用于开办企业、调剂外账头寸、特殊开支(如部分用于李宗仁竞选),对付货币贬值和职员福利的内账资金更是迅速增长。如同益行的资本总额到1949年初很快已增达47万港元。1948年后,国民党政权由于军事上的节节失败导致全国经济崩溃,刘与桂系财政官员发生了银行经营方针上的分歧,遂于1949年8月辞职离任。其时,银行实际上已处于瘫痪状态。刘古谛在西大任教和主持银行期间,从不购置任何私人房产和其他产业。不任用不称职的亲友,而以严格、廉洁、不徇私情、脾气耿直著称。 解放后,他在广西省人民政府、广西工业干校、财政学校工作。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获纠正。1968年12月去世。 黄信光 黄信光(1899~1968),桂平县下湾乡双福村人。193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和60年代初在南宁农校任教,讲授农作课程,获学校好评,深受学生爱戴,被定为农技师(农艺师)。1959年、1962年曾列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1963年春,南宁农校根据区人民委员会指示,派黄信光带领毕业班学生40多人到北流县平政乡围龙队实习,体验该队水稻高产经验。黄信光联系实际讲课,同学生一起劳作,实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当时,北流县委书记丘文懿、农村部长李强增赏识黄信光是难得的农业技术人才,认为若留他在北流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一定能大大提高全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于是向农业厅、南宁农校再次提出请求并征得本人同意,结果获准在其完成实习任务后留北流工作。从此,黄信光由一个农校中专教师成为县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干部。 黄信光带学生在北流实习期间,在县委主持下,分批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对全县农村工作干部直至生产队长讲授水稻栽培技术。他的农业技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对水稻生理、栽培技术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一粒谷讲起,说到应如何晒种提高生活力,如何浸种催芽,掌握“干长根、湿长芽”;如何搞合适秧田、适当小株密植和合理施肥等等。讲得在理,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他到北流县工作后,根据当地传统农业技术落后特点,向县委提出改革意见,主张推广冬种绿肥,施用磷肥,推广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县委、县人委接纳他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合适秧田,结浆(干湿)播种,培育壮秧;推广了重施有机质肥料作基肥,普遍使用磷肥推广了合理密植和以露田晒田为主的后期田间管理,以及选留良种,提纯复壮等技术,使北流粮食产量迅速提高,跃居广西水稻最高产地位。1965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达436公斤,1967年达460公斤。 黄信光待人诚恳热情,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谦虚谨慎,诲人不倦,每事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参加义务劳动。“文革”时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于1968年8月下旬被迫害致死,后获彻底平反昭雪。 梁朝玑 梁朝玑(1890~1968),字逖俦,新荣乡新荣村人。17岁入桂林崇实中学,迨辛亥革命爆发,参加陆军小学军事训练,随学生军北上。民国元年入湖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二预备学校,修业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回桂,任广西陆军模范营副连长,后调升广西督军署卫队营连长。1923年,黄绍竑奉孙中山命于梧州成立讨贼军(次年称定桂讨贼军),梁任讨贼军第二纵队第三营营长, 嗣升第五旅第十团团长,转战广西全境。越2年,广西宣告统一。 1926年李宗仁率国民革命军北伐后,梁任广西留守部队第十五军第一师师长,驻柳州。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失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逃往香港;当时驻平乐的第十五军第二师师长黄旭初负伤去香港治疗,驻梧州的第十五军第三师师长吕光奎已脱离桂系,梁掌握有第一、第二师兵力。因此,蒋介石曾派罗奇回桂拉拢其脱离桂系,许以广西省主席之职和馈送白银50万两。梁不为所动,反而参与策划帮助李、黄返广西。1930年3月,曾率军参与镇压龙州起义。民国20年(1931),黄旭初任广西省政府主席,梁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并升任第七军中将副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继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广西绥靖公署参军。1939年12月,率部配合友军向占踞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师团作战,31日克复昆仑关。1944年,梁任梧州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梧州沦陷后,行署迁郁林,改称桂南行署,梁任行署主任。1945年春,曾逮捕抗日民主将领张炎,奉蒋介石手令于郁林杀害。同年,以武力镇压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 梁任桂南行署主任时,曾与其从弟、北流县长梁朝玠拨出家乡平山、振新、大同三村梁姓宗祠部分尝产和三村所有会产田租额共1200余石,创办北流私立三育初级中学,自任名誉董事长。 1948年下半年卸专员职,只留省政府委员头衔,寓居故里。解放初出走香港转赴台湾。1968年病逝于台北。 吕焕祥 吕焕祥(1900~1970),民乐南庆村人。其父吕怀玉,曾毁家参加孙中山领导之同盟会, 是苍梧同盟会负责人之一,于辛亥革命前一年逝世。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员、广东潮循道吕一夔查悉吕怀玉有孤儿吕焕祥,遂资助他读广州南武中学,后转圣心中学。不久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大学(后改名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1926年大学毕业返抵家乡,任北流陵城中学校长(校址在原铜阳书院旧址),兼任省立第二高中英语教师(校址在今玉林)。当时土匪猖獗,曾有一股百余人的土匪向陵城中学“打单”勒索巨款,吕焕祥断然拒绝,即设电网抵御,土匪来攻,触电死伤狼藉,学校得以安全。后转任广西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吕焕炎任广西省主席时,被任命为广西无线电台少将台长。李、白、黄再次统治广西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校无线电主任教官。1935年筹建第五路军交通机械工厂,任该厂厂长,直至桂林沦陷时止。他早在抗战开始时便兼负责筹建无线电广播电台,是广西无线电事业的主要创始人。 抗战胜利后,广西大学拟聘吕焕祥为电机系教授,但北流父老推荐他为北流中学校长。 吕觉得培养家乡人材重要,便不负众望,毅然就任北中校长。他办学注重师资水平,严格整顿学生纪律和升留级制度;尽力充实图书仪器。经过两年努力,北流中学即斐声省内外。县内富户和旅居东南亚的北流华侨纷纷捐款支持。吕焕祥将所得捐款连同从联合国救济总署争取得来的物资大部分用来兴建学校礼堂,礼堂内设置灯光球场。又亲赴穗、港添置理化仪器。并逐年增加招生人数。至解放前夕,北中已成为省内著名完全中学。1950年,吕卸去北中校长职。不久调任广西大学电机系教授,后转任中南矿冶学院校务委员及教授。1970年在中南矿冶学院患脑溢血病去世。 吕焕祥一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手不释卷,精通英语,兼懂俄、德文,著作有《矿山电机教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