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看明代的房价
《金瓶梅》注重写实,是我国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之前的中国长篇小说,或再现帝王将相的风云业绩,或褒扬草莽英雄的心秉忠义,或描写仙佛神魔的奇异行径,这些不寻常的内容显然远离了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而《金瓶梅》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真实的日常生活,诚如清人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所言:“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在我国小说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惟其细致,才更真实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明史专家吴晗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撰文指出:《金瓶梅》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等,是一部明末社会史。1956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门工作汇报时同万里等人的谈话中也曾讲到:“《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金瓶梅》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书中风土人情也处处表现明代特色,仅看以白银作为日常货币这一点就可看出),是对当时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入剖解。比如对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房市,《金瓶梅》里也有具体的相关记载。我们通过细读此书,就可以对明朝的房市有个大致的了解。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历朝历代,住房问题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金瓶梅》这本书阐述了明代的人们主要靠三种途径解决住房问题,一是租房,二是典房,三是买房。
《金瓶梅》第一回就说到,原籍山东阳谷县的武大郎来到山东(今河北)清河县,以卖炊饼为生。作为流动人口,武大郎自然没房,而卖炊饼本小利薄,又没钱买房,成了张大户家的房客,后来与潘金莲结婚。
潘金莲本是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排行第六,小名六姐。天生一副好姿色,又缠得一双好小脚。但好景不长,潘裁缝染上重病,无钱买药,蹬腿走了,撇下了老婆孩子。寡妇难撑家门面,女儿终是他家人。做娘的度日不过,便把9岁的金莲卖在城里王招宣府中,习学弹唱。这金莲不仅模样好,人也机灵聪明,学啥会啥,学啥像啥。到15岁时,描鸾绣凤,品竹弹丝,会弹一手好琵琶。这可都是让男人们心魂荡漾的技艺。不久,王招宣死了。潘姥姥把女儿要了出来,转手卖给了张大户家,身价三十两银子,合当时五十石米。潘金莲在张大户家也是学习弹唱。光阴荏苒,日子易过,眨眼18岁了,潘金莲出落得脸似三月桃花,身如出水芙蓉,杏眼动人心魄,细眉弯弯,把个张大户馋得如同饥饿极了的猫见了鱼。只因为当时主家婆余氏凶狠如虎,张大户才不敢轻易沾腥。但有一日,邻家嫁女,余氏赴席。张大户暗暗把金莲叫到房中,遂心收用了。余氏是个厉害的角色,为此咒骂丈夫,苦打金莲。张大户挨骂已是家常便饭,可就是舍不得小金莲。随后想了个好主意,倒赔房屋,把金莲嫁给了房客武大。武大老实忠厚,得此美妇,以为是房东看得起自己。
武大原先娶过一妻,生下女儿迎儿之后就命归黄泉了,家中正缺个帮手,娶了潘金莲后,他满心欢喜。他生性老实,对张大户与自己媳妇潘金莲暗通曲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张大户死了。张大户还没有入土,主家婆余氏就把武大一家赶出了大门。武大只好在紫石街西头租了两间房子住下。
像武大郎这种人无疑属于当时的弱势群体,属于典型的租房客。
但是,在当时,典房比租房显然要划算。武大郎租房,每月都要向房主交租金,如果换成典房,只需要把一笔典房款付给房主,就能按约定期限,住上十二、三年,到期后,典房款一文不少还是自己的。这种房产交易现在很少见,而在明代,甚至到了民国,典房一直与租房并驾齐驱,为众多无房人士解决了燃眉之急,唯一的缺陷,需要押上一大笔典房款。《金瓶梅》里,潘金莲建议典房,武大郎说:“我那里有钱典房?”潘金莲说:“呸!浊才料,你是个男子汉,倒摆布不开,常交老娘受气。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于是卖了首饰,“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
“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过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十数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3000块左右吧,应当是很便宜的。今天大都市的闹市区,3000元也就是一套两居室一个月的租金吧。
从租房到典房,武大郎算是升了一个档次。按说用不了多久,他们夫妇就能住上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可惜武大郎早早被红杏出墙的老婆潘金莲毒死,没能圆上买房的梦,至死也是个典房户。
因为在那个时代,带产权的房子也不贵。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质量一般,要35两银子,相当于7000块钱。常时节就在西门庆的资助下买了这样一处房子遮风避雨(第六十回)。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贵些。西门庆替姘妇王六儿买了狮子街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第三十九回),花了120两银子,这要算西门庆的“外宅”了——按现在的货币算下来,常时节的房子1平方米不到200元,王六儿的房子1平方米顶多300元,比起今天大城市里动辄每平方米上万元或几万元的房价,确实便宜得不可思议。
那时有钱人家的深宅大院,价码则要高些。西门庆的同僚夏提刑,卖了一所宅子给何太监的侄子。“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是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第七十一回)。按契上原价1200两交割,合今天的人民币24万元。
西门庆自己的宅院跟夏家的这一所不相上下,后来又花500两银子增盖了花园。以后又乘人之危,用540两银子买下隔壁花家的园宅(第十四回)。街对面乔家另购新宅后,西门庆又花700两银子把乔家旧宅买下来。其间还用250两银子买了城外赵寡妇家的庄子,以扩建坟园。粗略算来,西门庆的房产,总值在3000两以上,合今天的人民币60多万元。也就是说,如果在今天,西门庆的几处豪宅都变卖了,还不够买北京上海的一个小户型的房子。 算着好像是挺便宜的。武大郎的炊饼卖2文钱一个,相当现在的人民币6毛。房价200元一平米,只要卖三百多个饼就够了;现在大街上的武大郎烧饼卖3--5元一个,房价上万元或几万元一平米,天啊,那得卖多少个烧饼啊?! 时代不同,价钱不同!虽然很贵!却很多买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