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28

2010.5.2 湛江河唇鹤地银湖露营

2010.5.2 湛江河唇鹤地银湖露营(一)
http://www.56.com/deux_97891634.swf

2010.5.2 湛江河唇鹤地银湖露营(二)
http://www.56.com/deux_97891946.swf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28

湛江人民的精神象征雷州半岛的人间奇迹,中国的第二大灌区雷州青年运河

1958年5月15日,一个惊世之举震撼湛江大地,中共湛江地委集湛江人民的愿望、
智慧和力量,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世世代代饱受苦旱折磨的
湛江人民,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向大自然宣战,要拦腰斩断九洲江,建水库
凿运河,改写雷州半岛干旱苦难的历史。湛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拦截九洲江,筑
起蓄水11.44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建起全长271公里的运河总干渠和4547公里分
流配套渠道,基本上根治了雷州半岛的旱患,创造了水利工程的奇迹,谱写了一
曲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壮丽乐章。



  解放后,湛江人民早就渴望通过兴修水利,改变干旱面貌。原湛江地委会集
湛江人民的愿望,一直在酝酿建设大水库蓄水,开凿运河贯通半岛南北,从根本
上治理雷州半岛的旱患。原计划在第三个五个计划期间,即1967年前实施。在大
跃进形势推动下,提前于1958年5月15日果断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
》。工程两大部分,拟计划建设蓄水量10.3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开凿174公里的
青年运河。拦截九洲江筑坝建水库在廉江市河唇镇鹤地村,故叫鹤地水库;运河
工程艰巨,重任交由青年一代担负完成,而命名为青年运河。

 兴建青年运河,无疑是一桩擎天的惊世之举,摆在每个地委领导面前如牛负
重,责任重大。当时困难很多,一着不慎,功德无量的事就会变成千古罪人。时
任运河总指挥的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回首建设运河的日子,至今仍难于忘怀。他
从1958年二、三月筹备出台兴建运河决定,到1960年5月14日主要运河干渠基本完
工,亲自启闸放水,二年多里没有安稳的睡过一觉,但他坚信有共产党领导,有
人民群众支持,人间奇迹一定能够创造出来。


  举世闻名的总长173公里的苏伊士运河数十万人花了整整10年时间,总长81公
里的巴拿马运河花了近40年,而湛江人民仅用三年时间,靠人力和土办法,建成
了中国十大水库之一鹤地水库和规模巨大的运河主干渠,称之人间奇迹当之无愧
。这是英雄的湛江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创造的人间
奇迹。


  湛江人民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花了1.28亿个工作日,建成了闻名
遐迩的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用双手完成的土方就有6583.4万立方米,石方70.4
立方米,这些土石铺一条1米宽10公分高的路,可绕地球16.6圈。此外,还在运河
畔,建起渡槽14座,水电站18座,铁路公路桥45座,大小建筑2300多宗,其中东
海大渡槽,长1206米,80个槽墩,高近30米,规模雄伟,工程巨大。湛江人民敢
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千秋彪炳,亘古永传。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29

 中央情系运河千秋业

  湛江人民自力更生,与自然搏斗,改写雷州半岛干旱历史的壮举,中央十分
关注,运河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得到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支持。
1958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雷州青年运河代表
,并签署颁发国务院奖状。1960年2月2日和2月10日,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亲临湛
江视察。他们恐怕国事繁忙,临时变动,失去观看湛江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机会
,专机飞到湛江上空,便指示低空盘旋,透过弦窗,鸟瞰鹤地水库和运河工程。
对湛江人民取得水利建设的辉煌成就无限欣慰,高度赞扬湛江人民了不起,是当
代愚公。邓小平还欣然挥毫,为我国水利事业写下唯一的题词:“雷州青年运河
”。周恩来、邓小平对青年运河的肯定和支持,给湛江人民极大鼓舞和力量,工
地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加倍努力建设运河,伟人离开后的第三个月,5月14日雷州
青年运河正式开通放水。


中央领导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王震、郭沫若、贺龙、陶铸等先后都到
过运河工地视察指导。朱德80高龄,柱着手杖,登上30米高的东海大渡槽,了解
运河建设情况。董必武、郭沫若热情洋溢为运河工程赋诗,为湛江人民的革命干
劲讴歌,留下宝贵的墨迹。陈毅还亲自在水库边种下两棵南洋杉,被群众誉为“
元帅杉”,成了水库区旅游胜景。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对湛江人民的
宏图大业更是呕心沥血、关怀备注。早在策划筹建阶段,就坚定表态全力支持,
并亲自审查每一个细节,对出现的困难给予帮助和解决。他牵头,顺利协调解决
了广西近万移民的搬迁问题;他指示省卫生部门抽调医务人员支援湛江,解决工
地卫生医疗工作的不足。据不完全统计,鹤地水库从建设到文革前的6年中,中央
部级以上的领导有39人到过青年运河视察,对湛江水利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
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推动和促进湛江和全国水利建设蓬勃发展,1958年12月,中央批准全国南
方14省水利施工现场会议在湛江召开,与会代表450多人参观了青年运河建设工程
。会议对湛江地区依靠和发动群众大办水利的经验予以肯定,对湛江人民战天斗
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给予高度评价。青年运河成了湛江一
张金名片,名声大噪,享誉神州。先后有16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友人及港奥同胞
慕名而来观摩,全国各省市参观学习的代表更是多不胜数,甚至原国民党政府代
总统李宗仁归国后,也指定青年运河作为参观游览项目。中央领导情系运河千秋
业,给湛江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无限生机,也给湛江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鹤地水为库,雷州旱不忧……河山已易色,跃进势仍遒。”1964年国家副主席董
必武视察青年运河,热情赋诗赞颂运河丰功伟绩不可磨灭。近半年世纪以来,鹤
地水库和青年运河,福水泽湛江,改变了雷州半岛的干旱状况,促进湛江工农业
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运河灌区从九洲江以南到南渡河以北,158万亩农田实现
自流灌溉,沿河城乡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得到供水。昔日赤地千里不毛之地,换上
青山绿水新装,变成富饶美丽的鱼、粮、蔗、果、菜之乡。放眼雷州大地,渠道
纵横、稻海流金、林木泛绿、蔗园迭翠、果菜飘香。“水流千转织锦绣,雷州无
处不是春。”中国第一甜县遂溪;中国红橙之乡廉江;全国商品粮基地雷州,国
家渔业生产基地鹤地水库……运河沿线,因地制宜,建起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
有的成了湛江的产业支柱,有的成了湛江的名牌品牌,青年运河发挥巨大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运河还为湛江增添了著名的旅游景点,鹤地水库,碧
波万顷,浩似烟海,让人流连忘返;东海大渡槽,凌空飞架,宏伟壮观,令人叹
为观止。田汉、巴金、冰心、贺敬之等著名作家、诗人、音乐家曾为这些景观留
下佳作。名人为胜景锦上添花,格外引人入胜。游人如云,络释不绝,运河每年
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
  湛江卫生好绿化好风光好


  邓小平入住的是湛江海滨招待所(现湛江海滨宾馆)7号楼。他在招待所里看
到优美的园林景色,再次称赞:“湛江真好,卫生好,绿化好、风光好,完全可
以和青岛媲美,真是‘东有青岛,南有湛江’啊!”他还对彭真说:湛江的城建
、绿化、卫生都搞得很好,看来要向全国推广。


  邓小平一行视察湛江时,湛江正进行着两项大工程的建设,一是兴建雷州青
年运河,二是修筑内陆连结东海岛的堵海大堤,拟建一个年产50万吨盐的大盐场
。邓小平对这两大工程已有所闻,故在飞抵湛江上空时,特别留意鸟瞰鹤地水库
这个储水量为10多亿立方米的人工湖。


  时任中共雷北县委书记、青年运河工程副总指挥的陈华荣老人告诉记者,当
时任湛江地委书记孟宪德通知他到海滨招待所7号楼向邓小平汇报工程情况。邓小
平边听边称赞:“了不起,干劲很大,你们真是当代的愚公啊!”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29

拄着拐杖观看“移山填海”


  邓小平提出要到工地看一看。2月3日,在地、市委领导的陪同下,他们驱车
来到堵海大堤工地。其时,邓小平不久前曾因右腿骨折住院,来湛时手里还拄着
一根拐杖。地市的领导劝他在指挥部周围看看即可,不必到工地上去了。他把鸭
舌帽往头上一戴,说一定要去看看,随即便沿着大堤走去。


  当时,工地上一万多名民工和部队战士正在你追我赶,用木帆船、平板车运
泥运石填海,热火朝天的场面令人兴奋不已。邓小平感慨地说:“这工程很艰巨
啊!真正叫移山填海。我相信,湛江人民一定能打胜这一仗!”


  陈华荣老人说,邓小平本来还打算到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工地看看,由于天
气原因而没有去成。邓小平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
脉,你们干得非常好!”当晚,邓小平还欣然挥毫,为湛江两大工程书写了“雷
州青年运河”、“湛江堵海建盐场”两幅题词。


  邓小平视察湛江40多年了,如今湛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赞扬
湛江人民堵海筑堤的壮举时所倡导的愚公移山、艰苦创业的精神,已融入了湛江
人锐意进取、众志成城的现代精神之中。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的一百零五周年诞辰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中国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和伟大领袖,我们编辑这组邓小平六十个代来湛江(仅此一次)视
察的一组图片,以示深深的缅怀之情。



1960年2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
小平,政治局委员、人大副委员长彭真,政治局委员柯庆施、李井泉以及中央有
关方面的领导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等人,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陪同视察
湛江。他们听取了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等地方领导的工作汇报,特别是兴建雷州
青年运河及湛江堵海工程东北大堤进展情况的介绍。邓小平一行对湛江的市政建
设、堵海和青年运河工程、造林绿化、养猪业等给予了肯定。邓小平还为湛江堵
海工程和雷州青年运河题了字。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后,党中央根据他的建议开放沿海14个城市。湛江
有幸列为其中。湛江人民欢欣鼓舞的同时不由地联想:这是否同24年前邓小平视
察湛江,给他留下良好印象有某种历史渊源?我们不得而知。但邓小平那时的到
来,的确盛赞了湛江,给港城增添了温暖的春晖。


“湛江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


1960年2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
邓小平和政治局委员彭真、柯庆施、李井泉,以及杨尚昆、胡乔木、刘澜涛、王
任重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的陪同下前来湛江视察的。邓小
平一行在湛江视察期间,多次称赞湛江是个好地方。2日上午,邓小平一行乘车由
机场往海滨招待所,沿途上宜人的景物目不暇接。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致,于当天
下午便去参观了湛江的市容。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29

港城湛江的美丽景色,当时在全国是有名气的。约于一年前,全国造林园林化现
场会曾在这里举行,湛江市获得“花园城市”的称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乘车
由南到北观看了霞山、赤坎两个城区的市容,以及郊区的田园风光,兴致勃勃地
倾听着市领导的介绍。在湖光岩风景区,湛江市委书记黄明德向小平同志等讲述
了“白牛仙女”的传说:这里不仅风光如画,而且还有传奇的神话故事,真有意
思。在海摈公园,婀娜多姿的椰树随风起舞,雪白的浪花拍打着海滩。邓小平情
不自禁地赞到:“湛江真是个好地方,很干净,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回到海
滨招待所,再看那“林中美景紫荆红,椰树棵棵似劲松”的园林景色,小平同志
再次称赞说:“湛江真好,风光好,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真是‘北有青岛,南
有湛江’啊!”他对彭真、柯庆施说:湛江的城建、绿化、卫生都搞得很好,看
来要向全国推广。彭、柯二人点头赞同。


湛江港,这个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也是湛江的美景之一
。邓小平一行在湛江港视察时,详细了解港口的生产和建设情况。他高兴地说:
湛江港真是个优良的现代化港口,这是湛江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湛江港要继续扩大港口规模,建成南方大港,使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
用。当时在湛江,不仅环境优美,同时文化教育事业也很发达,在50年代便相继
兴建了文化馆、文化宫、图书馆、广播电台等文化设施,还组建了粤剧团、雷剧
团、木偶剧团等文艺团体,许多科研机构也在这里落户。尤其是在市区办起了5所
大学及一批中专学校,各县还普遍兴办了师范、卫生、农林等中专学校。邓小平
听了这些这些文化景观和教育设施建设的工作汇报后,连声赞好,并对地委书记
孟宪德等地方领导说:你们重视抓文化教育工作,这路子很对头。要想发达,就
必须抓好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治穷必先治愚。



“你们真是当代的愚工啊”


邓小平一行视察湛江时,湛江正进行着两项大工程的建设,一是修建雷州青年运
河,二是修建内陆连结东海岛的堵海大堤,拟建一个年产50万吨盐的大盐场。邓
小平同志来湛江前,对这两大工程已有所闻,故在飞抵湛江上空时特别留意鸟瞰
鹤地水库这个储水10多亿立方米的人工湖。抵湛后,他听取了地、市领导对这两
项工程的情况汇报,说:“你们干得好!充分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应该到工地去看一看。”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在地、市委领导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堵海大堤工地。不久前
,小平同志曾因右腿骨折住院,这次来湛手里还拄着一根拐杖,地、市的领导同
志纷纷劝他在指挥部周围看看,不必到工地上去了。可是,他把鸭舌帽往头上一
戴,说一定要去看看,随即便沿着大堤走去。当时,工地上一万多名民工和部队
战士正在你追我赶,用木帆船、平板车运泥运石赶海,热火朝天的场面令人兴奋
不已。小平同志感慨地说:“这工程很艰巨啊!”这时,随行的中央领导同志感
叹地说:“这的确是‘不见天尽头,已是地尽处’!古时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但那毕竟都是神话故事。眼前的壮举... …”、“真正叫做移山填海”,“也
就是真正的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我相信,湛江人民一定能够打胜这
一仗!”小平同志接过话题,用坚定有力的语气说。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柯庆施
当即对湛江市委书记黄明德说:“小黄,有困难不要怕,我回上海后,叫有关方
面为你们生产一批输送泥土的机械。”不久,上海某机械厂果然向湛江赠送了几
台输送机。


本来,邓小平一行还打算到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工地去视察的,由于天气方面的
原因而没有去成,只好安排在海滨招待所听取地委领导及当时运河工地负责人陈
华荣的有关汇报。小平同志对湛江地委组织几十万民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冲天干
劲给予高度评价。他情不自禁地说:“了不起,真了不起,干劲很大,你们真是
当代的愚公啊!狠抓水利是对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
脉,你们干得非常好!”


当晚,邓小平同志应湛江地、市领导的请求,欣然挥毫为湛江两大工程书写了“
雷州青年运河”、“湛江堵海建盐场”两幅题词。据说,“雷州青年运河”是邓
小平为我国水利建设的唯一一幅题词。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29

“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小平同志对湛江人民在改天换地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也极为赞赏。在堵海
大堤工地,他看到民工使用的浚岩挖泥船及木质输送带,便向工地负责人郑光民
了解这些器械的结构、功能和制作过程,赞叹地说: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
他叮嘱随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回京后写文章予以介绍。不久,中央一份
杂志连载了湛江堵海工程注重技术革新、不断改进劳动工具的情况,引起了反响
。邓小平一行在湛江地区电白县视察小良公路段和附近菠萝山的绿化时,听取了
小良水土保持站负责人的有关汇报。菠萝山原是寸草不生的“石头山”该站的17
名干部职工,凭着坚毅的意志,硬是用锄头、镐头挖掉山上的石头,挑来粪土,
植上树苗,山上已是郁郁葱葱一片。邓小平看者绿色的山头,赞到:奇迹!在石
头山上种树,这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奇迹。石头山上可植树,全国还有
什么地方不可植树呢!在电白县委,邓小平一行听了县委第一书记王占鳌关于造
林绿化的汇报之后,高兴地说:从吴川过来,沿途上绿树成荫,这里又是一片绿
色的林带,湛江的绿化确实不错,环境宜人。陶铸接过话题说:“是的。电白过
去开门见山,出门见海,现在绿色的山头、沙滩已同蔚蓝色的大海连在一起。”
王占鳌指着县委办公楼后面的一片树林说:“这是大麻黄防护林带,这种树能在
鸡蛋也能烫熟的沙滩上生长。”在湛江听汇报时,邓小平曾听孟宪德介绍了这种
从马来西亚引进的大麻黄树,它不怕晒,不怕咸,不怕风,不怕涝,不怕沙,生
命力特别强。邓小平颇感兴趣地观察了这种树,用赞叹的语气说:很好,这是劳
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在石头山上种树,在沙滩上也能种树,这些都是群众在实践
得出来的经验,要好好总结。


邓小平一行在湛江地区的两阳县(即现阳江市)视察了岗列养猪场,一边参观,
一边听取了岗列公社党委书记何世崑对养猪场的情况介绍,并逐栏查看生猪的饲
养情况,在“肉猪村”,他们看到每头猪都长的又肥又状,身红皮嫩,都树起拇
指,连声称赞:不错。来到“母猪城”时,场长何桂珍正在干活,双手很脏,她
见邓小平来到跟前,一时不知怎么好,正在踌躇,小平同志却主动握住她的手,
指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猪说:这些小猪多可爱!饲养得不错,你们一定花了不少心
血吧?步出“母猪城”,门口的一副对联“失败成功大发展,猪多肥多粮更多”
,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他便驻足欣赏。随行的李坚真大姐介绍说,这对联是出
自“农民秀才”何世崑之手。邓小平更感兴趣,便问何世崑世怎样想出这幅对联
的。何世崑解释说:岗列大队1954年养猪失败,1955年获得成功,1956年后大发
展,因此拟了上联。猪养多了,有大量猪粪下田,粮食获得丰收,这就是下联的
意思。其实,这幅不工整的对联是我们养猪和粮食丰收的经验总结。邓小平指着
那幅别出心裁的横额说:“这横额又是什么意思呀?”横额没有文字,只有一幅
画,画面上一个大肥猪在拉屎,旁边是一棵茁壮的禾苗。何世崑答到:这是对联
含义的形象总结,同样是反映养猪与种粮关系的。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说:“不
错,有创造性,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看来猪粮关系的道理在这里已深入人心了
。”接着对随行人员说,养猪与种粮的关系很密切,应派人来这里调查研究,总
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不久,中央派了一个20多人的调研组前来岗列进行调查研
究。96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岗列大队粮猪兴旺全面跃进》的新闻报道
,并配发了长篇社论《岗列大队的启示》.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30

“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小平同志对湛江人民在改天换地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也极为赞赏。在堵海
大堤工地,他看到民工使用的浚岩挖泥船及木质输送带,便向工地负责人郑光民
了解这些器械的结构、功能和制作过程,赞叹地说: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
他叮嘱随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回京后写文章予以介绍。不久,中央一份
杂志连载了湛江堵海工程注重技术革新、不断改进劳动工具的情况,引起了反响
。邓小平一行在湛江地区电白县视察小良公路段和附近菠萝山的绿化时,听取了
小良水土保持站负责人的有关汇报。菠萝山原是寸草不生的“石头山”该站的17
名干部职工,凭着坚毅的意志,硬是用锄头、镐头挖掉山上的石头,挑来粪土,
植上树苗,山上已是郁郁葱葱一片。邓小平看者绿色的山头,赞到:奇迹!在石
头山上种树,这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奇迹。石头山上可植树,全国还有
什么地方不可植树呢!在电白县委,邓小平一行听了县委第一书记王占鳌关于造
林绿化的汇报之后,高兴地说:从吴川过来,沿途上绿树成荫,这里又是一片绿
色的林带,湛江的绿化确实不错,环境宜人。陶铸接过话题说:“是的。电白过
去开门见山,出门见海,现在绿色的山头、沙滩已同蔚蓝色的大海连在一起。”
王占鳌指着县委办公楼后面的一片树林说:“这是大麻黄防护林带,这种树能在
鸡蛋也能烫熟的沙滩上生长。”在湛江听汇报时,邓小平曾听孟宪德介绍了这种
从马来西亚引进的大麻黄树,它不怕晒,不怕咸,不怕风,不怕涝,不怕沙,生
命力特别强。邓小平颇感兴趣地观察了这种树,用赞叹的语气说:很好,这是劳
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在石头山上种树,在沙滩上也能种树,这些都是群众在实践
得出来的经验,要好好总结。


邓小平一行在湛江地区的两阳县(即现阳江市)视察了岗列养猪场,一边参观,
一边听取了岗列公社党委书记何世崑对养猪场的情况介绍,并逐栏查看生猪的饲
养情况,在“肉猪村”,他们看到每头猪都长的又肥又状,身红皮嫩,都树起拇
指,连声称赞:不错。来到“母猪城”时,场长何桂珍正在干活,双手很脏,她
见邓小平来到跟前,一时不知怎么好,正在踌躇,小平同志却主动握住她的手,
指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猪说:这些小猪多可爱!饲养得不错,你们一定花了不少心
血吧?步出“母猪城”,门口的一副对联“失败成功大发展,猪多肥多粮更多”
,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他便驻足欣赏。随行的李坚真大姐介绍说,这对联是出
自“农民秀才”何世崑之手。邓小平更感兴趣,便问何世崑世怎样想出这幅对联
的。何世崑解释说:岗列大队1954年养猪失败,1955年获得成功,1956年后大发
展,因此拟了上联。猪养多了,有大量猪粪下田,粮食获得丰收,这就是下联的
意思。其实,这幅不工整的对联是我们养猪和粮食丰收的经验总结。邓小平指着
那幅别出心裁的横额说:“这横额又是什么意思呀?”横额没有文字,只有一幅
画,画面上一个大肥猪在拉屎,旁边是一棵茁壮的禾苗。何世崑答到:这是对联
含义的形象总结,同样是反映养猪与种粮关系的。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说:“不
错,有创造性,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看来猪粮关系的道理在这里已深入人心了
。”接着对随行人员说,养猪与种粮的关系很密切,应派人来这里调查研究,总
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不久,中央派了一个20多人的调研组前来岗列进行调查研
究。96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岗列大队粮猪兴旺全面跃进》的新闻报道
,并配发了长篇社论《岗列大队的启示》.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30

“时刻不要忘记群众”


邓小平时刻关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他在湛期间,曾谆谆告诫地、市的领
导同志:时刻不要忘记群众,群众的积极性越高,干劲越大,就越要关心群众。
他对湛江市郊区北月大队培育出高产番薯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主张大力推广,从
而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当时我国还处于困难时期,许多地方的群众经常吃不饱
,小平同志对此十分关注,他希望湛江地区的各级领导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发展生
产,渡过难关。参观海滨公园时,他认为公园的面积太小了,应把公园延伸到海
滨招待所附近,搞成一个度假区,增加一些设施,让群众有一个较好的休息游玩
的环境。在参观湖光岩时,他强调要把这个火山口湖保护好,建成风景区,开设
旅游点,让市民及外地游客来参观、休假。邓小平一行在经过湖光农场时,虽然
天色已晚,但他仍坚持进农场看一看,并与农场领导亲切握手,请他们代向农场
职工问好。


在电白县视察时,小平同志对王占鳌说:“听说水东过去缺水,现在解决了没有
?”当他得知水东的缺水问题已解决之后,欣慰地笑着说:解决了就好,这样群
众才可以安居乐业。你们县的卫生工作抓得不错,这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应继续重视和抓好。总之,他不管走到哪里,心里总是记挂着人民生活,群
众利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休戚与共。


小平同志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湛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海滨招
待所吃饭时,他一再叮嘱要简单一点,不要上那么多菜。在两阳县进午餐时,他
只要了四个菜,而且是大白菜、辣椒、榨菜之类。他会见原二野战士、湛江市副
市长解英时,一起畅叙往事,如同久违的朋友那样亲切。在电白县委,一位招待
员给他倒茶时,茶杯受热膨胀破碎,再换一杯又同样破了,滚烫茶水洒了一地,
全场愕然,招待员更加惊恐。小平同志见气氛有点紧张,便笑着对招待员说:“
不要着急,手烫着没有?”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关切的语气,使大家的心情轻
松、平静了下来。



邓小平同志这次视察湛江之后,在中央一次部长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他这样说:
“广东湛江目前有两大工程在施工,我到那里去看了,很了不起。你们有时间也
应到那里去看看,学习一下他们的艰苦创业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多开动脑筋。
”会后,中央部委及各省市的领导同志纷纷前来湛江参观视察,指导工作,给湛
江人民以积极的促进作用。


邓小平视察湛江40多年了。如今湛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区道路四通八
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海滨公园内新建的观海长廊椰影婆娑,群鸥飞舞;湖光
岩公园碧水闪烁,玛珥生辉;湛江港商船云集,旌旗照日;海边红霞万朵,林涛
声声;鹤地水库宛如明镜,青年运河胜似彩练,正美滋滋地润泽着雷州大地… …
更可喜的是,邓小平赞扬湛江人民开山引水、堵海筑堤、植树造林的壮举时所倡
导的愚公移山、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精神,已融入了湛江人锐意进取、求实创
新、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现代精神之中。全市人民正在邓小平理论和“****”
重要思想指引下,满怀信心地实施市委提出的“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战略,
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壮丽诗篇。
青年亭建于一座小山之山顶上,“青年亭”三字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同志所书。
这座小山从山脚到山顶,都遍植松树、桉树及其他树木,阴翳蔽日,四季常青。
青年亭四周是密密的青松,郁郁葱葱,微风吹来,沙沙作响,如乐似诗。站在青
年亭上,向北眺望,但见鹤地水库茫茫一片,水山相接,水连天际,库中波光粼
粼,白帆点点,百鸟飞翔。库中有诸多小岛,岛上一片碧绿。在炎热夏季,来到
青年亭上,顿觉凉风扑面,暑气全消,倦意骤减,不胜舒畅。

小神龙 发表于 2010-5-14 14:30

渠首,即运河水渠之首,建有一座雄伟的大闸。大闸之旁,是雷州青年运河管理
所在之处,也建在一座小山之上。在该局入门处,耸立着一块镶有彩色精美图案
的巨碑,巨碑上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雷州青年运河。字体苍劲有力,笔下有
神。在办公楼正门口,有陈毅同志亲手植下的“元帅杉”,此杉已二楼齐高,四
时碧绿,矫健挺拔。在办公楼顶向北望去,只见湖光山色,水天相连。在大闸旁
,有一片果树林,春天来此,但见处处碧绿,满园花香,彩蝶纷飞,鸟鸣声声。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简介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北
部的廉江河唇镇,是一个集工程管理、供水管理、发电生产、综合经营于一体的
处级管理单位。主要管辖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两大工程。鹤地水库于1958年6月动
工兴建,1960年5月开始发挥效益。水库有主副坝37座,全长7.91公里,其中主
坝长885米,坝高31.5米;集雨面积1495平方公里,最大水面积122平方公里,最
大蓄水量11.44亿立方米;溢洪道两座,最大泄洪量2560秒立米;灌溉输水闸一座
,正常输水能力110秒立米;船闸一座,可同时通航两嫂40吨机船;坝后电站两座
,装机容量5150千瓦。与鹤地水库相配套的青年运河工程,全长271公里,分出大
小渠道4039条,总长5000多公里,有建筑物2900多座,其中最宏伟壮观的是东海
河大渡槽,全长1206米,高33米,通水能力为10秒立米;有结瓜水库29座,总库
容1.3亿立方米。灌溉于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化州市、遂溪县和赤坎、霞山
、麻章、坡头等五县(市)四区的146万亩土地。
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的建成,对改变雷州半岛的苦旱面貌,促进湛江市的经
济发展,创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起了重要基础产业地位作用。但是,在80年代
前,由于管理体制、供水价格、水利法制等方面未有建立和健全,加上管理上不
善,工程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不到很好发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尤其是从1994年以来,该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湛江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工作要做好,经济要搞活,面貌要改变”
的水利工作指导思想,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强化管理,取得了较大
发展。
工程效益不断扩大,在搞好防洪抗旱,稳定146万亩农业灌溉用水的前提下,积极
扩大工业、生活供水,把水送往湛江、麻章、遂溪、廉江、雷州等市县(区),解
决了120多万城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力发展小水电,先后兴建了大小
电站18宗,装机容量8250千瓦,每年发电量达2000万千瓦时支援当地工农业生产
;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开展综合经营,养鱼、种果、种茶大大地丰富了当地城乡的
“菜篮子”和解决了部分库区群众的生活出路;积极利用水库风光发展旅游设施
,每年有中外游客达30万人次前往旅游观光;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单位的经济效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局经济收入1998年达2843.1万元,比1979
年的160.58万元增长16.7倍,比1993年的1307.8万元增长1.2倍。该局先后被评
为“部一级管理单位”和“省级先进企业”。

96 发表于 2010-5-14 14:50

非常清楚。。。
风景好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5.2 湛江河唇鹤地银湖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