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发表于 2010-1-19 11:20

城隍北帝阁:在乡民的记忆中守望岁月

http://www.gxylnews.com/data/upload/uploadpic/2009/07/10/65afa4337583b4eb8bda1ca5a76d613e.jpg摄于1974年的北帝阁http://www.gxylnews.com/data/upload/uploadpic/2009/07/10/ea4bebc03ff0e7548b957a98c9e89fb8.jpg如今北帝阁只剩一座大门总有一些建筑,虽在时间的洪流中近乎湮灭,但在群众心目中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城隍北帝阁就是这样一座建筑,它是主要供奉道教中驱邪压煞之神北帝的场所,然而之所以如此为邑人念记,更因它寄托着普通民众一种美好和谐的梦想。清朝乾隆年间改建拐进城隍街北门,一条不宽的巷道走不了几步,一座气象巍峨的庙门立于眼前。数级台阶,把庙门衬得十分高大。两只石鼓分列左右,正殿居中,画栋飞檐,屋脊饰以龙凤塑像,墙上绘有“陶渊明东篱采菊”、“王羲之爱鹅”等典故和一些佛教故事画面。北帝阁理事会成员吴寿广告诉记者,庙宇建于何时已无从稽考,据现存碑文载,曾于清朝乾隆年间改建,嘉庆年间重修。当地相传,北帝阁所用的绿色琉璃瓦及重数千斤的石柱全部从广东购进。当时城隍有大批蓝靛出口,从大江口装船,沿武思江进入西江运往广东,这些船回程时,就从广东装运琉璃瓦等物返回城隍。神秘的排水道在一张摄于1974年的北帝阁全貌照片上,记者看到未被拆毁的北帝阁背后有一张池塘,明镜般的水面映衬着北帝阁高大的硬山顶、马头墙,庑与阁齐,阁高数层,俨然一座坚固的小城堡。而今,北帝阁仅剩一座大门。从城隍小学门口绕进阁门,拾级而上,但见荒草过踝,杂物堆置。阁门后右边一长约2米、宽1米、深尺余的坑引起了记者注意。吴寿广说,这正是北帝阁的神秘处之一。此坑即北帝阁的排水道入口,但只见入口,不见出口。有人曾放谷壳、红水入道,然后分几路人马到大江口及一些小江小沟查看,均未发现谷壳流出,但每逢暴雨,院内之水均能流畅排泄,从未受淹。盛大的北帝阁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北帝诞,以前北帝阁总会举行为期7日的盛大庙会,街边一位老人回忆,那时的人群像蚂蚁一样挤得水泄不通,游行场面异常壮观:八音开道,儿童手擎鱼形、凤形灯笼伴随,舞龙舞狮,锣鼓喧天;而无论白天晚上,都有粤剧在北帝阁对面的“生成”戏台演出…… 
 
  那期间,被城隍人称为东客的广东商人云集,北海、合浦、钦州等地还有很多人来赶庙会,城隍街上及附近各村住满了外地客人。北帝阁庙会,已成为城隍民间的一项定期娱乐活动,以及与东客进行商业联系的方式。民国10年后,北帝阁被兴办成城隍较早的新学制学校城隍小学。1945年,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司令部及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亦成立于此。这幢历经风霜的庙宇,如今只默然在大门的墙边,嵌着一块1980年公布的“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作者:谭伟玲 廖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隍北帝阁:在乡民的记忆中守望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