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bxhupj 发表于 2024-10-2 22:56

古井吟

祠堂后,方井静立岁月长。
长条石砌,古朴模样。
深约两米,泉眼暗藏。
喷涌如莲,终年流响。


曾忆往昔,族人汲水忙。
早挑晚担,家家水缸满。
新媳买水,银币轻扬。
来年清理,工钱有常。


泉流小溪,洗菜担水处。
农活归来,净手洗脚旁。
入六洋河,蓝绿波光荡。
洪峰过境,井自净无恙。


旱季不枯,泉涌保农桑。
生活生产,贡献力量强。
佳节祭拜,水神佑安康。


岁月流转,水井渐多样。
手压浅井,随抽便当。
机打深井,百米寻望。
自来水流,户户欢畅。


老井依旧,见证变迁长。
默默奉献,历史印心房。
爱护于它,永留记忆香。

hvbxhupj 发表于 2024-10-2 22:59

这首诗古井为核心,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进行描述。
首先描绘古井的位置、外观和特点,如在祠堂后、长条石砌成方形、深两米且泉眼如莲花状等。
接着回忆过去族人依靠古井生活的场景,包括挑水、新媳妇买水、泉水流入小溪及汇入六洋河等。
然后描述了古井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如洪峰过境后的自我净化、旱季的泉涌不绝以及族人在佳节祭拜水神。
随着时间推移,讲述了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出现的手压井、机打井和自来水,最后强调老井见证历史变迁并呼吁爱护它。
整首诗通过对古井的描写,展现了其历史价值和重要贡献。

致富 发表于 2024-10-3 11:24

这个是那里的?

hvbxhupj 发表于 2024-12-10 10:31

致富 发表于 2024-10-3 11:24
这个是那里的?

新圩镇平安山村

致富 发表于 2024-12-10 10:32

{:3_90:}{:3_111:}{:3_110:}

hvbxhupj 发表于 2024-12-10 10:53

在祠堂后面有一口用长条石砌成方形的古水井,深2米左右,井底有几个泉眼,泉喷涌而出如盛开的莲花状,终年不绝,渴了喝一口甘甜爽口。在九十年代以前族人们都是靠吃这口井的水,每天早晚都有人担着两个水桶来挑水,直到把家里的水缸装满为止,就够一家人洗菜煮饭,洗漱之用。新进门的媳妇,第一次去挑水,要往井里四个角抛银币,俗称买水钱,到来年清理水井时,由清洗人收走当工钱!泉水流出到外面的小溪,族人们在此洗菜,担水淋菜等,干完农活的亦到这里洗手洗脚。小溪汇入不远处的六洋河(古时称这条河为蓝绿水)。到了雨季六洋河上游开闸放水,洪峰过境时会淹没水井,洪水退去后老井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大,水退后井里就能流出干净的泉水。即使在旱季,地面上的水渠都干涸了,井水也泉涌不绝。它不但是生活用水,也是生产用水,从井里抽水上来灌溉庄稼抗旱保收。每逢过年过节,族人都会拿香烛供品,到井旁祭拜水神,祈佑一方水土平安。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90年代族人大多都在自己新建的房子旁边挖了一口水井,一般不超10米深,装上手压泵就能把水抽上来,随用随抽,不用再到老井担水喝了,极为方便。近年还有机打井,能打到上百米深,把地下水抽上来引到楼顶的水池里,实现了用水自由。2015年前后市政府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村头坡地打井并修水塔,铺设自来水管直通到每家每户,真正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现在还有附近的几户人家把水管引到老井里用抽水机抽水到自家的水池来用。这老水井见证了我族人在此开村到现在的历史变迁,一直默默的贡献着,所以我们要爱护好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井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