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qi126 发表于 2024-1-14 11:48

广西北流方言,看看上里和下里有多少相同?

广西北流方言,看看上里和下里有多少相同?
去玩--去荡
下雨--落水
青蛙--鸽乸
蜈蚣--百足
水蛭--尿王
很土的人--一哥
衣服--杉裤
滑滑梯-漏滑梯
美女-靓妹
帅哥-靓仔
阳光-热头
玩牌-龙扑克
下棋-走象棋
中年妇女-夫娘乸
成熟男人-只佬
小男孩-灵儿
小女孩-妹儿
给钱-蚌水
十块-寸水
百块-旧水
千元-撇水
钱-银纸
买东西吃-买野吃
什么-物野
他是谁-巨系物人
玩东西-龙野
谢谢-无该

最亲切的肯定是母语白话。自那以后,我通过网络百度,一次又一次认识到语言的一些知识,逐渐深入。到了高中,我来到县城北流读书。北流城区的白话(属于广义上的下里话)和我所说的母语(上里话),在学术上以及实际上都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只是在地理政治上的原因,上里和下里同属一个行政管辖范围,两地人员交流多,两者的语言就变得熟悉了,但两者没有太大的变化(区别没有因此而消失)。也是因为经济政治强势的原因,乡镇的人流都向县城集聚,上里话也出现一些向北流话1(狭义上的)靠拢的现象(没有批判!没有地域歧视!只是为下文作铺垫。),如一些用词(粗体为北流话):
1,一齐jat1cai4→一起jat1hi2(不知道这个词,北流城区有没有受到国语影响,有兴趣的可以问问老一辈)
2,好jim2(这个字不懂写,与白话“盐”同音)→好nging2(与“凝”同音,这是后鼻音作为辅音的,不要受国语影响,用n作为辅音。广州话读ying2)这个词是国语恶心的意思
3,咁子来→咁蚊来(国语“这样来”)
song2子,点子→song2蚊(怎样)
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
所以,因为强势的原因,一方面会受到广州话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但是目前,主要的影响是普通话,毕竟所有方言区包括广州都在受普通话的影响,广州话也开始扭曲。
根据我高中3年的北流生活,发现北流话1已经属于“受到侵蚀的语言”。可参考下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次去南园建行取钱的时候,发现一对母子,小孩只跟妈妈讲国语,妈妈也只能以国语相对,但是妈妈用手机打电话时说的是北流话,由此可排除她是外地人的可能。此外,去逛街,店铺招待也是首先!首先!首先!用国语向客人打招呼。那么可以看到,人们对母语认同感并非很高,尽管这是不自觉的。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回到家里都不愿跟家人讲白话,这已经严重到连认同感都没有了(前几天回到乡镇,发现小孩跟家长居然也用国语,我感觉无力回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现象在钦州,北海,南宁这些城市普遍存在,去年暑假还看到居然百色也如此(声明,百色城区是讲白话的,周边以及其所辖县城才是讲壮话)百色综合纪实,以下是链接https://api.m.sm.cn/rest?method= ... _XNTYwNTU3Mzcy.html
记得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从小在北流读书的,连“微信”都能读成“威信”,我真的无法想象白话能烂到这个程度。我了解到,北流城区自幼儿园到高中全程教学使用普通话。这个我不懂怎么说,难道日常生活或者和家人都讲普通话?要不一个土生北流人的白话哪能烂到这个地步?
这其实是趋国语的结果,“微”的北流话1应读mi6,却因为国语的影响,换成了辅音w。
这种现象在我所读高中的同学也有类似情况,尤其是国语辅音k开头的。
如:砍kan2,坎kan2,堪kan1,刊kon1,坑kang1,控kong3,酷ku3(这个字不知道老一辈北流人怎么读,有待考证,我是比较受广府音影响的,广府音非此读音)
像上面的k开头的国语字,在粤语区一般变为h(酷字除外),而韵母,有om,am,aam,这个是各个地区的差异了,问老一辈,不多讲。
还有,滞zi3,甩帅率suai2,刷suat3或者sat3。
要警惕国语拼音shuai,据我所知,粤语是没有这么复杂的。辅音+介音(此处u是介音)+双元音。甩,率字也是有待考证的,看过一些资料甩字是有异体字或者通假字的,以“率”为例,国语就有lv率,概率的率,是以l为辅音的,而甩的广州音是lat1,也是l为辅音,甩字在除粤语之外的其它长江以南的方言中有一部分也是l为辅音的。至于国语为什么会演变成shuai,愚见,可能是蒙古满清南下同化的原因(没有民族歧视,纯粹学术问题,别喷我)。一个有趣的现象,shuai音的国语字少的可怜(下图),由此让人浮想联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哈哈,扯远了。回到北流话。刷字广州音读cat3,上里话(我的用语习惯),刷牙是读cat3ngaa5的。北流话也有待考证,读sat3是有一定可能的,但是绝对不会读suat3这么复杂,有介音还有入声,挺装逼的哈?!
(开个玩笑。。嘿嘿)
那个滞是读zai6的,不是zi3。

上面所说的是受国语影响下的字音训读错误问题,还有就是用词方面国语化方面的。举个小小的例子。
我猜测,问“树根”白话怎么读,相信很多人都会原本不动翻译成白话音,事实上有一个音giang2与姜相似,只是声调不同,声调和“好”一样。
事实上还有很多,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本来我们本地的特有词汇都慢慢消亡,只剩下国语(或者书面语)的白话音形式。
另外,白话本身的发音也慢慢扭曲,这个现象不只北流话1,根据我观察,上里话应该更加严重。
一种情况是入声消失,如“十sap6”读成sa,类似国语傻,只不过是平舌。一方面是年轻一代的懒音现象,顾名思义,懒得发出那个音,入声明显更难发音;另一方面,是先天性发音器官障碍问题。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因为习惯了,感觉这样发音更舒服,所以导致白话扭曲。
另外一种情况,是入声中的三个塞音韵尾k.t.p.的混淆或者转化。一般k与t容易混淆,如笔bat1与北bak1让人分不清。还有一个趋势,p转化成k或t,如,
急gap1乜嘢→吉gat1乜嘢,
年级kap1→年kat1,
垃laap6圾slaap3→垃laak6圾slaak3(听起来像“辣撒”,只是像而已!读错的音和“辣撒”两个字的塞音韵尾不一样的,注意。)
这两种读音扭曲的情况上里很严重,一些80后也有这种习惯。北流城区相对没那么严重,但是也要警惕。
南宁白话消亡似乎已经慢慢成为现实,请看下面的资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外,知乎上问到“粤语还有多久灭亡?”
一个网友的回答让人很震撼,就有一种感觉,像是当年清兵蒙古骑兵南下,先北京,中原,长江流域,再到岭南,直到横扫伶仃洋南海,海南到天涯海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种种语言相继倒下。哈哈,到时,那些感觉生活上都用普通话的,感觉白话应该顺其自然的,认为什么万物存亡都是合理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到时你们再笑得出来。。。有时候,你们这些感觉什么都无所谓的,却不知道一些语言工作者要毕尽心血去挽救中国每一寸土地上的方言有多么困难。即使我不是,我也做了我应该做的。
现在都说什么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多样性,到时方言都消亡殆尽,多样性?呵呵。来自百科上的“语言”词条,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 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我也不知道文化保护的工作者是干嘛的,整天喊口感却不去做实际的行动。在你们眼中,方言不是文化?唉。


北流有三里,因风俗习惯不同,分别叫上里,中里,下里。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挖掘机哪家...不对,这上里是什么地方呢?事实上,北流并没有上里镇,也没有上里这个地名。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一下北流有三里因风俗习惯不同分别叫上里,中里,下里。上里是广西北流市南部平政镇、白马镇、大伦镇、六靖镇、石窝镇、清湾镇、扶新镇和沙垌镇等八个乡镇的统称。与北流市北部的中里(下里)邻接,与广西的陆川、容县相邻,与广东的高州、化州市、信宜市三地接壤。
据说,上里人主要是由兵荒马乱时期的广东高州府(今茂名一带)等地搬迁过来的。故语言、人文、风俗等与粤西茂名片区相同或相近。上里人所讲的上里话,乃白话(粤语)分支之一,属于粤西高阳方言片。中里北流市中部的四个镇:六麻镇、新丰镇、隆盛镇与大坡外镇的统称,位于上里的北部。由于风俗习惯语言等,与上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与下里相似度更高,属于上下衔接的区域。
为了与上里、下里所对应,特称之为中里。如果区别上里、下里,那么此4个镇被划分为广义的下里。下里包括北流市区,及其新荣镇、民安镇、民乐镇、山围镇、西埌镇、新圩镇、大里镇、北流镇、塘岸镇、清水口镇等,广义下里还包括中里的隆盛镇、大坡外镇、六麻镇、新丰镇这4个镇。与上里相对,北流北部10镇的狭义统称。下里人的祖先由于主要是从北方搬迁过来的,故风俗习惯、语言等与上里人有很大的区别。噔噔~科普了一番北流上中下里这下知道你要去的是上里还是下里了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北流方言,看看上里和下里有多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