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过年,粽香扑鼻来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玉林有句俗话:“冬至大过年”,据说,在冬至这天包米粽,吃米粽、给亲友送米粽,不仅是传统习俗,也是对来年寄寓美好的愿望。而中医有“糯米补气”的讲法,冬至前后吃米粽,有补阳气驱寒气之效。包粽子,用料足食材好口感不会差家住玉林城区禾力塘的蒋丽珍,每年一临近冬至便忙得不可开交。“粽子除了自家人吃,我还会多包一些粽子送给亲朋好友。”蒋丽珍包得一手好粽子,吃过她粽子的人都赞不绝口。她说,她包粽子方法是来自母亲的传承,“其实也没有什么秘方,就是用料足,食材好,口感自然不会差。”摘粽叶。
蒋丽珍家旁边的一块小菜地,长满了茂盛又绿油油的粽叶。“我家包的米粽,连粽叶都是自己种的,这样的粽子才香。”包粽子,既复杂又快乐的过程一大早,蒋丽珍的母亲便泡好糯米、绿豆、荷包豆,五花肉、排骨等也早早腌制好,一大家人坐在小院里,围着各种馅料,一起动手包粽子。包粽子。
只见他们先拿起三到四片粽叶,在粽叶中间部位依次装入糯米、绿豆、五花肉等食材,再将上下部的粽叶上下对折,完全盖住馅料,最后,还要用细线将粽身五花大绑,彻底定型,粽子就算包好了。“我包的这个比你那个好看。”“你那个放的料太多了,要扎紧哦。”“放心吧,包了这么多年的粽子,这还用你交代?”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欢乐地一边调侃,一边包着粽子,不知不觉,簸箕里都摆满了包好的粽子。满满馅料。
煮粽子,熬8小时才能熟透点燃柴火,跳跃的火舌热情地舔着锅底,不久,锅里的水就开了,白色的蒸汽从锅边窜出来。“一大锅粽子,要放在锅里连续熬8个小时才能煮透,”蒋丽珍介绍,熬米粽是一个等待五味调和的过程,必须掌握足够的火候和时间,才能将米粽熬得软糯清香。熬粽子。
粽香飘满屋。
“半夜还要起床添火,给粽子翻身,有时家人们会轮流看守这一大锅粽子。”蒋丽珍说,想吃到美味,总是要先付出劳动的。咕噜咕噜,渐渐地,粽子的香气飘满了屋子……吃粽子,开启冬至的仪式感等待粽子熟透,大家便急切地剥去粽叶,开启这份仪式感满满的美食。只见米粽上面满满都是米油,还泛着粽叶的淡青色光泽,这时的粽香要比熬煮的时候更加浓郁。粽叶的清香,猪肉和排骨的咸香,搭配荷包豆的微甜,所有的食材经过高温和粽叶的相互作用,融汇在柔软香糯的糯米里,溢口咸香让人沉迷。刚出锅的粽子,肉香米糯。
米粒间也是满满香黏的油汁,香味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开。肥瘦相间的肉馅,香糯的板栗,清香的绿豆在嘴里交织,三者搭配齿颊生香。五花肉中的肥肉,入口即化,绿豆和荷包豆甜而不腻,糯米软而不黏牙。这一只只香气扑鼻的米粽,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也应了冬至的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