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历史大事记(南北朝至清代)
南北朝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
置北流郡,始有北流之名。
南朝梁(502—557年)
废北流郡置北流县,为县行政建置之始。
隋
大业二年(606年)
废陆川县建置并入北流县。
唐
武德四年(621年)
以合浦郡之北流县、普宁县(今容县)为基础设置铜州(境内有铜石岭),治所在北流县。
是年,北流县析置北流、陵城、扶来3县,复置陆川县,均属铜州辖地。
是年,李靖任桂州(广西)行兵总管,4年后刻《上西岳书》于勾漏洞,今碑刻尚存。
贞观元年(627年)
用当地大容山名作为州的命名,把铜州更名为容州,领属普宁、北流、陵城、渭龙、欣
道、陆川等六县,治所仍在北流。开元中,容州升格为都督府,天宝十四年(755年) ,设置 容州管内经略使。
贞观三年(629年)
北流县始建学宫(孔庙)
乾封二年(667年)
北流县增置罗卞县。总章元年(668年) 又增置峨石县。新增两县与扶来县隶属禺州,北
流县、陵城县仍隶属容州。容州、禺州均属容州都督府管辖。
至德二年(757年)
岭南溪洞僚人(少数民族)梁崇牵起事陷容州。
大历六年(771年)
容管经略使王翎讨伐梁崇牵,收复容州。
元和间(806—820年)
容州治所从北流迁普宁县。
此时,容州刺史韦丹教民耕织,兴学校,于容州建屯田24所,教民种茶麦,促进容州属 县北流农业发展
大中二年(848年)
武宗时宰相李德裕被诬陷贬崖州(今海南岛琼山县东南),过北流县鬼门关,曾在桂门塘 驻马。
宋
开宝五年(972年)
废禺州,撤销峨石、扶来、罗卞、陵城四县,其地并入北流县,属容州都督府普宁郡辖 地。
淳化五年(994年)
陆川县治所从北流县公平(今平政)迁至陆川县今址。
天禧三年(1019年)
知县余傅将城东竹木桥——化龙桥改砌为石桥,并建亭于其上,更名为“登龙桥”。
绍圣元年(1094年)
都陇里人冼积中、坦中庸同榜中进士,后人尊他俩为“古圣贤”。
绍圣四年(1097年)
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苏东坡由惠州贬琼州(今海南岛海口市和琼山、琼海等县地),途经 北
流县鬼门关;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从琼州儋县赦还,又路过北流,作筏下水东归。吟有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之句。
绍兴三年(1133年)
北宋宰相李纲到北流县游勾漏洞,赋诗抒发抗金壮志未酬情怀。
绍兴中(约1133—1154年)
吴元美(闽人,宣和进士),因作《夏二子传》(指蚊蝇),被秦桧诬为“讥毁大臣”,谪
容州,流寓北流,作《宝圭十洞记》,士人登门从学者甚众。
元
至元十六年(1279年)
改容州安抚司为容州路总管府,领普宁、北流、陆川三县。
是年,梁遗(进士,河南人),官至正议大夫,出任广西提点刑狱以民族气节不仕元,退 隐落籍北流。
泰定三年(1326年)
春夏大旱,田禾失收,饥荒严重。
至顺三年(1332年)
县尹陈南生于铜石岭东面半山洞建会仙亭。
至正元年(1341年)
火灾焚毁学宫。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县人于县治北面金枝岭建“阿咪庙”(又称“金枝奶庙”),有庙租百石,历代重修。
明
洪武七年(1374年)
常仕昭任北流知县。
他清正廉洁,剔弊兴利,任期8年,死时身边仅余旧毡一张,深为 县人景仰。
洪武十年(1377年)
降容州为县,北流县改隶梧州府郁林州。
永乐二年(1404年)
李文凤、陈文昌同榜中进士,于县城立“双进士坊”。
永乐五年(1407年)
翰林学士解缙被谪广西,次年暮春从藤县乘舟上溯北流,有《上北流诗四首》、《游勾 漏洞》等诗作。
成化七年(1471年)
县城从古城村旧址迁至今址。
正德二年(1507年)
闰正月二十一日地震,震中在北流,震级5.25级(据《广西通志·地震志》载,下同)。
当时声响如闷雷,民房摇动。
同年,容县李通宝聚众起义,攻陷北流城,郁林州同知署县事郑宝父子及总甲陈明锦被
杀。梧州知府曹踞、参将金镗急调容县千户所覃德玉领兵镇压,于洞心山执杀李通宝。
正德五年(1510年)
吉京里一棵芭蕉出三蕾,果皆熟。
同年,于城东半公里处重建学宫,广西提学周孟中撰《迁建学宫记》。
正德八年(1513年)
蝗灾、水灾,次年大旱,民大饥。
嘉靖元年(1522年)
北流已有夏税米征收记载,县内当时已种双季稻。
嘉靖五年(1526年)
八月,都陇里大风,倾摧民舍甚多。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石二里(今新圩)一带民大疫。
万历元年(1573年)
云南人罗万全任北流知县,关心民间疾苦,为减少衙门向民勒索,筹置田产年租60石,
作为职员福利及办公费用。后人感其德,建罗公祠。
万历七年(1579年)
五月,大水,漂没民舍无数,死20余人。
万历十年(1582年)
分两处增建那留学社。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广西35个县大旱,北流为其中之一,到处田地皆赤,颗粒无收,饿殍枕藉。
崇祯十年(1637年)
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三日,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到北流县城和勾漏洞等地考察,
写游记6000言,并绘勾漏山图一幅,后载入《徐霞客游记》。
崇祯十二年(1639年)
北流与广东信宜县边界瑶民起义,攻打北流、郁林,苍梧兵巡道金九陛、郁林知州刘履
丁及北流知县张问士领兵镇压,瑶民满朝哥等200余名男女被俘杀。
清
顺治八年(1651年)
南明朱由榔(原桂王)兵败,北流县归属清朝,隶梧州府,李延弼首任北流知县。
顺治十年(1653年)
旱灾,民大饥,斗米价银8钱(常年每石米5钱,10斗为1石):
顺治十三年(1656年)
广西左布政使张自昌晓喻百姓垦荒,官给耕牛、种子,并清丈百姓田亩。
-
顺治十四年(1657年)
因战乱和自然灾害,人口减少,田地荒芜,除逃避田赋徭役外,是年在籍壮丁仅2237丁, 田亩仅85850亩。
是年,巡抚于时跃提免北流县三年因战乱灾荒所欠粮赋。
顺治十五年(1658年)
猛虎成群,升屋逾墙,吃人甚惨。
顺治十七年(1660年) 、
地方动乱,知县贾汉谊同参将委任练总,训练乡勇,防守隘口,这是北流县办团练之始。
康熙元年(1662年)
知县安九埏于城内明伦堂右新建学宫(孔庙),第二年建成大成殿、东西两庑和棂星门, 全部工程于康熙五年竣工。
康熙二年(1663年)
知县安九埏为总纂官编纂《北流县志》,为北流县最早的一部县志,已失传。
康熙六年(1667年)
北流县恢复按明末原额8057丁纳丁税, 每丁税银1.486钱,除优免外,全县共征丁税银 1169两余。
是年,知县王德淑上报北流县田亩22.96万亩,实征秋粮1.16万石余,折征银4947两余, 并按田亩附征“四差”
银5059两余,再加零星项目,全县丁赋田赋共征银11337两余。赋税 骤然大增,人民叫苦连天。
康熙九年(1670年)
贵县杨奇清合伙肆掠北流,县城实行戒严。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吴三桂反清,三藩之乱起,波及北流。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二月,广西将军孙延龄降吴三佳,四月檄到北流,全县震动。
六月,北流生员曾唯、拳棍师张瑞,伙同衙门差役杨奇及堂捕200余人(均广东翁源县人, 被称为“翁党”)
,闻风倡叛,押知县张应胜去梧州缴印,张从半途逃回,潜入都陇里,谕 乡长冯廷锦率乡勇擒杀曾唯,全歼“翁党”200余人。
九月,孙延龄拥众陷城,知县张应胜被杀。
康熙十七年(1678年)
清兵收复县城。简亲王从柳州放还被吴三桂部将饶一龙、马成龙攻广东驻北流时掳去的
大批北流妇女,并偕同回族20余户安置本县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县人赖天锡、赖天恩兄弟联合陆川方一龙、郁林唐朝凤、崔玉枝和容县易天章在北流等
地率众反清,梧州副将朱起龙同北流千总李廷柱统兵会剿,次年正月,赖天锡等战败被俘, 解赴京师。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皇帝诏赐老民,凡70岁以上者免一丁税作侍养费,80岁以上者兼送肉帛。
康熙三十年(1691年)
县内始建常平仓,谷贱时买进,谷贵时卖出,调节粮价,后连增建的分贮仓、新增仓共 有34间,贮谷3.09万石。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知县颜正色奉命编保甲,这是北流县清代保甲制度之始。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北流临江税厂征收的盐课达年银1862两。当时容、岑、郁、博、北、陆、兴(兴业)七县 均食高廉熬盐,经北流进口。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地震,震中在北流与郁林之间,震级4.5级,震时有声,行人跌倒,池鱼惊跃。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五月,扶来里大水,漂没民居,淹死百余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贡生梁奠周捐银274两、米48石,重修明代所建已崩塌的平安桥(跨绿蓝水,俗名大桥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典史贾景珍,自用银28两购置县署东地一所,结茅办公,卸任后归公永为典史署。
雍正三年(1725年) 改郁林州为直隶州,北流是属县。
雍正四年(1726年)
是年茶叶税额达银240两,北流当时已盛产茶叶。
雍正六年(1728年)
北流县临江税厂当年税收(不包括盐课)银达1315两。按清代土特产和必要生活用品税率
5%推算,上述货物进出总额已达年银2.63万两。
雍正七年(1729年)
知县陶乐于勾漏洞建“涤尘亭”。
雍正八年(1730年)
县内一农民掘获一面完整的大铜鼓,献上皇宫获奖。广西巡抚金鉷为此撰《铜鼓记》。
乾隆二年(1737年)
县人在蟠龙创办数家碗厂,为今北流县瓷厂前身。
乾隆三年(1738年)
知县苏曙于承宣街倡建“养济院”,收养全县孤寡盲人。
乾隆十年(1745年)
知县郭赓武集资重修城南文昌阁,十一月竣工,新阁巍峨,金碧交映,广西提学许道基 特为之作《重修文昌阁记》。
乾隆十三年(1748年)
知县张允观编纂《北流县志》四册,今存。
乾隆十五年(1750年)
将旧义学从登龙桥附近低湿地迁至东门外学宫故址,名为“铜阳义学”。
乾隆十七年(1752年)
知县谢月可重修明代所建通仙桥,砖石结构,至今不圮。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县人罗【火广】在京任内阁中书,是年于任内中进士,候补员外郎,筹建浔、梧、郁会
馆于顺治门外海化寺街,方便三郡贡举赴京考试。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秋旱至次年夏,两造失收,民大饥。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九月初十,地震。震中在北流北部,震级5级。
乾隆六十年(1795年)
西关游民梁三结党,攻取扶来里,被乡绅李良干等剿灭,大小头目18人被押县城杀害。
嘉庆六年(1801年)
附城白须村阙邦觐,上年乡试中举,是年廷试中进士,授翰林庶吉士,年仅19岁,被誉 为“北流神童”。
嘉庆七年(1802年)
七月,大风拔树倒屋。
冬,耕牛疫病,大量死亡。
嘉庆十三年(1808年)
“铜阳义学” 改为“铜阳书院”。知县陈声通带头捐租32石,乡绅黎世典捐租60石,铜
阳书院增至田租年697石,另租钱6万文,聘请辞官回籍进士梁孔珍、李治泰掌教,成为北流
最有声望的书院,以后县人登科及第者多出于此。
嘉庆十四年(1809年)
王朝锡、 邱北海等9人成立“南门义渡会”,捐资置产解决船工工资和修船费用。在其
带动下,县内陆续成立有租产义渡18个。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知县金鼎寿同梁孔珍、李治泰等编纂《北流县志》18卷9册;其中3册失传。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李绍昉中进士,宝和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编纂。其才思敏捷, 学问渊博,时人誉为“才压三江”。
道光八年(1828年)
李绍昉及进士梁宗敏筹建奎光塔于六巷大岭顶。常于塔旁新建的龙神庙、徐公祠聚儒生 讲学切磋,县内文宴诗社盛极一时。
道光九年(1829年)
七月初十,飓风折树,行人仆地。
道光十年(1830年)
党德三(今大坡外人)在蟠龙三官口创建南安镬厂,为今北流县铁锅厂前身。
道光十一年(1831年)
梁宗敏、李敏旸等筹捐兴建北流县试院。
道光十二年(1832年)
连续三年大旱,到处颗粒无收,北流为广西十个重灾县之一,民多饿死;卖妇幼者甚众。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飞蝗蔽日,两年蝗灾,田禾吃光,耕牛疫病死亡。
道光十五年(1835年)
知县邓云祥先后捐银200两、 铜钱10万枚,大修勾漏洞,于涤尘亭址建碧虚亭,并置田 产。
次年,继任知县陈颖涵捐银50两,续建钟灵亭、回廊等。
是年,蒲桂堂村(在今大坡外乡)成立华灯会,为县内现已知最早之采茶班。
是年,春大旱。十一月初十日,地上积雪深尺许,竹木间冻死蝗虫成毬。
道光十八年(1838年)
正月地震。震中在北流与陆川之间,震级4级。
四月初三日,扶来里暴雨山崩,白马圩沿河民居被淹,被溺死者甚多。
八月,彗星见于西方。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知县曾绍埕于南门外建毓秀义学。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湖南新宁县瑶民雷再浩领导的“棒棒会” 于桂林反清起义, 各地响应,北流县薛崩口 (绰号)率众攻打岭垌圩,转战扶来里。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县人许十六、刘亚蒂举旗反清,率领饥民攻打地主寨堡。
道光三十年(1850年)
知县阮正惠下令各里办团练,任豪绅为团总。
是年, 陆川赖铁九准备参加洪秀全起义, 率众数千入大洋圩。北流知县阮正惠带团练 500人会同州兵进剿,被击溃。
咸丰元年(1851年)
二月,广东信宜凌十八响应金田起义,率农民起义军6000人经北流南部开进围攻郁林州
城。北流知县阮正惠募壮丁2800名增援州兵,被义军杀死320人。
五月,县人梁二十、梁十八和郑十一起义,从县北打到县南,曾与信宜何名科汇合。不
久,梁二十在安峨被广东官兵打死,梁十八、郑十一率残部逃返北流,被俘杀。
六月,梁科枞任四里(平陵、吉京、石一、石二)大团总,梁科觐、李建瑞任把总,统率 团练,对付农民起义。
是年,春大旱,竹木枯槁,蝗灾复发。
是年,梁宗敏、李敏旸倡建宾兴馆,广置田产,资助生员求学和应试,奖励登第。
是年,陈景煐、许鸿承倡议按田亩集资加筑三丫塘堤,灌溉千余亩,并建塘口石桥一座, 便利容北交通。
成丰二年(1852年)
五月,痘疫流行。
六月,贵县黄桂东、王保纶率起义军近两万人一度攻入北流新圩。
咸丰三年(1853年)
五月,县人刘阿琐、黄阿斗率众数千起义,击败北流团练。接着,又于民乐簸箕湾大败
郁林州团练,斩州团练队长陈旺胜及练勇80余人。
八月,化州起义军谢八部在卞二、卞三里被团练击溃,俘杀谢八及其部众180余人。
九月,陆川陈五率众攻略卞二、卞三里,被团练击溃,陈五阵亡,部众被杀300余人。
同月,知县肖煊设十六里团练总局于城内,梁宗敏任主管,办理城防。
咸丰四年(1854年)
二月, 县人黄阿石、覃七率众起义,杀死都陇、冲龙里练勇127人;阵斩四里团绅、武 生张锦华、张锦英。
三月,覃七部义军转战六里,阵斩团绅、监生党中杰及练勇20余人。义军占领中部重镇 隆盛,焚毁双威衙署。
同月至六月, 平南人罗金、贵县人“黄轿夫”和桂平人姚新昌各领所部义军进入县境北
部,与县内起义军会合.屡败团练,阵斩团绅、武生梁圣芳,监生陈祝三等。
七月初九日,范亚音攻占容县县城,北流各支起义军尽归附。
闰七月,贵县施晚率大队义军猛扑县城,占领城外三面街,四里团练奉命入城固守,与
义军相持40余日。九月初三,团练发动攻势,内外夹攻,纵火烧街,遂解城围。
十月,北流附城人彭阿初、曾五,在城西结党拜盟,一厢和冲龙里群众数万人入会。入
会者称为“洪家”,不入会者称为“白家”。
同月,县人“凌单眼”率众起义,攻入小一里,进据波二里。
十二月(1855年2月) ,清高廉道官兵和容县陆屋团练反扑容县县城,逼近南门,北流刘
亚蒂率义军数千星夜驰援,遂解范亚音容城之危。
是年,知县肖煊任命廪生蒙义防为六里(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扶来)大团总, 统领北流中南部团练与起义军对抗。
咸丰五年(1855年)
八月,陈开、李文茂在桂平宣布建立大成国,于九月封罗秀姚新昌为北路大元师,平南
“覃乞儿晚”为吕国公,容县范亚音为荣国公。此三人以后三次攻打北流。
十一月,郁林杨阿狡和县人彭七、彭九、邱阿流、庞文熙等义军一度逼近城郊,派人约 范亚音攻打北流城。
是年, 县城城垣增高4尺,添碟舍19间;各乡里地主豪绅纷纷挟民营寨筑堡,对抗农民 起义。
是年夏日,飞虫满天;一厢独秀山下地裂丈余,深不见底;秋,卞二里等地腥风血雨, 蝗食禾苗过半。
咸丰六年(1856年)
正月,许十六部义军破小一里虾塘、榄塘和乐山诸寨堡。
二月至五月,县北部徐二妹、曾晚、邱阿同等相继率众起义,逼近城郊。徐二妹被族中 地主出卖,送官斩首。
六月,大雨兼旬,河潦涨数丈,漂没民居无算,水入城浸至学宫照墙。
九月,六里团练进剿许十六部失败,六里大团总副手罗继光丧命。
十一月,范亚音、封超英破小一里同怀堡,为进军北流铺平道路。
咸丰七年(1857年)
正月初四,地震。震中在北流附城,震级4.75级。一厢小风门地裂,宽丈余,深不可测。
同月,范亚音在覃乞儿晚、姚新昌配合下,集结二万精锐攻打北流城,北流拜上帝会众
一万多人参加,四里、六里团练紧急赴援,拼死抵抗。
二月初七日,范亚音挖地道爆炸攻破北流城,杀典史施源、举人周维鉴、廪生张贤禄、
附生夏延龄、张家玉、增生梁缙禧等。城内横尸千余具,进士梁宗敏自杀,知县肖煊被俘押
解至容县五里桥斩首示众。旋即改北流县为陵城县,派戴九任知县。
三月,双威巡检黎源代理北流知县,博白知县邹德润奉命督办北流军务,均驻新圩;同
时,任命廪生陈廷珍为吉京里团总,调度民乐团练设防土华山。
同月,范亚音率众万余攻吉京里塘寮寨,图取新圩,进军郁林,被北、博团练挫败,起 义军阵300余人。
五月,邹德润率北、博团练大举反扑北流城,覃乞儿晚率劲旅数千人反击,大败团练, 连破一厢独秀寨、
冲龙里石埌堡,杀附生谢光旦、团总李兰芬,寨内横尸900具。接着,覃 乘胜猛攻新圩,与团练血战10多日,起义军受重创退却。
七、八月,邹德润升任郁林知州,仍兼博白知县和督办北流军务;府经江汝霖任北流知 县。
九月,扶来里陈芝茂聚众数千,连结卞三里的起义军,自称“镇南王”。
二十五日, 范亚音率二万之众再攻塘寮寨,被四里团练及博勇分路击退,义军阵亡700 余人。
十月初四,范亚音率众万余复攻塘寮寨,又被陈廷珍、梁科枞挫败,义军阵亡百余人。
十一月,地震。震中在北流与陆川之间,震级4级。
咸丰八年(1858年)
正月,范亚音于北流设置铜州府,派容县举人杨朝枢任知府。
二月,陈芝茂和容县揭三率众数千破旺坡寨,占领平政圩。
三月, 六里团练借陆川练勇数百,联合反扑旺坡寨及平政圩,义军阵亡300余人,被俘
杀100余人。接着团练收复六靖,又杀义军百余人,军师苏二遭杀害。
同月,范亚音乘博白起义军攻打博白县城、邹德润赶回救援之机,集结容县、桂平起义
军数万,绕过塘寮直指郁林州城,攻破名山寨,邹德润急回,调四里团练会郁、博、陆团练 阻击,义军败退回北流。
四月,邹德润同陆川知县覃远进进剿塘岸,图打通北陆走廊,大成国吕国公覃乞儿晚劲
旅直上冲龙,窥吉京,从后牵掣,在长塘古家寨攻守战中,覃乞儿晚身受重伤死亡,其侄覃 亚税率部继续战斗。
五月,陆川团练攻占塘岸,义军头目廖晚、黄十五接受招抚。手是,义军占领的北流县 城失去西南屏障。
六月,郁、北、博、陆兵练大举反扑北流县城,起义军将领罗金、邱亚同先后战死。初
七日,四县团练围城,初八起义军撤出。至此,起义军占领北流城一年零四个月。
咸丰九年(1859年)
五月,邹德润纠集四县团练5000余人进军容县,六月下旬进抵草鞋坡、当竹山一带,杀
范亚音任命的铜州知府杨朝枢之子杨五。
九月,范亚音集结全部精锐并会桂平义军猛烈反击,四县团练败退回北流,仍留北流团 练守容北要隘西山。
是年,十一月十九、十二月十二日地震,震级4级,震中均在北流与陆川之间。
咸丰十年(1860年)
正月初三地震,屋瓦有声,震中在邻县郁林,震级5.5级。
七月,揭三率主力近万人攻打都陇里盘石寨(容北要隘),图打开北流门户,围攻月余不 下,只好作罢。
八月,封超英率主力近万人,绕过西山进入小二里,代知县黎源据守旺芝塘。十四日破 堡,黎源负重伤死亡。
同月二十八日,范亚音、姚新昌率领起义军万余再次攻打北流城,陆川知县覃远珊、博
白知县王达材亲率兵勇抵抗,起义军与北、博、陆兵练激战城外近月,各有胜负。
九月,起义军围城如铁桶,分别于二十四、二十八日以地炮轰塌城墙两处,因城内炮火
封死缺口,外围团练夹击,攻城未成功,部将刘大颈阵亡,起义军受重创,败退回容县,清 兵练收复西山。
十二月,十七日地震,震中在北流与陆川之间,震级4.5级。
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二月,陈金刚(称南兴王,广东信宜天地会首领)与范亚音、姚新昌及北流陈芝茂联合, 统率起义军万余,从扶来里进攻北流县。
八月,陈金刚、陈芝茂占领北流大伦圩,接着驻守扶来里六岑,被六里团练偷袭,起义
军被掩杀和落涧死者不计其数,牺牲元帅、都督和千百长以上头目数十人。这是陈金刚起义 以来所受最大损失。
十月上旬,县平陵里人庞蚊子牛(化名)联合姚新昌攻入石二里,十二日败退走大容山,
遇天气骤变,降冰雹大雨,冻死义军数百人。
同治元年(1862年)
九月,容县起义军越过西山复踞旺芝塘,攻小一里大园堡,连破协和、曾村、罗村、塘
头、恒心、新营、高埌等地主寨堡,知县王恩培率团练击退。
十一月,容县起义军进入波二里丹花、新丰,破旺田堡,进扰中和圩,被六里团练击退。
是年,正月大雪,四月下大冰雹。
同治二年(1863年)
正月,容县甘木统率起义军8000人占领隆盛圩,破黄石堡,围攻中和堡、罗屯堡50余日 不克。
五月, 郑金、刘昭率领起义军万余再攻入扶来里,连破8堡,杀地主武装1800余人,俘 虏百余人,后被六里团练击退。
同月,道员蒋泽春统率清兵进剿容县,甘木投降。
六月,清兵和知州王达材、博白知县沈芬率领的团练云集北流。北流调团练3300人,由
党敏宣、梁科觐、梁科选率领充当先锋,配合蒋泽春大举反攻容县,陈金刚曾率众万余驰援,
苦战受挫自遁。清兵和团练于九月十六日收复容县县城,北流知县王恩培兼容县知县。
同治四年(1865年)
正月,大雪。
同治五年(1866年)
正月初八黎明,县城外西南街失火,烧毁房屋店铺70余间。
八月,县城建成养济院收养盲人。
同治七年(1868年)
粤商修复粤东会馆(清初建,咸丰时兵燹毁),画栋雕梁,飞檐琉璃瓦,技艺精湛,体现 了广东古代建筑风格。
是年正月二十五日大雨雹,四月飓风,树木多被拔起。
同治十一年(1872年)
春夏久旱,瘟疫大流行,饥民骚动。聚众抢掠的有:塘岸朱十九、邱三,新圩邹湖水、
李扯六,民安赖科飚、冯阿秋等。不久均被知县曾恩沂捕杀。
同治十二年(1873年)
四月,大雨雹。
七月,地震。震中在北流与陆川之问,震级4级。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塘岸接受招抚的起义军首领黄十五、廖晚复反,被北流、郁林兵练剿平。次年,黄十五、 廖晚先后被捕杀。
光绪元年(1875年)
十月,流星自南而北,大如斗,声如鼓鸣,光芒数丈。
十一月,大雨雪。
光绪三年(1877年)
四月初三,白昼如夜,天降大暴雨;冬,长期雨雪。
光绪四年(1878年)
知县徐作梅(进士)和县人进士李士琨、举人茹典章、陈廷珍等编纂《北流县志》24卷12 册,光绪六年成书,今存。
光绪六年(1880年)
农历六月初九大暴雨,圭江水位暴涨,洪水浸至县城东门,民居商店被淹倒塌甚多。
光绪七年(1881年)
四月二十六日,夜间大流星划过天空,声如鼓鸣。
光绪八年(1882年)
吴十大、吴晚大(塘岸与郁陆边界大竹根人)与陆川高大晚拜天地会联合反清。五月,左
江总镇兵董履祥率清军三营和郁、北、陆三县团练镇压,阵杀百余名,俘杀20余名。
光绪八年(1882年)
飞蝗蔽日,蝗害严重,竹木叶瞬间被吃光。
光绪九年(1883年)
乡绅谢景星等,倡导扶阳、大伦人士捐款提租筹建扶阳书院。
光绪十年(1884年)
县南部遍野禾苗标葱,民大饥。六月,全县连降暴雨,大量淹没民居稻田。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乡绅何庆寿等,倡导六里人士捐款提租筹建六里书院。
光绪十二年(1886年)
秋旱,晚稻大部分无收,斗米价银六钱,饥荒严重,时为广西22个重灾县之一。
是年,猛虎成群,噬人甚惨,新西区(今新圩镇)被噬数十人。
光绪十三年(1887年)
晚造久旱,田禾失收,谷米腾贵,各地虎患厉害,仅扶来里被噬数十人。
光绪十四年(1888年)
二月大雪,三月夜间流星无数,南北相冲,如箭互射。
光绪十六年(1890年)
六月初九,连续三昼夜暴雨,河水涨3丈余,低处民房被冲毁。
七月十五日夜戌时地震,屋瓦哗哗声响,震级5.75级。
是年,城东圭江中冲露天马石刻一尊,石色荧洁,昂首垂尾,活象一匹骏马。上刻隶书
“天马”二字,径四寸,据考为唐宋前遗迹。
是年,陆川籍人士捐资于北流平政建陆阳书院,但不列入北流县学考试录取名额。
光绪十八年(1892年)
十一月十七日(1893年1月4日),鹅毛大雪为历来所罕见。地面积雪深尺余,屋顶瓦坑雪
堆满,溶雪吊檐数尺。竹木果树多损折,作物、耕牛和鱼类大部分冻死。
是年,罗卞区安边乡(今石窝乡平田村),出土一面面径165厘米、高70厘米、重300公斤 的大铜鼓,被誉为“铜鼓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罗卞区鼠疫流行,蔓延全县,持续十余年之久,死人甚多。
是年和上年大旱,为广西26个重灾县之一,不少饥民饿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五月初十日,北流天地会首领刘风云、陈建廷、蒙平阶联合陆川天地会首领李立廷率会
党起义,于十二日晚攻克北流城,杀死知县金佐基、典史骥良。二十九日,清兵和各里团练 复占北流城。
同月十一日,北流会党首领陈十六、陈勉斋攻占隆盛圩,活捉巡检杨书雯;十六日,团
总党敏观收复隆盛,起义部众被杀百余,退却时因圭江水涨溺死无数。同日,天地会党陆川
人谢华轩和北流人李兆卿等占领六靖圩,杀死绅士、原陆川千总刘布林。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连续四年螟虫为害,遍野白穗,严重失收,民采野生植物充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知县易振兴与县人集资建葛仙祠于勾漏洞前。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北流县设立邮政代办所开始办理邮政汇兑事项,兼代收代递电报,在新圩、民乐、隆盛、
平政、六靖5个圩场设邮政代办分处,其它7个圩场设邮政信柜。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县内开始推行学校教育,废除科举制度。
是年,知县高廷梅倡导于原“东坡舣筏处”建景苏楼,并于南方购地近一亩种花木,是 为河滨公园前身。
是年暮春,刘十八率众反清,焚掠沙洞圩,杀死团总陈肇高、党英三,团绅刘调梅奉命 率练剿捕。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于铜阳书院开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是年,县署办社会教育,聘宣讲员二人,每月初一、十五日在城西护国寺向群众宣讲时 事。
是年,“北流县教育会”成立,设会长一人,评议员十人,每月研究教育事务一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创办六里学堂和四里、两波、扶阳、六靖高等小学堂。
宣统二年(1910年)
创办城南、城西、城东初等小学堂和广育高等小学堂。
宣统三年(1911年)
辛亥革命,广西宣布独立。北流知县王履宸去职,以典史蔡济清代理,成立民团大队维 持地方秩序。
是年春,于铜阳书院开办农业学校,授养蚕、缫丝知识。
是年,基督教传入县内,有宣道会一所,男女教徒30余人。
原载于1993年《北流县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