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位老师带着八九个孩子,他们坚守在“极小学校”
一两位老师,八九个孩子,云南偏远山区的这些教学点,被称作“极小学校”。
这里有坚守的老师,
他们是教师、管家、也是朋友;
有勤奋的学生,
读书是他们走出大山的最好出路。
1
红河州建水县甸尾乡马黄田村委会期租碑村期租碑小学 李伟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950915F8E4B7C9C1B5632358F075C4742DE7D225_size104_w1080_h698.jpg
16年前,李伟的学生卢月因父亲离家、母亲入狱,弃学了。
李伟一边帮她放下心理负担,一边资助她学习,直到卢月读博士。
因李伟坚守而改变命运的不止是卢月,
36年来,期租碑小学无一人辍学。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8201AA7775523D5A1CD4E3D2127F0BAE3307475F_size77_w1080_h713.jpg
如今,学校只剩李伟“一个老头领着十个小娃”,可他从不后悔:
“自己村子的学校,自己都不乐意待,外来的老师更留不住。”
2
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坝汪村落松地小学 朱丽丹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ADDE2D7CD855739495EB82D9ED99C7D0AA08870B_size81_w1080_h707.jpg
一个女孩,来到大山深处、曾经的“麻风村”教书,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情怀?
可朱丽丹决定“先留下来试试”,
半年以后,她“和学生打成了一片”。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623B3ED0D3190026E3C220AB2064DAEBB412576D_size194_w1080_h700.jpg
她说,在与6个孩子的相处中,
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3
大理市挖色镇挖色完小白柳箐小学 李为国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335F8A57C00A7BD6420986C4B71A4A2312841820_size131_w1080_h711.jpg
从20岁来这里教书的第一天起,
李为国的命运就与这方讲台分不开了。
从在生产队厂房上课,
到现在330㎡的教学楼,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112735044DF7B6CF49D5EF590C8DA36BAC3DDEA7_size153_w1080_h706.jpg
李为国送走了一批批学生,
也换了十几个搭档。
不变的是,他依然在坚守。
李为国说:“教育是良心事业,就算只有一个孩子,也得教好!”
4
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村委会瑶寨村瑶寨小学 杨晓三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2BA70033D763EB48227DFA946D7DC71E985CC399_size177_w1080_h709.jpg
杨晓三是从瑶寨小学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如今也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别人觉得回来苦,
可杨晓三却为自己能帮助瑶族孩子学知识、熟悉普通话而高兴。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A80B9484E764418EF5002FBAAEE3E2B3D25241BD_size307_w1073_h696.jpg
他说:“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我把未来托付给孩子去实现。”
5
大理市挖色镇大成完小花椒箐小学 李伟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6702F56E71973D039337CBE2242E3C8CE5715B01_size380_w1080_h709.jpg
一名教师,可以有多么重要?
李伟的答案是:
孩子走出大山的全部希望。
1995年李伟被调到挖色镇大成完小。
为了让李伟回来,
村民用白族接待“神明”的礼遇将李伟请了回来。
自那以后,李伟再也没离开过。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16/28607E30778FA9861FCC9FD64454167E39E927F3_size233_w1080_h705.jpg
感谢有他,花椒箐的孩子实现了小学“零辍学”,
走出了7名大学生,12名中专生。
有人会问:“为了几个孩子,专门设个教学点,不浪费吗?”
集中办学的确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可“极小学校”意义不同——
普通学校多一所、少一所,影响的是去哪儿上学、远还是近;
可“极小学校”的存废,关系的是读还是不读书,山里娃的命运可能因之改变。
因此,极小学校撤还是留,要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决定。
对于保留下来的教学点,也要做到小而美、小而优,
满足孩子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求,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在山里娃身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