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西街|始建于明代的玉皇堂:穿越数百年时光,又闻琅琅读书声
玉皇堂在玉林城区玉皇里,与文丞相祠隔禾广塘相望。这是一座硬山顶斜坡翘鹅头装饰的古色古香建筑,也是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记者在附近居民周伟新的带领下,走进玉皇堂。此时,路上行人稀少,但玉皇堂旁边的学校里书声琅琅,让人恍然觉得,这读书声,数百年来一直在这里回响,众多学子从这里走出去,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明式岭南风格,精致古雅
玉皇堂古色古香。玉皇堂为明式岭南风格,正面双柱支撑屋檐,简洁明亮。正脊中央有龙球,两旁立有鳌鱼。最显眼的,是门前的两根圆形石柱。这两根石柱直径仅10厘米左右,下面是花瓶形状的石礅,透着精巧、雅致。
玉皇堂门口的正上方,有“玉皇堂”几个大字,旁边写着“光绪九年癸未仲春月谷旦合郡绅士仝立”。葛黑色底面,暗黄色字体,一撇一捺韵味十足。门口左右两边还有如意云头,上面镂雕着鸟兽木石,栩栩如生。在最外面的飘檐还装着掩檐板,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草图案。
跟一般的古宅大院一样,玉皇堂门口也装着推笼门,而且保存完好。
第二进大屋和第三进大屋之间,是一个宽大的天井,左右两边是花圃,里面的绿植已高过旁边的间墙,中间还有两株柏树,整个天井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整个第二进大屋由6根柱子撑起,除了外面两边方形的红石柱外,里面4根为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木柱。木柱下边是一个同样形状高约50厘米的石柱墩。木柱和石柱墩大小相当,交接口严丝合缝。让人惊叹的是,下面的石柱有些地方已出现破损,而上面的木柱却保存完好。“这些木柱都是由格木制作而成,木质坚硬无比。”据周伟新介绍,左右两边的两根木柱和上面的横梁采取的是榫卯结构,不着一钉。数百年来,从没出现过破损。
在第二进大屋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拱门。走过去,便是三帝阁。“这是供奉黄帝、炎帝和伏羲的地方,故称之三帝阁。”周伟新说,这里原来是玉皇堂第三进大屋,可惜在1971年玉林城发生洪灾时被吹倒了,后来人们便集资盖成了铁棚。
不过,三帝阁背后的墙基仍保留着原样,由长方形的石条构成。这些石条长约80厘米,厚约50厘米。据周伟新介绍,地下的墙基是同样的石条,深度有1米左右。
在第二进大屋的屋檐下,还堆放着以前第三进大屋遗留下来的石柱、石墩、石板和石条。这些残留的建筑材料,让人可以想象当年第三进大屋的壮观。
玉皇堂文化气息浓厚
玉皇堂间墙的圆形拱门显得雅韵十足。
史料记载,玉皇堂始建于明万历己亥年(1599年),原规模为三进两厢,现存两进两厢。主体为硬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总建筑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玉皇殿三帝阁;乾隆庚戌年(1790年)重修玉皇堂并三帝阁。嘉庆丁卯年(1807年),重修玉皇殿三帝阁并大厅头门。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再次重修。2003年全面维修。
整座玉皇堂的屋檐下,都画着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多彩,除了花草树木,还有宫室、人物、鸟兽等。在大门左右两边最上方的墙壁上,用黑色的笔墨各写有一首诗,只是字迹模糊,已辨别不清里面的内容。
第三进大屋左右两边各是一个高大的拱门,和墙壁一样,全为青砖。走过右边的拱门会看到一块镶在墙壁上的石碑,石碑上凿写的是当初重修玉皇殿三帝阁捐款人的名字。左边则是一行白色的大字体:大清乾隆贰拾玖年岁次甲申季冬吉。而在右边,也是同样凿写着为重修玉皇殿捐款人名单的石碑。
天井两边的间墙全部用青砖砌成,在间墙的两头各有一个圆形的拱门。拱门上面写着横额,凿写在扇形的小型水泥板上。右边的横额与左边对应,比如刚入门两边的拱门,右边的横额为“明月”,左边则为“乾坤”;另一头的拱门两边,右边为“旭日”,左边为“祥云”。拱门的上方还砌着青瓦,造型高贵典雅,古意盎然。
走过拱门,会看到长长一排共9块石碑,上面全部凿写着几次重修玉皇殿捐款人的名单。石碑基本上是乾隆年间凿写的,大部分字体仍清晰如初。
而在第二进大屋前面左右两边的红色方形石柱上,则悬挂着用木板雕刻的一幅对联:尊上玄穹步清虚而登九五,圣称无极居太上以遍三千。木板为红色,对联的字体为黑色,除却小部分颜色脱落外,其余都基本保持原貌。大屋前的檐阶石是一排青石,每一块50厘米左右,砌得整整齐齐,数百年的岁月如水般流过,却只磨滑了其外表,几乎毫无破损。
琅琅读书声传响数百年
玉皇堂至今还是不少老人消闲的好去处。玉皇堂至今仍是周伟新和族人们平时喜欢待的地方,在玉皇堂里泡上一壶茶,大家围坐在木桌边看看报纸,聊聊天,不仅因为这里有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还因为他祖辈们的学堂就在玉皇堂里。
玉皇堂办学不知道开始于什么时候,但现在老人记得清楚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办过小学,名叫玉龙小学。后来,并入到新民小学。新中国成立后,玉皇堂又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政府在此成立了城关中学,是玉林职业中学的前身。在离玉皇堂100来米的地方,还有数百平方米菜地,周伟新告诉记者,这片菜地原来就是玉龙小学的操场。
无论是民国末年的动荡还是烽火年间的飘摇,玉皇堂的书香从未停止。
在玉皇堂门口的右边,是一幅“中华民国国难地图”。周边有木条镶着,里面则是白底黑字,由于时间久远,一些字体脱落,能看得清楚的字体已是寥寥可数,但一些图标还是清晰可见。据周伟新介绍,原来地图上全部标明了中国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地方。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进步学生制作的,旨在教育学生,激起人们的抗日热情,同仇敌忾,把日本鬼子尽快赶出中国。”周伟新说。
玉皇堂的过去和现在,有着巧合的存在。如今,与玉皇堂只有一墙之隔的,是一间民办小学——玉州区阳光小学,每天,数百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依然陪伴着有数百年历史的玉皇堂。(记者 王耀前 周立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