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贵姓】这个姓氏绵延了几千年,在玉林的他们,心中都有一个“邹鲁之梦”
邹姓人口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邹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34270人。语言习俗 玉林邹氏语言以客家方言为主。
邹姓图腾
【释义】类似山东东夷文化中,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以鸟为官名,以鸟为姓氏,山东邹氏图腾也是来自禽兽图腾。《说文》中记载:“邹,指春秋时鲁国驺县。”驺是主管宫室或宫府养马及驾车的人。刍,本义是割草,其甲骨文字形是左边为一株断裂为两处的小草,右边是一只手。草是用来饲养牲畜的。驺是一种兽,生活在北方一带的古兽,邹人的先祖有虞氏是崇奉驺虞,即驺为氏族仁兽图腾,这种兽到汉朝末已不见于文献记载,现在已经灭绝了。因邹氏一族是善于猎驺和饲养马的氏族,后崇拜感生邹氏图腾,以驺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之命名氏族和氏族的族徽。得姓始祖
邹氏始祖正考父。
邹氏开姓始祖众说纷纭,有微子启(宋国开国国君)说、微仲(微子启弟)说、正考父(微仲第九世孙)说、宣靖(正考父孙)说、叔梁纥(孔子父亲)说、曼父(叔梁纥养子)说。本报采用正考父说。
正考父是微仲的第九世孙,世袭公卿,为宋国的上卿,先后辅佐了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个国君(约前781—730年)。他三次被任命重要官位,然而一次比一次恭谨。为了惕厉自儆,教育子孙,他特意在家庙铸鼎铭文,这就是史籍有名的《正考父鼎铭》,铭文的意思大概是:“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是这样,但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
邹姓渊源
邹姓起源主要有三个:01源于姚姓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的古邹城。后来,邹国为曹姓邹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今已有3500多年。02源于曹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邹国,又称邹娄国(邾娄),初建都于邹(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后楚国灭了邹国,掳走邹国的国君臣民,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邹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邹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廖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03源于子姓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约公元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弟微仲继位,据《中华邹氏南阳堂谱》记载:微仲八世孙正考父,为宋国上卿。后宋国发生内乱,正考父后裔的一支发展为孔姓(正考父长子孔父嘉为孔子六世祖),另一支后人以食邑地“邹”(今山东邹县)为姓。邹姓起源还有源于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邹屠氏,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后;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
家风家训
谨夫妇:人伦之始,万化之源,琴和瑟合,毋忘诗言。悌长工:平等待人,揖让宜深,为仁有术,美济竹林。
教子孙:避恶向善,是非分明,家声勿替,世代贤英。
重读书:智从书出,学无止境,才德贤能,士冠四民。
勤职业:谋职学艺,务须精勤,毋惰毋怠,宜惜寸分。
节财用:足衣足食,勿奢勿华,慎乃俭德,空乏免嗟。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及迁徙路线
北流市民乐镇南庆村邹氏祠堂。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即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州,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东晋时期,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南宋末年,有福建泰宁人邹应龙任参知政事,他的子孙散居国内闽、粤、桂等地,国外东南亚等国,现有后人100多万人,被誉为南方邹氏发祥先祖。玉林的邹氏,也是邹应龙后裔,主要是从福建、广东两省迁入广西。
博白邹氏应龙公第九世裔孙贵、德二公,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从福建迁徙博白新塘果子坪及马田、百赖、门楼村等地开基拓业,为邹氏入博始祖。后子孙繁衍为三大宗支,主要分布在龙潭、大坝等8个乡镇。目前博白县是玉林邹氏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邹氏人才辈出之地,像博白县大坝镇久福村就是一个邹姓乡村,以出邹氏三杰——邹瑜、邹仑、邹优宁闻名北流邹氏1. 田心邹,西埌镇应龙21世昌祖、光祖公后裔,定居北流西埌镇田心村。2. 新城邹,应龙18世春圃公是北流市北流镇新城村邹姓开基祖,于明末由福建漳州龙溪县迁出,经由广东南雄珠矶巷而后辗转进入北流。3. 应龙11世瑞辉公,由广东高州市顿梭镇贵牌村迁来北流开基,其后裔目前居住在北流镇、大坡外镇、隆盛镇、石窝镇、新荣镇、民安镇,另有部分迁往贵港市。4. 民乐垌心邹。开基祖联吉公自清朝乾隆中期从福建省汀洲府上杭县南门外迁徙至广西北流县冲龙里(即民乐镇)东南乡垌心(即现在南庆村垌心)开基创业,成为垌心邹氏开基一世祖。容县邹氏1. 容州镇红光村邹。来祖邹文威,其先祖世居福建永安县,后分支到广东大埔县档坪围村,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前后,邹文威带着长子邹君相及媳妇罗氏三人,流徙来桂入容,安居辛里三角坡(今天容城红光村),立业开族。2. 石头镇泗福村邹。来祖邹显龙生于明崇祯五年壬申岁(公元1632年),清康熙时,经营书籍印刷运销,入桂来容,落籍泗福村昌盖岭,从此开基立业开族,耕读世家。陆川邹氏1. 子良邹 。来祖邹宗正,原籍福建上杭县,迁广东化州县新村,明朝万历年间,迁徙陆川县子良村南良。显昌(11代)迁博白县三滩、沙河等地。2. 龙化邹。来祖邹创业,上祖应龙为南宋状元,原居福建泰宁县南坊,迁徙广东兴宁县,后迁广西博白县沙河。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迁移陆川沙井堡那留垌村(今龙化村),部分后裔外迁博白县。兴业邹氏应龙22世德埙公迁玉林兴业县沙塘镇沙塘村塘基岭开基,现在550多人。福绵邹氏福绵区福绵镇香山村邹氏迁居玉林已有420年,是从福建经广东韶关迁徙来到广西,共有2500多人,从香山村发散,目前主要居住在四个村:福绵镇的香山、水岭、福东以及樟木镇的圩上。
久福村的村史文化展室,包含有丰富的邹氏文化元素。
家族名人邹瑜,博白县大坝镇久福村人,1920年出生,曾任新中国司法部部长,是我国普法先驱。邹瑜老部长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曾为博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白县法制文化广场、久福小学题字,邹瑜老部长女儿邹芙丹和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纪萱联系法国华侨黄志超先生捐款50万元建成久福村小学的教学楼。邹仑(1912年—1977年),博白县久福村的第一位党员,原名叫邹优端,又名邹怡生。长期担任中央交付的秘密工作,是一位隐蔽战线的英雄,曾任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邹优宁(1917年—1988年),久福村早期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1945年秋建立久福党支部,任支部书记,组织久福支队参加桂东南博白抗日武装起义,任起义军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邹优宁曾任容县专区专员,玉林地委书记处书记、玉林地区专员,广西文化局副局长、民政局副局长、民政厅顾问(正厅级)等职。邹优宁有两份特殊的荣耀:1956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给邹优宁容县专员公署专员任命书;荣获中央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邹异明,1954年出生,博白县龙潭镇白树村人。自幼聪明,爱好读书。1979年考取南开大学数学研究生,1982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中国科学》《科学通讯》《数学年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1985年公派赴美国,博士毕业后,被威斯康星大学破格聘用为终身教授。由于他在数学上的卓越成就,世界多国大学邀请他去讲学,受到各国友人欢迎。他的儿子、女儿也双双成为博士、博士后。
本姓人自评邹姓在百家姓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姓氏,从其渊源看,这个姓氏与姚、宋、孔、曹、朱、廖、屠等众多姓氏有历史的血缘关系。考究邹氏与众多姓氏渊源,主要还是想说明邹氏文化杂交的特点。正是与各种文化的水乳交融,最后邹姓远祖在姓氏发祥地为邹鲁文明孕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邹姓人素有谦谦君子之风。例如做到南宋参知政事的邹应龙,又做过当朝皇帝的老师,举荐人才时却“有所荐引,不以告人”。这种教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育形成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邹氏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当时孟子生活的邹国有众多学宫,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在这种高度重视人伦教育氛围中长大的邹氏子弟,当然会明人伦、懂孝礼。现在的玉林邹氏也继承了祖先这种“尊师重教、明德修身”的传统,所以就有了邹瑜老部长女儿邹芙丹携贤达在父亲家乡捐资建校的佳话。本人近年考证玉林邹氏家庭,发现越是重视优秀家风传承,越是对子女成长严格要求,这个家庭越是能多出人才,希望邹家兄弟姐妹以此自勉。(北流邹氏文化研究会筹办负责人邹勇)
专家点评邹鲁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是周礼与商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创立儒家学说;孟子则继道统,续赓延,发展儒家学说,因此,邹鲁成为儒学的发源地和复兴之地。邹氏族群不仅创立了邹鲁文化,延续文脉,而且推动儒家学说的发展,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迁徙玉林的邹氏族群,传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德规范发挥到极致。他们待人彬彬有礼,男女老幼尊卑有序,兄弟团结,家庭和睦,具有良好的家风。武纬文经昭竹册,花繁锦簇缀纶篇。宏观古今,邹氏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功业传盛,裕后有光。古有阴阳家、宰相邹衍、散文家邹阳、文阁大学士邹浩、景泰十才子邹亮。尤其是南宋状元宰辅邹应龙,为玉林邹氏族群的始祖。在博白2万多邹氏族群中,产生了共和国两位部长邹仑、邹瑜兄弟,还有9位司厅级领导干部和50多位县处级干部。正如祠联:“道气禀江山之灵秀,诗章夺月露之高华。”“居安之深左右源流同一派,关澜有术江淮壮阔尽朝宗。”(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秘书长赵彦行)玉林邹鲁之梦话邹氏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大地上,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然而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发轫于泰山之阳汶泗流域的邹鲁文化。而有一个姓与邹鲁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姓氏发源地就是邹鲁文化孕育发展的核心之地,其开姓始祖正考父也是邹鲁文化成就最大者——孔子的先祖,这个姓氏便是邹姓!现在玉林生活着3.4万多邹氏族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邹鲁之梦——光大祖先的文化辉煌。
从邹鲁之地走出的姓氏
追溯邹氏三个主要来源,均指向山东省一个县级市——邹城市。邹城市,位于山东南部偏西,由济宁市代管。邹城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县(市),然而作为古代邹国所在地,它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鲁文化的发祥地!邹鲁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邹地与鲁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由于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邹鲁遂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邹鲁地区早期的历史人文加上后来产生于此的儒学,并称之为邹鲁文化。自西周建国,至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现在的邹城及其周边区域为邹国、鲁国管辖,邹鲁文化在此萌芽并大盛!我们可以通过一张文化地图认识这块地域的文化盛况,春秋战国时代,邹城及其周边,是孔子、孟子、曾子、子路、微子、子鱼、张良等众多文化名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故里或生活居地。三支邹氏都为邹鲁文化昌盛作出贡献。邹县及其周边,在远古时期,是东夷文化圈中最为兴盛的区域之一,这里地处汶泗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原住民——东夷人性格敦厚和平,讲究礼让,崇尚仁德。殷商时代,一个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在邹县建都开创建有邹国。邹字构造与他们相关,该字从刍(音除),右边的耳刀是“邑”的简写。刍“在甲骨文中是用手拔草的样子,拔草目的当然是饲养圈养的动物。据史载及考古发现,这支古邹人是当时最早掌握了圈养牲畜的部落,因此现在人们说:“吃猪肉的人都应该感谢他们!”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在此地建立了邾娄国(上一个邹国迁移到现在山东邹平县,后为齐国所灭),后穆公时代改名邹国。邹国的邻国是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邹国与鲁国,由于两国地缘接近,在文化上彼此影响,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懂礼、知礼、好礼,言语行动合乎礼成为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最迟来到该地的邹氏是以邑为姓的邹氏。这支邹氏源自子姓,是商王后裔,奉宋国大夫正考父为开姓始祖(此人也是孔子的远祖)。正考父是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中提及到的人物,他身居宋国三朝元老,先后三次被委以重任,并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这名对赋予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做官谦虚廉洁的宋国上卿也是《商颂》勘校者,修复商族在宗庙祭祀中的祭辞、音乐、舞蹈等礼仪的记载。正考父这支邹氏商人后裔,来到邹邑(原属于邹国,后被鲁国蚕食)后,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周礼文化与商文化,并融和了部分东夷土著文化。这三支邹氏对邹鲁文化形成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邹鲁之地也成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摇篮。“邹鲁”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而《史记》记载:“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这种对邹鲁缙绅描述,也是对处于邹鲁统治阶级上层、有谦谦君子之风邹氏人的最好写描。
邹鲁文化的传播者
“诸子百家”时代,战乱频仍,然而思想解放。孔子开创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学说,而其异姓的兄弟——邹氏族人们也从狭小的邹鲁之地走出去,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战国时期最有名的邹氏是齐国三邹。在今人所熟悉中学课文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个身高八尺的伟岸美男子——邹忌走了出来。这位中国历史最有名的美男子之一,以妻妾对自己容颜的不同描述,进谏齐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警阿谀奉承、献媚之言。他为齐相时,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其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强盛。与邹忌同在齐国的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等学说创始人。他到各大诸侯国讲学,各国的王都对其礼遇有加。而排在第三位的邹奭,主要是学习邹衍的学问来著述文章。《史记》在《孟子荀卿列传》中说他写文章善于雕饰,在文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此之后, 邹氏宗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历代涌现出一批批很有建树的名人。西汉有“慷慨有志以文名世”的文学家邹阳,大破凶奴的有功之臣邹仲俊。唐朝有依法公正审理各种复杂案件,从不以刑逼供,深受广大民众爱戴的大理寺评事邹明仲;志行高洁的清隐居士邹松垣。北宋有谏吏、名臣、诗人邹浩。南宋有状元宰辅邹应龙;抗元殉国的英雄邹沨。元有农民起义领袖邹普胜。明代有王学正宗、学者楷模邹守益;智劾严嵩父子、声留后世的明代进士邹应龙;三朝遗臣、一代名儒邹元标。清代,有朴学大师邹汉勋;近代,有中国科学先驱邹伯奇;最早向西方学习的地理学家邹代钧。此外,在近、现代还有民主革命烈士邹容、邹幼云;原国民政府委员、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抗日名将邹洪、邹震岳;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等。现当代,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来自广西玉林的原司法部长邹瑜等。这些邹氏名人,把“孝悌仁爱”“守义秉礼”“仁政利民”等邹鲁文化传播推广到各地,邹鲁一词,演变成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例如,将沿海的文化名城(广东潮汕、福建泉州等)称为海滨邹鲁;将江南的文化名城称为江南邹鲁。可以想见,中国各地的邹鲁之地,承袭良好家风的邹氏起到了文化传播者的作用。
邹鲁之脉在玉继续光大
邹鲁之风传衍不息,人们接触远离故土两千多年的玉林邹氏,仍然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力。现任北流邹氏文化研究会(筹办中)的会长邹勇自述这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他是北流西埌镇田心村人。20世纪90年代,他由于商务需要,曾长期生活在山东,深入到许多山东人的普通家庭。“好客山东真的是名不虚传,特别是山东邹城、曲阜等地,当时只是一个毛头小伙的我,做客山东的人家中,全部受到上宾的招待,每个家庭,待客彬彬有礼,男女老幼尊卑有序,家庭和睦。”然而这些,他觉得似曾熟悉。“当时夜深人静时,小时记忆就涌入脑海,家父从小对子女要求严格,在餐桌礼仪上非常注意,例如客人来访,必让其先坐;入席后,我们小辈的要时刻想着给长辈打饭、添饭;客人离开,必须一家人送出门口,挥手告别。这不单是我们家的传统,也是整个北流邹氏普遍的风气!”这些传承,缘自玉林邹氏敬奉着同一老祖宗——福建泰宁县南宋状元宰辅邹应龙。这位做过太子老师、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南宋末年的朝廷大员,在历史上名声并不算大,也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积弱的局面。然而记者研究其史料,却发现他众多为官、为人的不凡之处。首先做人中直,不贪仕途,“性刚毅,简静深厚,不求人知。有所荐引,不以告人”。其次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离京出任泉州知府,凭濒海之优势,发展海上贸易,坚固城墙,建造一里之长的“顺济”跨海石桥,以通行旅。在晋江主持筑制石井书院,弘扬朱子理学,该书院成为当时泉州地区县属建院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书院,促使泉州人文兴起,成为有名的文化名城。其三传承邹鲁家风。泰宁《邹氏族谱》有其亲自撰写的序言,倡导孝、慈、清、忍、和等十字家训。现在修建在泰宁水南街南谷巷的邹氏祠堂——南谷堂现在成为当地宣传邹应龙良好家风的载体。邹应龙后裔们来玉时间不一,然而各支邹氏血脉在分别数百年后甚至近千年后,相会于玉林,真的可以用“500年前是一家人”这句俗语形容。他们基本是客家人,迁出地是福建及广东,说着口音各不同的客家话(客家话有着繁复的语系,例如北流客家大村——田心村的客家方言源自广东紫金,与陆川、博白等地的客家话发音有较大的区别)。这些邹氏迁玉原因不一。较早来玉是博白德、贵二公。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因世乱,邹贵、邹德兄弟从广东惠州府长宁县(今新丰县)宦游湖广,后迁广西博白之小白江(今三滩地方)。而大多数玉林邹氏是清中叶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入,他们主因是迁出地人口繁衍,生存空间狭仄。有些邹氏是来玉经商,最终居玉。像容县石头镇泗福村邹氏来祖邹显龙原籍福建长汀县,清康熙时,经营书籍印刷运销,入桂来容,看好容邑上源上里石头滩,而落籍泗福村昌盖岭,从此开基立业开族,耕读世家。同是来玉卖书的福建上杭人邹联吉则成为北流市民乐镇南庆村垌心邹来祖。玉林各支邹氏先祖在玉林的发展历尽艰辛,才站稳脚跟。然而得邹鲁家风厚泽,玉林邹氏人才辈出,尤其以博白邹氏对人才贡献最大,其中博白县大坝镇久福村走出的邹氏子弟最为引人注目。大坝镇久福村地处玉林市博白县最南端,与广东廉江县交界,是粤桂边区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艰苦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久福村培养了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如原国家司法部部长邹瑜,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邹仑,原玉林专区专员、广西民政厅副厅长邹优宁等都是久福村人。而龙潭镇白树村的邹异明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终身教授,是世界数学领域中的一颗耀眼明星。玉林邹氏的邹鲁梦想是希望玉林市未来也成为国内的文化重地,文化昌盛,经济发达,有岭南邹鲁美誉。现在他们正广倡教育,积德行善,为玉林多出人才,多作贡献!(邹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