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爸妈太累了,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孩子
作者丨张先森中国的家长,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最辛苦的一批人了。
以前有“聪明药”,如今又冒出一个 “量子波速读”。
也难怪有人调侃说,什么人最好骗,不是老人,也不是小孩儿,而是中国的家长。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82AC65A2F58D17AD5E982A965EE7DE00E00A0B20_size1043_w280_h158.gif
-
一句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能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争先恐后为孩子定制“完美人生”, 只是父母眼中的完美,一定是孩子眼中的完美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背后,是父母的担当,却也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
01
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两个大人就要压力山大。
起早贪黑挣奶粉尿布钱,还要用一双火眼金睛鉴别奶粉质量的优劣,三更半夜照看哭闹换尿布。
好不容易排着长队,哭着闹着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又开始担心心肝宝贝能否适应陌生环境,徘徊在门口偷看自家孩子。
等过了幼儿园这关,真正的择校和升学的问题才刚刚到来。学校距离、师资水平等等都要考虑周全,最好是学区房,没有的话 孟母三迁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嘛,一切最好的资源优先给到孩子。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F1DD484B409C2F1784726ED08D8FB007D3237445_size36_w500_h594.jpeg
-
娃在学校调皮捣蛋让人头疼,陪娃写作业更让人崩溃,有人气到爆炸,有人急到心梗。陪作业就罢了,陪读和补习更要命,日子过得精打细算,但租房陪读和报补习班时个个都是富豪,花钱不带心疼的。
除了补课,还要补身体、补脑的,动辄各种花式营养品,总之要不惜一切代价,花的钱越多,感觉越对得起孩子。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9E9B1DCCCAA665ED8E238478E40CA37CA55075E5_size29_w1000_h476.jpeg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D70DF25CE0E04DC9EF624B25B7A0C64D68A49C40_size6_w1000_h75.jpeg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03274E6BEAF287C81A182E77A1B0B45D04C8E7D0_size6_w1000_h86.jpeg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54FA29B9DB3CFC2E119F1019B5D1AB9B1CB32783_size6_w1000_h83.jpeg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2514827ECBA597D54B1D023D8A9A9409D36B6301_size7_w1000_h83.jpeg
-
想想若不是这般“急功近利”的思维,一些家长又怎么会向“量子速度”缴纳智商税?
据《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显示,小孩健康、学区房、入学、二胎压力都是主要的焦虑来源。不是贩卖焦虑,但80后爸妈是真不容易,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不仅操劳还要操心。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F11B3E7904104122A9B8A47848F122E4E0561EDB_size14_w494_h334.jpeg
-
有些孩子还要闹腾着去留学,回国后海龟身份又不愿将就,必须选择创业吧,创业基金还不是问爸妈要?若创业是个无底洞,最后留下来擦屁股的还是爸妈。
儿女好不容易有点出息了,孙辈又来。眼瞅着实在可爱啊,不能再让他们受上一辈人的苦了,得把孩子养得跟贵族似的,退休金全帖进去且不说,还要替儿女带大孙辈。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19680D05C8C3F8B634E97B27439AF26519914898_size37_w1080_h608.jpeg
-
忙碌一生,晚年依然忙忙碌碌,图啥?其实也不图啥,就盼着儿女有点出息,就像《小欢喜》里方一凡妈妈说的:“争取考一好大学,进一好公司,或者是自己出来创业,然后娶个好老婆,再给我生个一儿半女,我这辈子齐活了。”
所以说,中国爸妈真不好当啊,要把为人父母看作一份终身制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没有休息日也不能请假,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而且还没有工资。
02
为了做好这份终身制工作,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启了“为孩而活”模式。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最大化牺牲自我,穷养自己,也要富养儿孙。有了孩子,该剁手的剁手,钱要省下来给娃用。为了陪读,有些人宁可辞职,放弃事业来当一个“好妈妈”,咬紧牙关苛待自己,仿佛这是理所应当的。
子女大了结婚、买房、生子,该操心的还得再操心一遍。帮儿子找媳妇,帮女儿找女婿,催他们生二胎,再放弃退休生活,把带孩子的压力扛肩上,人生任务也差不多完成后,也不多“打扰”子孙,老两口空守旧房子里养老。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3347147A0BAFCD4C4F92994B1CBC3EF57C6BC8B6_size17_w684_h385.jpeg
-
曾刷屏的《啥是佩奇》里,爷爷为儿女回家过年辛苦筹备,在听到他们过年不回家也没有责备,反而为孙女亲手打造了“小猪佩奇”。在他们心里,能够包容、纵容孩子的一切,只怕给孩子的不够多,恨不得倾尽所有。
在中国,我相信很多家长与家长的对谈中,都出现过“当年我为了孩子放弃了……”这样的句式。只是,这种 “自我感动式牺牲”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天地,却不一定会让孩子领情。
“自我感动式牺牲”的背后,往往是 “都为你好型控制”,就如《小欢喜》里海清说的:“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就指望你了……爸爸妈妈能做什么呀,我们做这些是为什么,我们不是为我们自己,我们就是为了你。”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1945EAB43EA3EB03A7C75A446673C397B048E680_size33_w1080_h608.jpeg
-
“一切为了你好”的出发点是对的,却忽略了过程和结果。一旦结果不如愿,就会抱怨“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从而上升到 “道德绑架型占有”,事事参与,层层把控,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某一期《奇葩说》讨论的主题是: 要不要给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
节目中辩手傅首尔说:“我曾经花2000给儿子买了一双鞋,可是儿子却说丑,并质问我为什么没有铠甲勇士的图案,那才是世界上最帅的鞋。可是最帅的鞋只要35元。”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9EBD9B8BE445302A895A207F85788D5E2ECA0EB8_size39_w527_h323.jpeg
-
对此深以为然,与其处处替孩子作出选择,不如让孩子学会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有人问黄磊,怎么看待女儿多多因为染发打耳洞上热搜,黄磊坦率回答: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我和她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03
还记得两年前刷屏的那盘番茄炒蛋吗?
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不知该如何做番茄炒蛋,为了招待朋友,他发微信向母亲求助。隔着时差的大洋彼岸,父母亲大半夜爬起来,到厨房为他录制教学视频,教会了,天也亮了……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FAF906C4E2EDD29317C78DB925FF4C25F173EFC1_size52_w1080_h609.jpeg
-
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也暴露了中式教育的软肋。父母无私的付出,孩子习惯性的索取,把这些无私当作了理所当然。今天给他买包买手机,明天为他找工作、买车买房,若某天给不了他想要的,他指不定要怨恨爸妈了。
最可怕的是 “寒门养贵子”,节衣缩食给孩子锦衣玉食,自己到了退休年龄还去干活,儿女反倒在家待业玩游戏。极端的溺爱,会削弱子女的斗志,有些子女非但不理解父母的勤苦,反倒嫌弃父母穷。
这可能是最悲哀的亲子关系,孩子边依赖边嫌弃,父母边抱怨边付出。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FC13FD3AEB6EC554416DC3D2198ED37520655758_size37_w1080_h608.jpeg
-
都说“养儿防老”,我们却悲哀地看到许多父母到头来培养了 白眼狼。
写到这,就想到了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和北大高材生吴谢宇的弑母案。母亲含辛茹苦提供了温室生活,最后却不念亲恩,将爱化为了怨恨的匕首。
农耕文明时代,我们尚说“养儿防老”有些道理,自己干不动了,年富力强的子孙还能接着干。千年后,“养儿啃老”却普遍存在,为了孩子有些父母把自己的未来赌了进去,最后却换了一个“养老须防儿”。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50118D76DD0F66C64A085F5641C80C5B09F57326_size60_w1080_h608.jpeg
-
真正的爱孩子,不如试着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经历、去担当。这并不是说不用管教,而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拥有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因为最怕的,是孩子想要一片天空,却没有挥动翅膀的能力。
04
林则徐说过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发人深省啊,孩子要是能干,也不缺父母留给他那点钱;若孩子是个败家子,你留钱给他干啥?最后还不是坐吃山空?
股神巴菲特说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有人疑惑:“那他的后代咋办?”
我想,这些人可能没听过巴菲特和他小儿子的故事: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头一次开口向父亲借钱,却被老爸无情拒绝了。
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但后来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7398FBD75F5E3B0A620CE7D7B163431F75EA9920_size43_w1080_h608.jpeg
-
老人家们在谈论子女时,喜欢把一句话放在嘴边, “儿孙自有儿孙福”。很多人只知道上一句,殊不知古训的下一句是 “莫为儿孙当马牛”。
教育学家尹建莉在书中说过: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这两个顺序若做反了,就是在做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所以为人父母,该放手时就放手,世上所有的爱都有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92C83712F74A7718D10E36E5DB1BEE639225F65A_size40_w1080_h608.jpeg
-
也不必总想着为孩子打下多大的江山,父母不如 “自私点”,把自己过好了,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福气,至于孩子嘛,他们的人生自有自己的际遇和福气。
君不见苏州的拙政园,我国历史上知名的私家园林,是明朝土豪王献臣花半生心血修建的,盼着老了传给儿孙,结果自己死后儿子败家,很快把园子赌个精光。就像嬴政,自称始皇帝,续修万里长城,本想江山传万世的他做梦都没想到,江山在儿子手里就玩完了。
倒是这园子和城墙,至今静卧在江山大地上,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
图源: 《小别离》《小欢喜》剧照,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