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发表于 2008-2-16 20:56

千年瓷光耀北流(转)

作者:玉林日报   


    自过鬼门关外天,命从人鲊瓮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问杜鹃。

——宋·苏东坡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这首诗中,除了感叹命运之不济,民生之多艰,同时也道出了北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鬼门关横亘在古代中原通往雷州、琼州、交趾的必经之路上,见证了无数文人迁客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正是鬼门关,承载和接纳了几千年来,从中原源源不断传来的先进文化。

今非昔比,放眼今天的北流,你会为这一方热土所吸引:她有着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全国农业百强县市、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等百多种荣誉,因享有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水稻高产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广西第二大侨乡的美誉而闻名遐迩。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建设,使她成为了南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天下流水皆东去,可圭江却反其道而行之,北流因此而得名。北流的母亲河,不从众,不流俗,显出这方水土独特的性格,几千年灵气聚集,孕育出了无数的英雄俊杰,也孕育出了灿烂的北流铜鼓文化和陶瓷文化。

这是一块激情燃烧的土地。勤劳勇敢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哺育出了与邓小平并肩作战的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清嘉年间“才压三江”的大才子李绍昉,国学巨擘陈柱,著名教育家冯振,著名画家马达等众多名流。

这是一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也许是上天的恩赐,铜鼓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让北流声名远播。当今出土的铜鼓,就是古代北流人在这里孕育文化的有力证据。在广西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厅里,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一面铜鼓,它就是出土于北流水冲庵的“世界铜鼓王”。而北流铜石岭一带,也是当今世界上找到的第一个铸铜鼓遗址。

铜鼓文化开始的千余年之后,北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间,北流又迎来了一个更显赫的文化——陶瓷文化。

在这块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在北流母亲河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两百多座瓷窑在熊熊燃烧,不舍昼夜,照亮了北流陶瓷文化来时的路,诠释着火焰中那旷世箴言。这是一页壮丽的燃烧!这一烧,便足足辉煌一千年。

沿河顺流而下:北流的岭垌、仓田、碗窑村,只要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陶瓷在那里缔造。最初的制作,绝对是智慧性的创造,一切都是尝试,但他们竟然懂得把最纯洁最亮丽的色彩炼造,以最优美的曲线,最纯净的白,宣泄着他们的钟爱、尊崇、祈愿、热忱和欢悦。其所产的瓷器与当时景德镇同类产品相媲美,梦幻般美丽。

岭垌为北流河流域制瓷业之最,陶瓷土资源、林产资源和水动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用以粉碎瓷石、制作瓷土的水轮车旋转时,到处都是“万户水碾水放歌,千家壮力制陶忙”的繁忙生产景象。

北流人烧制而成的不仅是那精美的瓷,也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是他们心中有丘壑,骨中有火,才将那时的岁月烧制得如此灿烂斑驳。

唐宋以来,北流迅速地接纳了来自黄河流域先进的中原文化,并因陶瓷业的崛起而成为富庶之区。陶瓷业的繁荣,又带动航运和贸易的鼎盛。当千万双劳动者劳动的果实被装上舟楫,那满载着血汗的结晶,便源源不断下梧州、抵广州、渡南洋,那时那景,北流河碧波荡漾,千帆竞放,呈现一幅“陶人洒汗,舟帆遮江”的生动画面。

源远流长的河水永远流淌着北流先辈们那豪迈的足音。北流瓷器勾勒着千百年的风云变幻,凝聚着其先民早期的艰辛,盛满了前朝的辛酸和繁华。

唐宋时期是北流陶瓷鼎盛期。是时的北流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产瓷区之一,发展成为“瓷都”景德镇的一个“陪都”。从质量、品种、规模来说,岭垌瓷器在那时期的生产处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翻过繁荣史册的篇章,可窥见北流陶瓷在凄风苦雨中饱经沧桑,几经衰荣的岁月。那段岁月,显得如此的庄严、幽暗而又邈远。读来犹如吹皱春池,涟漪四起。

自宋末元初,因不断的战乱以及元统治者对手工业的摧残,阶段矛盾的激化等原因,北流陶瓷生产基本陷入瘫痪状态,直至明朝还是四面楚歌。但他们没有激愤、忧虑、沉痛、彷徨……,让窑火一直在那黑暗的时空里舞蹈,那舞姿是自强不息的先辈们对生命张力的表达,瓷泥在火的舞蹈中吟唱,瓷泥不尽,火的舞蹈不停。北流陶瓷顽强地在缓慢中发展。一代又一代,他们紧握创造的拳头,把那文明之火,在一座座瓷窑里升腾,铸造:一个民族穿越沧桑的姿态。

清朝,北流瓷窑的数量、产量已经超过宋代鼎盛时期。窑工们大量生产碗、盘、碟、壶、罐等青花瓷,生产达到了历史较高的水平,制作之精更胜于各代。清乾隆二年(1737年),蟠龙碗厂建成,清湾白米、隆盛陈冲、塘岸四新也相继建起瓷器作坊。自此,北流制瓷业雄踞两广,产品销往广东沿海至南洋,远及西亚、中东和非洲。其之兴盛直至民国开始。

时光的潮流洗涤了昨日的残梦。站在岭垌之巅,站在这片土地上,踏古忆旧,当我们看见风吹日晒而古貌犹存的窑址,先人们在浮沉之间留下的那些履痕,那风中瑟瑟摇晃的野草,仿佛置身历史遂道,聆听着古老的声息,让人心绪浩茫。周遭的田舍风光笼罩在静谧之中,农人们在辛勤劳作,生活的实际使他们对那久远的气息浑然不觉。一片水色在流,逝去的足迹像水,斑驳的、搁浅的梦,那舟船、号子、白帆告别了昨天的繁荣,依旧是那片水声,却流过的是目光、记忆,岁月与期待。

船儿悠悠,岁月悠悠。岁月的纤绳勒弯多少钢铁臂膀,又牵惹北流陶瓷的多少酸甜苦辣与风云变幻,而不可改变的是那北流河的方向,延伸着一代代北流人的倔犟与刚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流陶瓷业在不断的摸爬打滚中一路讴歌前进。当改革开放的春雷响起,北流人在应和中让春雷跳动成战斗的号角,经泥土与血汗的锻造,火与光的洗礼,孕育着一个个奇迹,把先辈们的豪情从远古挥洒到今天……

在举国百废俱兴之际,北流陶瓷业就率先以先行者的姿势进行改革。一些单枪匹马闯天下的碗厂纷纷转为国营企业,形影相吊的萧条景象已不见影踪。各厂由于致力技改,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得到迅速提高,各种瓷器新品种也随之问世。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8年,蟠龙500件幽靓典雅、素净秀丽的细瓷,荣获上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使用。从此,北流当代陶瓷产品开始饮誉广西,乃至全国。

初尝到改革带来甜头的北流人并未裹足不前,而是大刀阔斧地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1987年建起北流“陶瓷城”。在高档瓷厂、第四瓷厂、第五瓷厂、煤气厂、原料厂、第六瓷厂陆续兴建之后,他们组成了“北流县陶瓷集团公司”,北流陶瓷从此走向了规模生产。新厂家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不断的开拓发展中,使整个北流陶瓷业蒸蒸日上,盛况空前。

展看这一批精英企业,他们在风口浪尖上迎风破浪,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本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他们不愧为当时北流陶瓷行业的中流砥柱。北流县陶瓷集团公司,是当时广西投资规模最大、首家使用煤气烧成建筑瓷砖的企业,产品畅销中南各省及南朝鲜、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北流县瓷厂,为当时广西日用瓷生产的最大厂家和出口重要基地,连年获区优质产品奖和新产品百花奖,产品畅销欧美及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流县第二瓷厂,是当时广西最大的白色釉面砖生产厂家, 1988年获部优产品称号,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北流人就这样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言输;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驻足;在机遇面前不犹豫,不轻心。上世纪九十年代,聪明的北流人紧紧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日用陶瓷投向广阔前景的欧美市场,北流陶瓷因此在欧美市场占得了半壁江山。

也由于北流各陶瓷企业发愤图强、变革创新,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生产能力,而且逐渐奠定了北流日用陶瓷在全国陶瓷行业的显赫地位。

纵使世界上所有瓷器千差万别,如同运转在太空中的亿万星辰,但北流陶瓷,却如太阳的光芒,照耀在北流陶瓷史的时空里。三环人力图振衰自拔,从过去沉默中崛起,以光复先辈的那一份荣耀为责任。让三环之光,成为太阳中耀眼的一缕。

1992年由县内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流县炻瓷厂组建的三环实业总公司宣告成立以来,三环便一直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扣舷独啸、一马当先,带领整个北流陶瓷业不断向前发展。富于开拓性的三环人随后组建了广西北流三环企业集团,三环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及战略手段,使其迅速屹立于全国陶瓷业之林,一举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

谁把握住春天的播种,谁就把握住秋天的收获。三环既然能击败英国、意大利等名门贵族同行,赢得众多客户的合作,其产品又怎能不受众人的喜爱呢?连香港特别行政区都会连续四年定购,指定要三环的日用陶瓷为接待贵宾用具。更何况,董建华的夫人爱不惜手……

2003年、2004年,三环连续两年在“广交会”出口交易中成交额名列全国日用陶瓷行业第一,获得第九届全国轻工企业管理成果一等奖。十三头幽兰精品茶具更成为“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指定礼品”。国家副总理吴仪称赞三环为“深山飞出的金凤凰”。在历届欧洲展销会上,三环的瓷器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引得世界足坛豪门AC米兰、国际米兰等蜂涌而至前来订造。如今,三环的产品出口欧美、非洲、中东、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今年9月,三环陶瓷产品又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捷报如同雪花来。

面对荣誉,面对大潮滚滚,三环依然迎风而立,厉兵秣马,踏上新的征程,而且捷报不断。三环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全国外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知名出口企业”、“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生产规模、销售量、出口创汇连续四年在全国排行首位。这一连串的荣誉与成绩,可以证明:三环,是北流陶瓷业中的骄子,是北流人的骄傲与自豪,它在事业的地平线上,让北流陶瓷之光喷薄而出。

北流陶瓷工业园如火如荼的建设,把北流人誓要将北流建成中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的决心,烘托得浓浓烈烈。陶瓷工业区、西埌陶瓷工业区、民安陶瓷工业区、蟠龙陶瓷工业区等陶瓷产业基地也正在开足马力,齐头并进。再看那实力十足、意气风发的弄潮高手:铭超瓷业、仲礼瓷业、雄发瓷业、八发瓷业、全利瓷业、甲雄瓷业、财艺瓷业,正以一日千里的步伐前进,势不可挡,恰如一匹匹俊马,奔向那广阔的天地,为北流的陶瓷业,开拓出更美好的前景。

圭江奔腾的气势,震荡着北流人奋进搏击的勇气,北流人凭借陶瓷业正雄健阔步地走向世界。在康壮的大道上,北流人从不忘记,陶瓷能带来财富,正是陶瓷本身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价值。北流人正紧锣密鼓,决意把它发扬光大,向世界亮出北流陶瓷文化的特色。在不久的将来,不仅要建成陶瓷文化街,陶瓷博物馆,还将办好陶瓷研究所,建设一座中国(国际)陶瓷展览馆。未来几年,真正把北流建设成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陶瓷龙头企业聚集地,让这座美丽的古城,到处洋溢着浓郁的陶瓷文化氛围,让北流这一颗辉煌之星,冉冉升起。

从鬼门关文化、铜鼓文化到一脉相承的现代陶瓷文化,岁月早已飞逝了千年。但北流人已功在天下。我们为今天的北流人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骄傲,我们为其先辈的聪明智慧而折服,正因为他们的汗水与辛劳,前仆后继,谦恭与大度,才造就了今天的北流陶瓷文化。

今天,北流正驾驭圭江大潮,向广袤的未来推进,向苍茫的历史告别。船行圭江,扬帆千里,直排云巅。延望晴空之鹰,频嘶风头,恰随草原之骏。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仅为之朗咏:北流先辈凌于圭江之波,扯起风帆;铮铮铜鼓,雄风犹烈;陶瓷美玉,惊艳八方;特产鲜荔,甜遍南北;兽药享誉东南,水泥领衔华南。葱葱佳气,轻笼容山,簇簇新旌,遥度圭水。看今日北流,更骋雍雍之风。那陶瓷霓裳,飘飘舒卷。十月的盛情是圭江中那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激起一层层温暖的祝福。在河之湄,播种未来的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瓷光耀北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