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壮族三月三”的传承与发展吗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各地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庆祝,或祭祀祖先,或祈求丰年,或对歌传情。近年来,“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传统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全市“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扩容”、群众参与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全市各族群众“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的盛会。图为旧年“三月三”活动资料图。 林捍球 供图
八桂大地处处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河池400多万各族群众,怀着喜悦心情,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他们用唱山歌、跳舞、打铜鼓、民族文化巡游、摆千人长席宴等形式,在为期一个月的“壮族三月三·河池嘉年华”活动中,欢庆传统节日“三月三”。
据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蒙有义博士介绍,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我国很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河池,也是多民族共同度过的节日,其中壮族和瑶族庆祝活动最为隆重。
“三月三”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蒙有义说,壮族民间的三月三节日,传统习俗主要有做五色糯米饭、抢花炮、绣球传情、打扁担、歌圩、打铜鼓、碰彩蛋等。节日期间,家家都会做五色糯米饭,传说吃了五色糯米饭,就会人丁兴旺、身体健壮;抢花炮类似于橄榄球运动,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绣球传情则是在绣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打扁担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三月三歌圩对歌谈情,方圆数十里男女青年聚集起来,以歌传情,以歌定情;打铜鼓庆祝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碰彩蛋,彩蛋是歌圩男女青年的传情物,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蒙有义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三月三活动,已不局限于民间传统习俗,不仅限于农历三月三当天。今年“壮族三月三·河池嘉年华”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活动内容既挖掘和传承了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还结合脱贫攻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商贸活动等内容,向外界讲述河池故事,传递河池声音,展示河池各族群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开展“壮族三月三·河池嘉年华”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河池各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脱贫攻坚,树立河池的新形象,提升河池的吸引力。
蒙有义说,“壮族三月三·河池嘉年华”活动,不仅是一场传承传统文化的盛宴,更是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宴,是展示和推介河池生态长寿养生旅游的盛宴,是市委、市政府凝聚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
连日来,“壮族三月三·河池嘉年华”活动轮番上演。在宜州,广西宜州第九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宗教和谐山歌会、民族服饰秀活动隆重举行。在巴马,千人同唱开台歌、千人民族服饰巡游引来国内外十多万游客。在都安,千人共跳“挑挑舞”、万人共享瑶族长席宴,场面宏大。在南丹,里湖瑶族乡王尚移民新村内,200支鸟枪齐鸣,迎八方来客;500面铜鼓和1000名群众组成千人铜鼓阵,鼓声喧天;按照瑶王印的图案摆出的长桌宴上,游客们尽情品尝瑶家美食簸箕宴。在大化,“万人同祭红水河”活动上,万人诵读祭文,感恩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在金城江,第七届下洛扁担文化旅游节上的扁担竞技、划竹排比赛、斗马比赛,让游客流连忘返……河池的精彩故事引来了各大中央级媒体的报道,也刷爆了朋友圈。
壮族三月三,唱起山歌嗨起来。“扬帆中国新时代,习总书记引未来;扶贫攻坚经常唱,民族团结唱几排。”一首首山歌,歌颂河池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表达各族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