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莲长老: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么快?今天用不好,明天继续,明天用不好,后天再努力,直到做好为止。什么时候才是做好呢?就是你身、口、意三业能与佛法相应,了无杂乱,日夜安详,心观佛、口念佛、身礼佛,能执持不忘,长期保持无间断才是好。先谈身业,我们坐时要端身正坐,身不能朝前俯,也不可往后仰,腰要挺直、腿要盘方正,坐时就像一口大钟,稳稳当当的;头不要低昂歪斜,鼻对准胸膛,呼吸要畅通,要用鼻子呼吸,不可用口。又要注意!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的,大约看前面三、四尺的地方;如果闭着眼睛容易昏沉,若精神好时是可以闭,但在想睡时一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所以睁开眼三、四分,看正前面不要看左右。
口业方面,不管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抑或金刚念、默声念佛都好,只贵于“念念相继”不可间断!
在昏沉或散乱时应用大声念,所谓大声不是说叫你大喊大叫,而是念得响响亮亮、朗朗爽爽的,佛号盈满两耳;中声念是不高不沉;小声念也可以,这些方法都是功夫的调适,视自己精神气力如何来使用,能念得自如就好了。但在大众中就要随众,是有板有眼的;不可以人家慢你要抢快,人家快你要慢,没有转弯的地方,你又多一个弯子,那都不好,要大家异口同音才容易收摄身心,使身心静下来,不要妨碍了别人。
至于金刚念,就是只有唇舌在念而你旁边的人都听不到;若唇舌都不动,只在心中念,这叫默念。默声念并不是无声,因为虽是不出声,但自己心中念得字字分明,也听得明明白白,意中佛号也仍观得清清楚楚的。而无声念是一般懈懈怠怠的人,虽没有昏沉,但却就是心不在焉,停下来不念了;因为你心中没有念佛了,而是在打妄想,那不但见不到佛,而且会随着你的妄想升沉。至于默念虽然是无声,但你要是念得相应的话,那是“无声声如雷”;你若散乱心,虽大喊大叫“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是“喉咙喊破也徒然”啊!那样念法今世是没法相应的,只种来世善根罢了。
如何使意业相应?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要注意,把当下的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明明白白;就这样百念千念万念,中间若有一句散了、走了,不要理它,你再相续无间的念。如此念佛时间久了,必能念得身心自在,不昏沉又不散乱,那功夫已经上路了、相应了,相应时是“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功德不可思量,请大家在这地方好好用心。每一声都是这样念,能如此念,每一声佛号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声音可遍三千大千世界,这功德是如何的大啊!不,不算大,若能“念念相应念念佛”,则十方佛国所有佛都能听到,如此一声佛号,音遍法界,这功德才真的大啊!请大家至心念,若空过时间,太可惜、太可惜!
我们开眼看佛像再闭眼观像,那是观像念佛;我们眼睛睁开时看得清清楚楚,闭眼时也如同睁眼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这叫做“观”。现在我们是持念名号,那怎么样观呢?观就是观照,也就是注意、集中心力;现在观佛号就是指注意听念佛的声音,用耳根观听;如果口念着佛号心却没听到,让佛号跑掉没收摄回来,这就是没有观照、观听。闭眼看叫做观,所谓反观,念佛人将佛号音声听回来,这就是反闻观音,此是用耳根修法;声声佛号听回,此是忆佛念佛。圣号是弥陀佛,耳闻是观世音,忆念是大势至;如此念佛人是取西方三圣为所正观境,正念法应知。
这句佛号是从那来的呢?是从心中来,如涌泉一般由心中自然源源不绝的涌上来。俗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佛号是由心中自然而来,永远没有尽的时候,你一念,它自然就来了。好像井水,你不取用,它不会溢出来;你用它,它也不会干枯的。
“取之不尽”是自性中佛,“用之不竭”是这句佛号的音声可以永远传遍十方;以科学家的证明来说,事实也是传遍十方。如何说呢?就是“指动太平洋”,你把指头朝太平洋一插就有浪的波动延伸出去,由东岸一直延伸到西岸,虽小小一个点的振动作用就可传遍整个太平洋。同样的道理,我们念佛时,弥陀佛的功德是证遍法界,所以这句佛号也是圆证法界,可说这句圣号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圣号。所以我们在念佛堂里念佛,不只是佛堂里的人才听得到,而是在其它世界也都听得到。佛证遍法界,则十方诸佛皆能听到我在这里的念佛声。
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其它地方传来的念佛声呢?因凡夫的耳根所听有限,这就好像聋子,当然是听不到打雷声音的;若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十方世界有什么微小音声听不到呢?而且六根圆通,则耳朵不但能听还能够看、能嗅,也能尝。我们现在不能六根互用,关键在那里呢?是因六根中塞满了六尘,尘不除尽如何能听啊!更重要的是,我们心都在散乱中,要不然就是昏沉愚痴。要使心不散乱,你就当注意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这句佛号既由心中自然而来,所以还是自然而去。你就谛听当下这一句就好了,在这上面站住、钉住、稳下来,百念千念万念都是这个样子,千万不可大意! 《净土百问(7) 》
大安法师开示:
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答:针对这个问题,《净土》2005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玩味,或率意读过,生起异解。据说,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这也是好事,存疑辩论,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
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由此,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然愿往生之心尚存,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或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由于吾人无法把控,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关注平时信愿行的培植,老实念佛,安心念佛,无疑无虑地念佛,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这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迷。
兹举两则佛言祖语用作佐证,令净业行人摆脱无谓之困惑。证一:《大智度论》卷十八云:“摩诃男释王(迦毗罗卫国接任净饭王的国君)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国王难免率兵打仗注),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证知,不以临终一念,而是以平日善法熏习的惯势作为神识的归趣要素。吾人信愿持名,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加持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往生净土有何忧哉!
证二:《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注),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证知,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以佛号未念好,恐不能往生为遗憾。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定救度众生力量的怀疑。是故,经印祖之棒喝,幡然醒悟,作得生想。
综上所述: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浅深,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至于临终能否正念,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我等凡夫惟在“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在“敦伦尽分,系念佛号(第二十愿)”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这样,万修万人去,决非虚语。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至祷!
问: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答:摄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注重摄耳根与意根,这二根摄住,其他四根不摄自摄。摄耳根的方法即是自念自听,念清楚,听清楚;摄意根的方法,是心与声相依,念兹在兹,不让心念外逸。然常口念佛号心向外跑,如是可配合十念计数法,念一句佛号,心里记数一,念二句,心里记数二……念至第十句,再从一至十,如是循环往复摄意根。我等众生初心念佛必定是散乱的,因为无数劫以来的阿赖耶识的妄想种子都会出来,这时要从容静定,妄念来的时候正是做工夫的好时机。就凭这句佛号去收摄妄念,以一句佛号摄百千万种妄想杂念,以一句清净的佛号来澄清吾人垢染的心。这句佛号就像清水珠,投入浑浊的水中,浊水不得不清,这句佛号投入凡夫的乱心中,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在散乱的心念里,要紧紧地抓住这句佛号,不要去注意那些散乱的妄念,只专注佛号。这样旋散旋收,旋收旋散,如人学射箭,渐渐功夫熟练。慢慢地,当你能念佛的心与所念的佛号日渐趋近,在你的念头里面占了主导地位时,那你的功夫算上路了。这句佛号常时熏习内心,凝成强力种子,你就不经意中,亦有一句佛号在涌动,渐趋不念自念。是故摄心方法要从钝工夫做起,一天至少要念一万到三万声佛号,有打佛七的机会来打精进佛七,或昼夜经行念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狂乱的心就逐渐得以降伏。如是净念相继,即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问:有人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能往生东方净土,不是更好吗?
答:净土法门义理境界深邃广大,功德力用无量,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测。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门,率尔出言,皆非公允之论。修弥陀法门何以说是送死的法门呢?念佛一法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疾速成佛,了办人生一大事,同时亦能利益当生。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可以消业障,伏烦恼,开智慧,提升精神品格,家庭和睦,身心康乐,事业顺遂。念佛一法,成佛都有余裕,何况世间福报?然念佛法门确实对生死问题,予以了更深切的关注。净宗也可说是死生的法门,死即是灭,死去的是娑婆世界苦恼的业报身,诞生的是性具的法身慧命,所以念佛往生是吾人生命最辉煌的起点,这就叫文成印坏。所以这个殊胜的了生脱死的法门,就不是敲敲打打送死所能比拟的。修习药师法门,也有种种功德,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也很伟大。如与药师法有缘,依经教供养、诵经、持名、持咒,也应随喜赞叹,丛林寺院做消灾延寿法,就是在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药师经》开示:对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药师如来会派遣八位菩萨护持此念佛行人往生极乐世界。可见药师法门与弥陀法门可以相得益彰。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一法,是千经万论共指,往圣先贤齐趋的妙法,于此宜加瞩意。如与药师法门有特别因缘者,亦不妨依经专修。然净土念佛往生一法,乃佛一代时教结穴归根处。一法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持念弥陀万德洪名,亦可获致修药师法门的功德。吾人宜一门深入,自可一了百了。
问: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
答: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分得较大一块蛋糕而不择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地震、火灾、海啸、瘟疫、战争等灾祸便接踵而至。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烈,吾人当作深度思维。因果报应的法则,在这个时代表现地何等的直白,埋头舔刀上蜜的人呀,谨防刀割其舌。
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在此浊世,宜从厌离心入手,观照娑婆秽土,众苦充满,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对此世间作火宅想,牢狱想,粪坑想。对极乐净土作故乡想,清凉池想,常乐我净想,以安养刹土之乐,回顾娑婆世界之苦,厌离心自然深切。以娑婆世界的剧苦,遥观西方净土之极乐,欣慕心自会恳切。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有此般若正见,就会令吾人在五欲六尘中,获得一种抵御的保护层。如鹅鸭披上羽衣入水,不受水的沾染一样。是故修习念佛法门,般若正观至为重要,尤其是在污染日深的现代,这亦是信愿的本质内涵,敬希净业行人从此痛下功夫。具足厌欣,方能提起弥陀名号如金刚王宝剑,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直透红尘诱惑之魔网,到达极乐莲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