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泡 发表于 2017-10-3 12:59

国庆到处都是人,为啥中国就不把长假取消呢?


  原标题:到处都是人,为啥中国就不把长假给取消呢?
  国庆长假中,很多旅游景点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西湖见人不见桥、站在长城只能数人头这些情况如果持续发展下去,不仅旅客的体验会因为游客过多而变得极端糟糕,更有可能发生旅客滞留事件,甚至发生大型伤亡事故。
  一定得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情况,对此,不管是决策者还是社会舆论都是有共识的。但对于怎么改,却有争论。有人认为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带薪休假,还有人呼吁取消"国庆黄金周"。
  一
  为何即使到处人山人海,长假依然不可或缺?
  文| 刘远举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长假旅游为何人满为患?
  在争论怎么改之前,更应先搞清楚现状的成因。往往成因搞清楚了,措施也就浮出水面了。分析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最好的工具还是研究合作、竞争、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
  自然景点,除了受法定假期的影响,受一年四季的影响很大。我第一次去泰山,是出差到泰安顺便登山一游。当时正值12月,天气寒冷,是泰山一年之中最清淡之时,一路上人烟稀少,从红门买票进山到登顶,总共也就几十个游客。
  第二次则是5月假期,山路上拥挤不堪,缆车要等上一个小时。两次游览感觉决然不同,12月的时候,山顶上零下15度的气温注定了这不是个旅游的好时候,不过清冷的泰山,其人文特质反而更加凸显;第二次则家人一起出游,虽然挤挤攘攘,但也热热闹闹。
  别看这只是个人的一个经历,但也仍能以小见大,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目前旅游景点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是景区的供应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波峰时的压力。现代意义上的景区绝非古人登高望远的古朴山川,一个成熟的景区意味着资本的投入、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辅助设施:交通、水电、酒店、饭店、管理人员、保洁人员、游乐设施、安全设施甚至WIFI。
  这些投入都必然要求回报。这就顺便回答了,为什么古人游遍大好河山无需门票,而今天游遍庐山却需要花1700元。当然,至于价格高低是否合理则是另外一回事。
  根据经济学的常识,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一个景区的接待能力,必然不可能按照波峰时期的游客数量来设计,因为这样设计的话,平日的亏损就更多。那么,一个景区的接待能力如此设计,加总在一起,顺理成章的,国庆长假期间各大景区人满为患的本质就是,全国景区的接待能力不能满足黄金周时的波峰需求。
  第二个问题则是,旅游的本质不仅仅是旅游,而是举家出行或同事朋友一起出行。很多时候,我们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如画美景,更是为了和家人、朋友、爱人共度一段时光。
  而这两个问题就是长假旅游问题背后的实质性的需求与困境。解决办法当然是分流,问题是:怎么分流?



  2、想调节客流,用价格手段行不行?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看起来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让景区自己制定价格,景区自然会在波谷时降价,在波峰时涨价。把旅游需求分散到其他时期,抑制在国庆长假期间的出游选择,让他们呆在家里看书。
  不过,价格措施却存在很大问题。
  现在景区的确可以称为超负荷运转,但某种意义上,这种超负荷运转本身就证明了这是景区的最大接待能力,那么作为一个市场经营者,景区为什么会主动限制自己的超负荷接待能力呢?所以,涨价不会是以游客体验最好为目标比如把泰山限制在1000人登山,而是以景区的最大接待能力为目标,游客的体验仍不会很好。
  其次,由于信息并非透明的,旅客往往在掏钱买票的时候才知道价格,这个时候,在此之前发生的旅途劳累、车费、家人协调出行都成为沉没成本,相比这些支出,景区的费用在考量中的权重就变得很小了,很难立竿见影的起到分流作用。
  简单的说,一家人5口,来去8000块的机票、7天住宿3000块都花了,景区门票一个人涨100,一共多出500块,难道他们不进去?这个时候,进去景区的需求实际上就不是富有价格弹性的,而是缺乏价格弹性的,涨价仅仅增加景区的收入,而不能有效的削弱需求。这并非不承认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而是信息不透明之下市场出现了失灵。



  即便市场化的涨价措施通过几年的执行,价格的信息不对称得到缓解,人们在家中的时候就能准确估计整个出行的成本,但景区门票仍然只占整个出行过程中的差旅、住宿费用的一小部分,更何况国庆是目前的唯一长假,考虑到家人、朋友的协调成本,价格在人们的权衡中占比重更少。
  所以,即便没有了信息不对称,在一定价格范围内,景区仍然是缺乏价格弹性的,价格能发挥的作用仍然很小,而当景区门票涨到了能让他们不愿意进去的程度的时候,却显然失掉了社会公平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每个游客对景区来说,边际成本极小,景区一定会尽力发挥最大的接待能力,这种涨价涨到不让旅客进入景区,本身并不符合景区经营者的愿望,是反市场的。
  所以,指望市场来消灭出行需求是不符合实际的,通过市场价格来调节国庆黄金周出行需求的措施不会奏效。
  最后,即使假设景区以旅客体验为目标,采取高价格措施。在这个措施下,旅行需求在国庆期间被高价抑制,由于这是仅有的一个长假,在其他时段无法协调家人、朋友一起出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出行需求就被消灭了。
  这不但造成社会不公平之感,而且,在当下,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使是穷人,只要他们愿意花钱,绝不该通过措施去抑制他们消费。



  3、建更多景区、带薪休假能否分流游客?
  如前所述,由于景区需求的波峰、波谷之间差异太大;家人、朋友一起出行的需求;以及信息不透明,三个缘故,价格机制在调节长假人流上起不到太大作用。
  那么,在地域上分流,建立更多的景区呢?
  首先,未开发的景区并不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实际上,强行进入未开发的自然景区,往往带来更高的社会成本,驴友、学生冒然闯入山区,耗费社会资源进行救援的新闻并不少见。但开发更多的景区却必然遭遇经济上的考量,开发景区意味着较大的投资,如果按满足波峰需求来布局,全年的经营必然是亏损的。所以,开发更多的景区,以地域分散人群,就目前的国民消费能力来说,并不经济。
  最后一个有希望的办法就只能是在时间上分流,这种时间上的分流不是用价格去强迫,而是凑出更多的长假,制造更多的旅行时间窗口。
  目前,长假仅剩春节与国庆,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固定不变的亲友团聚假期,剩下唯一远程出游的机会就只有国庆黄金周。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的旅游预算,旅行意愿是受多方面限制的,春天出行了,夏天多半就呆在家里了。所以,如果能够有另外一个假期,肯定能起到分散黄金周旅游人流的作用。
  那么,带薪弹性休假能起到这个作用吗?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呼吁带薪年假,但实际上,中国是有带薪年假的。根据劳动法,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而且,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但为什么现在大家却都在呼唤年假呢?
  这是因为,相对而言,一线大城市有较为完善的劳动保护,弹性化的假期还能得到较为完善的贯彻,但在其他地方,特别是一些中西部的小城市,这些弹性化的假期很难得到贯彻。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企业中,员工相对弱势地位,单纯按自己意愿安排假期也就相对困难。那些呼吁弹性带薪年假的人,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对休假的坚持,过高估计了自己在公司面前的谈判能力与强硬程度,过低的估计了同事的竞争欲望即使法律可以保护劳动者应得的权利,保护他们的休假,也无法阻止一个更愿意加班、牺牲假期的人更容易升迁和升薪。
  所以在现实中,协商带薪休假的日期是很困难的,在有些地方,甚至协商休假都是困难的,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呼吁带薪年假,因为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中国已经有带薪年假。
  因此,即便有带薪休假,实现这种带薪休假,或者灵活的与家人、朋友协调一致的休假时间的成本依然非常高。两个家庭,或4、5个上班的人一起出游,协调假期一致的高成本、高难度往往让出行成为泡影。



  4、为什么我们还离不开长假?
  而长假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全国一盘棋的长假制度等同于全国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停摆。由于很多商业、生产活动都停滞了,单个企业即使不放假,员工创造价值的效率也大大降低,有些单位甚至无法运行。
  这个时候,虽然企业损失最大,但给员工放假,对企业来说,却是机会成本最小的。所以,长假的设置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以国家名义,代替劳方与资方谈判假期,通过全国停摆的方式,降低企业放假的成本,同时,给企业更大的放假压力。
  这样的局面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实际上,带薪休假不会导致全国性的经济停摆,不但员工休假更方便、更人性化,而且对企业创造价值,整个国家的GDP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在现实中,带薪休假却很难顺利实现。所以,虽然长假对企业和员工而言都不是最优选择,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却是唯一的次优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解决劳动者权利之前,带薪休假,很难给国人一个完美假期。而劳动者权利,除了国家政策与法律的完善外,更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劳动力价格、中国人对劳动、金钱、假期的认识等长期问题。所以,在短期之内,恐怕还是只有长假的方式最为现实。对当下中国而言,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氛围问题。
  长假带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协同效应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由于假期同步,不但刺激了家庭、朋友结伴出行的可能,旅游人数也上升了,增加了消费,而这也是长假的重要目的。
  当然,这种方式本来就意味着廉价廉价的劳动者权利、廉价的放假机会成本、廉价的劳资协商成本。在这一系列廉价下,当然就是一个廉价的旅游,一分钱一分货,不那么完美的假期就几乎注定了。这种不完美实际上是一种租值耗散。既然休假的成本被降低了,堵车、事故、人山人海,垃圾成堆等,就成为了游客额外支付的一种成本。
  不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一些技术性的手段仍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休假体验,比如,通过网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预订,以及人数公示,帮助游客提前制定自己的旅行计划,避开人流。实际上,当人们避开热点的时候,也有助于新景点的开发。
  同时,也可在网上公布经过审核的景区门票、票内票、为每一个收费点配置相应的条码,游客在景区内随时可通过扫描条码,查询景点门票是否合规。
  二
  陈如为: 取消一年"三长假"乃大势所趋
  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时间、金钱和景点。中国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大发展,可能还要加上第四个因素如何避免现行的一年"三长假"(所谓的"黄金周")期间数以亿计的游客给交通、旅店、景点造成的无法承受的压力和负担,或曰"人满为患"因素。
  文|陈如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语智库"(ID:huayujunshi),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继续高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少。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和迎接新的挑战,可以从合理安排法定假期开始。
  一是更新观念,厘清节假日的概念,区别对待。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法定节日,如圣诞节、元旦、国庆日,以及各国各民族传统节日,等等,并规定为庆祝或纪念这些法定节日全国放假。这些节日是不能变动的,人们不可能提前或推迟过这些节日。但是,假日,包括周末的两天假日,是可以变动的。实际上,早在改革开放以前,为了缓解用电高峰、交通高峰等各种难以通过其他办法缓解的矛盾,我国大城市的企业曾部分实行过轮休周日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人们经常听到张三说他们厂休息星期一,李四说她们厂休息星期二,王五说他们厂休息星期三



  笔者建议取消现行的一年"三长假"休假安排。它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可谓"杀鸡取卵":除了对交通运输、饭店旅馆、旅游景点造成瘫痪之外,游人也实现不了旅游最原始的目标增进身心健康。现在许多人排队三四个小时也看不到一处景点,上山下上人挤人,几乎前胸贴后背,到处都是人,连上厕所都没有机会,不少成人因此准备尿不湿。这样的旅游业怎么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取消"三长假"后,遇到节日该休那一天就休那一天,即便遇周六或周日也不另外增加假日(一年中这样的概率很小,其他国家的法定节日遇周六或周日也不另外增加假日)。中办和国办也不用再下发关于节日的休假通知。至于包括周末在内的假日,国家可把安排休假的权利下放给各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出原则性要求后,让它们自行安排。这个原则要求就是:各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要把人力资源分成七等分,每天七分之五的人上班,七分之二的人休息;同一个岗位上的雇员,允许互换假日休息。
  此举对促进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意义是:平分游客(特别是短期游客)资源,避免出游高峰,节省游客的排队时间,保护旅游景点资源,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退休后经常去北京市内和郊区的旅游景点,发现即使在旅游旺季,周一至周五游客也并不多,一到周六和周日游人则倍增,节日则人满为患。此举还可以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其作用可能远远大于北京等大城市的私家车"限行",同时可以增加零售、服务业的营业额。
  二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确保每个劳动者都能利用假日或假期旅游的权利。
  互联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5%的在职职工确认,其所在部门、企事业单位动辄加班,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的部门和单位几乎每天都要员工加班,第二天也不让补休,甚至周末还要正常上班。员工敢怒而不敢言,因为现在工作难找,担心若发泄不满,顶头上司或老板会将其解雇。



  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偶尔通知雇员加班是可以理解的,但每周不应超过一次,加班后要给雇员补休。经常加班说明该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失职,现在那么多人找不到工作岗位,你为什么不招收员工?是不是有关部门或企业领导想学资本家刻意少用人减少成本?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和平年代,不能允许普遍性地经常加班现象存在,因为这是明目张胆地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对这种违法现象依法检查、监督,要鼓励并支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员工控告有关部门或其法人代表,法院要依法惩处有关责任人。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彻底兑现其许诺的"带薪休假计划"。尽管政府已允诺多年,有的政府部门甚至发了红头文件,但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并未执行,理由是都还没有执行,相互观望。中国有个传统恶习,就是知错不改,寄希望于法不责众,民间如此,政府部门亦如此。如若不想兑现,当初何必许诺?今日若再不兑现这个并不难兑现的承诺,政府的信誉将因此而大失,太不值得。
  如果政府兑现其许诺的"带薪休假计划",可同时提出要求,这个计划在旅游淡季执行。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每年组织安排有突出贡献人士的"奖励性集体休假",也应放在旅游淡季实施。美国就有类似做法。比如,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规定,公司优秀员工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乘坐公司国际航班旅行,但必须是在有关航班有空座位的情况下。有的优秀员工为此连等数天,往往在登机口等到飞机快起飞时才能等到空座。这些优秀员工并不抱怨公司的做法,他们说,没有空座说明公司获得最大利润,里面有自己的一份。
  三是取消全国所有学校的寒暑假制度,把总共约两个月的寒暑假平分到全年12个月休息,即每个月5天。加上每月还有4个周末,每月共有13至14天的假日。
  关于取消所有学校寒暑假制度的设想,最初是由美国专家提出来的,其初衷是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他们提出该设想的依据是:100多年前设置的寒暑假制度原本是农业社会的产物,特别是暑假期间,正值农忙季节,学校给学生放假是让他们回到家庭农场帮助父母干农活。而今美国早已不再是农业社会,其他部门也没有寒暑假制度,教育部门为什么还要实行完全没有必要的寒暑假制度?由于假期太长,学生们回到学校时,早把上学期所学的东西忘得精光,不如把寒暑假平分到一年12个月中,每月最后一周放假,让学生自己复习总结当月所学的知识。现在美国部分12年级学校(初中、小学)在试行这个制度。
  这个做法应当也适合中国学校。它除了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还有助于促进中国旅游业大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总数约为24亿人,加上这些学校的教师和员工,总共可能近3亿人。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如此众多的人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平分到12个月里,会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暑假期间的旅游高峰?会在多大程度上为旅游淡季增加客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庆到处都是人,为啥中国就不把长假取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