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三)——《农家院里的洋媳妇》
http://stock.sosg.net/attachment/2_1_349901be987ceb3.jpg农家院里的洋媳妇
1997年6月28日,努内依依惜别父母,和丈夫一起,带着7个月大的一对女儿,行程1万多公里,来到了邓忠刚朝思暮想的故乡。对于努内来说,新生活的艰辛从莫斯科开往沈阳的火车上就开始了。整整7天7夜,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夫妇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两个孩子发烧了,哭个不停,我和忠刚用被单当摇篮,哄她们睡觉。每天晚上我在厕所洗尿布,晾在火车的把手上”。回忆起火车上那难熬的时光,努内连连感叹:“简直太恐怖了!” 8,“到大连的时候,我看到美丽的城市,以为到家了,特别激动,然而忠刚却又带着我上了船,来到了威海。看到威海干净漂亮,我想这应该是他的家乡,内心很欢喜。然而,我们转乘的汽车却始终没有停下,越开越远,越开越荒凉,看着窗外破旧的房屋完全不像我想象的模样,我的心越来越凉。这时候,我看见一个村子,预感大概就是这里。哎呀!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下可完了!”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跟亚美尼亚人截然不同。在山东荣成市崖西镇詹家庄村,农民们世代务农,从来没有见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对于努内的到来,村民们都感到很好奇。“到这里的第一天,很多邻居扯着我的黄头发,闻一闻说,这是不是真的?他们还捏我身上的肉,说你看她皮肤多白啊!这种行为在我们亚美尼亚是很不礼貌的”。虽然邓忠刚一再解释这是邻居友好的表示,但是骤然面对完全陌生的风俗礼仪,努内还是觉得很不习惯。
回想起努内刚到农村时闹的笑话,邓忠刚忍俊不禁。“她不知道我们家的大锅是干嘛的,我只告诉她下面可以烧火。第二天早上我妈妈气冲冲地跑来找我,‘快看你媳妇干嘛呢!’我出去一看,努内正在锅里洗衣服。她说她找过了,没有洗手间,看锅这么大,一定是用来洗衣服的,就烧了水直接洗衣服了。”
初到詹家庄村的努内,内心充满了失落。一连几个晚上,努内对着空荡荡的屋子独自流泪。“她自己在那儿坐着,听她从亚美尼亚带来的几盘磁带,一边听一边哭,我当时感觉好像是骗了她一样,挺对不起她的。”邓忠刚满怀歉意地看了妻子一眼。“我当时真的很绝望”,努内说。新家的炕是硬硬的,灯的开关居然是靠拉扯绳子来控制。不会汉语的努内当时只会说“好”,别人问她什么,她都回答说“好”。村民们见面打招呼都说:“吃了吗?”努内觉得很奇怪,她问邓忠刚:“为什么我们天天都吃饭,见面还要问‘ 吃了吗’?”
努内的好友告诉记者,刚学做中国饭菜,努内常常分不清味精和白糖,经常在熬的粥里搁味精。“蒸馒头的时候,她以为烤面包呢,锅里也不放水,全烤糊了,大锅都烧红了。”农忙的时候,努内也帮着一起下地干活,不懂农活的努内只会出力气拉犁,晚上回家肩膀都是肿的
努内和邓忠刚就这样在山东荣成农村扎下了根,日子长了,努内越来越想念远在亚美尼亚的亲人。5年以后,努内终于拨通了亲人的电话,“头3次通电话,我都不能说话,一直在哭,喊着妈妈爸爸哭”。尽管如此,努内和邓忠刚的感情在村里还是出了名的好,“两口子从来不吵架,努内也勤快,忠刚又体贴”,村民们对于这桩他们原先并不看好的异国婚姻赞不绝口。
在较为偏僻的詹家庄村,说起努内的为人处事,村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不约而同地夸道:努内的人缘好,待人接物热情,给人帮忙尽心尽力。村妇宋健丽告诉记者,她曾因农忙需要,急需买一台手扶拖拉机,“我手头钱不够,就试着向努内借钱。努内马上拿出准备买小鸡的3000元,送到了我家,还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你们不要急着还钱,千万不要见外。’我又惊又喜,半天说不出话来”。努内和邓忠刚养了1万多只鸡,小两口每年都把多余的鸡粪一点不留地分给邻里施肥;遇到村里有人结婚、生孩子,努内都会提上一篮子鸡蛋前去贺喜;村里的人上她家串门时,努内爽快地端出水果、点心来招待客人,并像普通农妇一样同他们拉家常。
从没干过农活的努内,一切从零学起:耙地、播种、除草、割麦子、扒花生、搭鸡棚、拌饲料……这些农民们习以为常的劳动,把努内累得腰酸腿痛,她的手脚磨出了老茧,嘴角上火生出了水泡。如今,除了经营咖啡馆,努内偶尔还会替俄罗斯人当翻译挣点钱,夫妇俩也琢磨着做一些中亚贸易,生活越来越美好。努内的两个双胞胎女儿已经9岁了,见过的人都夸这对姐妹像“小明星”。努内在讲述这些的时候,邓忠刚总是时不时充满爱怜地看妻子一眼。努内之所以会在艰苦的生活中坚持下来,是因为有一种源于爱情的神奇力量做支撑。就像努内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他的爱,我可能早就回亚美尼亚了。”
现在的努内和爱人邓忠刚共同经营着一家咖啡馆,过着清贫和幸福的生活。努内说不管生活有多大的困难,她都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不后悔自己的当初的选择。
《农家院里的洋媳妇》主人公邓忠刚、努内一家(杨一九摄) 国外女郎原嫁到中国农村,实属不易.
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缘千里能相会吧.
呵呵,祝福这对有缘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