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凶悍7 发表于 2017-6-9 09:17

探访勾漏洞:勾漏甲天下

      古朴沧桑的葛仙祠
勾漏洞天素有“南方黄山”之称
巨幅题壁“勾漏洞天”刻于唐末时期
徐霞客夜宿遗址
勾漏洞最古老的建筑碧虚亭。       勾漏洞,位于圭江北岸,道书上称之为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据《辞海》条目记载:“这里的溶洞勾曲穿漏,故名勾漏。”宋本《方舆胜览》记载:“勾漏甲于天下。”       勾漏洞流传着葛洪炼丹修道、著书立说、得道升仙的传说,也因为它毗邻圭江,成为历史上往来于这条“海丝路”上的文人墨客、武人将士、商贾旅人抒发情怀的场所。勾漏洞至今保留下来的书法碑刻有120多幅,它们见证了圭江流域历史上文化的鼎盛,也彰显了勾漏洞传播道教文化的历史地位。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海丝路”上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节点。       结束了北流铜石岭冶铜遗址的采访后,玉林晚报“海丝路”采访组溯江而上,来到了北流勾漏洞风景名胜区。登游勾漏,寻觅仙踪      勾漏山位于北流市城东5公里处国道324线玉梧公路旁,南依圭江,拔地擎天,雄姿灵秀,岩奇洞幽,相传为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故素有“南方黄山”之称。       采访组慕名而至,得到了勾漏洞景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景区安排了讲解员徐女士全程陪同采访并作讲解。       走进景区大门,迎面矗立着一尊石雕,那是传说中道教人物葛洪的雕像。“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人称‘小仙翁’。相传他曾为勾漏令,在勾漏洞炼丹得道成仙。这里不仅有北流人为了纪念他而建造的葛仙祠,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历史传说。”讲解员徐女士介绍。       前往勾漏洞摩崖的路上,有一片小草坪,一块石碑上刻着“徐霞客夜宿遗址”。“这里也是勾漏庵的遗址,当年徐霞客来到北流时,天色已晚,于是就夜宿在勾漏庵。他在这里住了两晚,写下了6000字的勾漏游记,还绘了一幅勾漏山图。”徐女士说。       走过徐霞客夜宿遗址,穿过一条林荫小道,便来到勾漏洞观景平台。这里视野开阔,可遥望黛色群山。观景台右侧是3株大榕树,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左侧有一间仿古的房屋,门上有联“收远名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此联出自葛洪的《抱朴子》一书。”徐女士说,从这里可遥望对面的望夫山。       拾级而上,迎面就是勾漏洞洞口。但见洞口门额隶书“勾漏胜景”四字,典雅古朴。题字出自当代女书法家于立群,题写于1965年。洞口有门联“勾穿四洞迎新客,漏曲三更待故人”。据介绍,这是原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罗立斌所题,并由广西著名书法家李雁书写。       入门后,左侧是一座古朴沧桑的古祠,即有名的葛仙祠,建于清朝光绪29年(1903年),供奉的是道教名人葛洪;右侧则是碧虚亭,据说是勾漏洞景区内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原名“绦尘亭”,始建于清朝雍正7年(1729年)。       过了碧虚亭,迎面是一方巨幅题壁“勾漏洞天”,字体苍劲雄浑,据传刻于唐朝末年。洞前有3座大石,上面雕刻着“勾漏洞”3个大字,高丈八,颇有气势,据传刻于明朝永乐年间。       左侧就是有名的勾漏洞摩崖石刻,但见沧桑的洞壁上点缀着各类石刻。走进这里,犹如进入石刻的世界,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勾漏之奇,不仅在于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其自然的鬼斧神工。勾漏洞由宝圭、玉阙、白沙、桃源四洞组成,全长1000多米,洞内石灰岩经亿          万年的溶解变化,构成勾、曲、穿、漏的特点,石钟乳形成天然图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让人真正体验感受到它的奇绝之处。       洞内还有葛洪的画像,有丹灶、石盆、石床等,还有丹童沐浴的奇观,这些景致给勾漏洞平添了几许神秘的“仙气”。名洞宗师,交相辉映       勾漏洞,道书上称之为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洞里至今仍保留多处炼丹的遗迹,不少题壁诗也都谈到葛洪当年在洞中炼丹的故事。神话传说给这座名洞增添了一抹神奇色彩,因而自唐宋以来,这里就是一处道教圣地。       据《北流县志》,葛洪任勾漏令期间,“薄赋省刑,民咸诵之”,民间更有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传说。勾漏洞口的葛仙祠年代久远,旅人纷纷慕名前来瞻仰祭拜,可见葛洪在当地道教文化和医学传播中的巨大影响。       “葛洪是中国十大名医之一,他在勾漏洞著书立说、修道养生、治病采药、炼丹,为百姓治病,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重。”讲解员徐女士介绍,相传宝圭洞是葛洪羽化成仙之处。       在桃源洞有一景:丹童沐浴。这个“丹童”就是葛洪的徒弟黄野。相传葛洪升仙时,派黄野到罗浮山送还经书,叮嘱他一定要准时回来。谁知黄野误了时辰,回到勾漏洞时,葛洪已升仙离去,只见葛洪留言:“只因黄野来得晚,留与罗浮作地仙。”       圭江边有一座山叫望夫山。当地民间传说中,这名望夫女是葛洪妻。相传葛洪得道升天,其妻鲍姑也要跟着上天。葛洪用一根红线把鲍姑拴牢,并叮嘱她千万不要睁开眼睛。升到半空时,鲍姑听到耳边风声呼呼,偷偷睁开眼睛向下一望,红线便脱开了,她掉落至圭江边的石山上,年复一年盼夫归,最后变成了一块望夫石。       至于葛洪为何要选择勾漏洞?岭南之地自古盛产丹砂,其中又以容州、邕州、宜州、桂州、广州等地最为著名。而汉唐以来岭南最大的冶炼基地就在容县西山和北流铜石岭一带,距离勾漏洞不远,加上圭江水运又发达,中药材在这里转运各地,因此成为不少追求仙道的人慕名而来的原因。勾漏山一带可提供充足的炼丹所需的丹材,葛洪就是因“闻交趾出丹”而“求为勾漏令”。此外,《道书》贵逆水。圭江具有扼握逆水的地理优势,正好迎合了道教的需要。或许正因此,北流勾漏山成为葛洪、黄野等求仙问道之人向往之所在,从而成就了勾漏洞在道教文化传播中的历史地位。声名远扬,桂东之胜       自唐宋以后,勾漏洞访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谪宦、名人,而“名人效应”又促使勾漏洞声名远扬。他们在勾漏洞游玩时,或感时伤怀,或惊叹勾漏之神奇,留下了大量石刻。       在到过勾漏洞的名人中,最早的要算东汉的王符,现在勾漏洞入口的石壁上还有“王符弹琴处”的石刻。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著有《潜夫论》。他途经北流的行迹,显示出东汉时中原文化已进入北流大地。此外,勾漏洞还有唐代名将李靖的《上西岳书》碑。南宋抗金名将李纲罢相南游,经北流时入洞题诗“只恐仙山嫌俗驾,未容归客卧烟霞”,表达了他虽处江湖之远、犹存报国之忠的高尚情怀。宋人吴元美被秦桧诬害贬谪,编管容州,于容州大开教化,其慕北流山水,在勾漏山流连忘返,作美文《宝圭十洞记》。当地人建勾漏书院纪念他,该书院是广西最早的书院。      1637年,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曾夜宿勾漏洞,游洞探险,并在游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周围山、洞的情况。在描述勾漏洞之风物奇异时,他不吝溢美之辞,期间还绘了一幅勾漏山图。      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葛洪“求为勾漏令”,并在勾漏洞炼丹布道,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由此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包括道教文化、医学等已经融入到岭南社会底层,为普通百姓所接受。      “魏晋以来负盛名,洞天勾漏自天成。”勾漏山浓厚的人文气息、丰富的人文景致、厚重的历史底蕴、悠久的道教文化传承,使之成为自唐宋以来圭江文明繁荣的一个标志。

易聪之 发表于 2017-6-11 06:41

更正:巨幅题壁“勾漏洞天”刻于唐末时期
————是大大的错误,那里写的是郭沫若的手书,六十年代 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勾漏洞:勾漏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