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发表于 2012-3-19 13:10

爱心骑行,与爱同行“给蒲公英之家的留守儿童带去问候”

图/文 英帕尔   蒲公英之家坐落于在北流大里镇小马小学,收留在那里的14个孩子,总有一个梦----希望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蒲公英之家还有来自远方的几个支教志愿者,他们也是这个时代可敬的人。    这周星期天,让我们一起行动,带上书,文具,玩具,或衣服一起去给他们带去春天问候和祝福。“我们希望那些孤儿和贫困儿童能健康快乐成长,更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后会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爱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颗种子,如果能在更多人的心田萌芽生长,这股力量会更强大,也将是社会之福、国家之福。    个人有没有爱心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有的人虽然不能捐款捐物,但是以自己的行动帮忙或是做宣传也是爱心的一种体现,而且关注认同他们的做法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支持。   早上8点30分,虽然有点毛毛雨,地板湿湿的,十几个车友早己在车店集中,风雨无阻随时出发!

支持 发表于 2012-3-19 13:11

从去年9月开始,来自新疆沙湾县的李亮甘愿放弃家中的的优越环境,远赴广西玉林北流市大里镇小马小学义务支教,这一切,只为圆他的“蒲公英”之梦。
26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远在广西的李亮。
    李亮今年26岁,是家中独子。初中毕业后,15岁的他考入石河子电大学习幼儿教育专业。
    “当时我没有太多想法,只是喜欢孩子,喜欢当老师。”李亮说,结果,一进校门才发现,学习幼儿教育的男生实在是太少了。
    17岁时,李亮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沙湾县一家幼儿园。“我当时是沙湾县惟一的男幼教。”李亮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有时像孩子们的爸爸,有时像孩子们的大哥,那种感觉让我觉得责任重大。”
    为了拓展自己的教学范围,喜爱写作的李亮在教学之余开始实施“作文教学”法。“其实,就是教小孩子写作文,提高孩子们的思辨能力。”李亮说,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尚不懂得写作的含义。后来,一些左邻右舍把自己上小学及初中的孩子送到他家里,让他帮忙教孩子们写作文。
    就这样,李亮的课堂时而在幼儿园,时而在家中。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六七年,直到他频频从电视上看到支教老师的新闻后,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冲动,“我觉得,那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式”。
    去年2月,通过支教网,李亮联系到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西壕小学。他向母亲隐瞒了没有工资的实情,于去年2月中旬,拿着自己的3000多元积蓄,乘火车来到了那所学校,开始他人生第一次支教经历。
    在李亮的QQ空间里,记者看到他用手机拍下的那所农村小学的全貌,垂着白布帘的校舍、破旧的桌椅、简陋的运动场……
    在甘肃支教的日子里,李亮说,他见识了什么叫贫困,“那些孩子,别说是学习用品,甚至连吃穿都成问题,我把随身带来的钱都捐给了孩子们。”李亮说,他还撒谎向母亲借了2000多元,全部捐给孩子们,主要是买学习用品。
    去年7月,因当地配了支教老师,李亮离开了那所小学。回到沙湾时,他身上剩下的钱还不到10元。
    两个月后,李亮通过一家公益组织——“蒲公英之家”,联系到了广西玉林北流市大里镇小马小学“蒲公英之家”。
    “蒲公英之家”是一个由爱心人士筹资组建的非营利性、纯公益行为的民间福利机构,旨在为孤儿及贫困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成长的基本环境。这一次,“蒲公英之家”为支教老师提供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
    去年9月21日,李亮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前往广西的列车。刚刚到达广西玉林北流市大里镇小马小学“蒲公英之家”时,李亮和另一位支教老师受到了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
    李亮负责该校一至五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同时,他还负责学校14个孤儿的一日三餐。在家里很少做饭的李亮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饭,并对此乐此不疲。
    据记者了解,李亮平日在授课之余还教孩子们新疆歌舞。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干爹”。
    李亮说,最让他开心的是,14名孤儿中有5名孩子学习成绩近半年提高了许多,“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没有白费”。
    这个学校有250多名孩子,李亮的心随着支教经历的延续和孩子们紧紧相连。支教之路究竟会走多久,李亮说,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内心里却希望越久越好。
                                          摘自 天山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心骑行,与爱同行“给蒲公英之家的留守儿童带去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