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兴宾区各个乡镇名称的由来
很想了解来宾的文化,对于周边地区的一些地方的名字,有时候会有点疑问,比如讲, 良塘七洞 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石牙乡我怎么这样称呼,如今在网上找到了答案,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了解。让大家增加对我们来宾的认识吧!都来看一下吧!来宾县——唐天宝二年【743年】,原属于严州治下的怀义县被改名为来宾县。县府衙门就设在由武东村向偏东方向不到一里地的地方。唐朝笑面虎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下笔道:来宾“在都泥江北,来宾水东,故以为名”,可见来宾县的大名是以其地处来宾水以东而得名的。来宾水是哪条河?它就是现在的北之江也,位于今之兴宾区的西北面。
来宾镇——来宾县和隔壁的迁江县在1952年曾经哥俩好的进行了行政区划的合并,县府机关于1956年4月由城厢街迁至水落村地新建新城,县城定名来宾镇。水落村就在来宾火车站的东面。
迁江镇——唐贞观五年【631年】开始设州建镇,迁江镇曾叫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治。原址曾迁往瓦山村【今名雅山村】后又迁回。因为在江边屡屡迁徙,烦死人啦,故在废州立县时索性更名为“迁江”了。
凤凰镇——位于县境北部,离今之柳州边界已不是很远了。它紧临凤凰岭下凤凰村,凤凰凤凰的叫起来顺嘴和溜口,属性就起名凤凰镇了。
北五乡——位于县城北部,凤凰镇的西北面。相传元至元十八年【1282年】始居的大老板化了一百五十两银子买地建村,故名“佰五”,佰五佰五,有点二百五神经兮兮不好听,就取谐音“北五”了。
良塘乡——位于县境中部,今之兴宾区的西北面。据传因原村西南莲花山水溢至此积蓄成塘,塘内水草丛生形成沼泽,后经排水改田造地,当地壮人称沼泽为“浪”,故名浪塘,浪塘浪塘,浪得水太多了,就简而化之名曰“良塘”多简洁。
七洞—— 三农民造反起义的策源地,该乡位于县境北部的北三江边,曾名律街,约于清道光10年【1830年】更名“七洞”。七洞圩旁的北三江河段有甘朝岩、兄岭、龙桐、牛腊下甫、牛腊村、钟山、那胡、山弄莉等七个岩洞分布,洞中有水溢出汇入北三江中,据此而得七洞之名。
桥巩乡——位于县境中部的红水河北岸,在今之兴宾区的西边。约于清道光10年【1880年】建圩,因圩东有座古石孔桥,壮话叫“桥巩”而得名。人体穴位有叫桥弓穴的,手法上也有推桥弓的,桥巩桥弓叫的多么地撞僮壮啊。
石陵乡——位于县境西南边缘的柳邕公路上,明洪武14年【1381年】前已有石陵圩,该圩西南有一池塘,塘中块石林立,塘边原有一庙,据说先人到该庙求雨得雨、祈福福至,极为灵验,故名“石灵”后演变为取其谐音“石陵”作地名。信命相祈祸福的连锁或传销分子,不妨去领教一下。
大里乡——位于县境西南边缘地带,先人约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从山东省迁移至此建村,是时人多姓李,以姓氏而取地名为“大李”,后外人因见“大李”其地地处群山丛中,属于山里,遂取“李”的谐音作地名,故有“大里”此名。凡李姓连锁人,“连”得累了,不妨到大里的群山里,寻根问祖逍遥一下。
平阳乡——位于县境西部的边缘山区,清代之前即已建圩,因圩地宽阔平坦而取其名。
溯社乡——位于县境西北角红水河的石山区中,先人约于清康熙21年【1682年】于今红河渡口处建村并立“社王”,当地壮语称渡口为“溯”,而此“溯”临近社王之下,故名地名为“溯社”。 陶邓乡——位于县境南部,约于明崇祯16年【1643年】陶、邓两姓氏人到此建街而得其名。
小平阳乡——位于县境南部,因圩场一带地势平坦而取此名。
五山乡——位于县境南部,因境内有狮子山、大甲山、龙船山、茫山、牙山等五座大山而得名。
三五乡——位于县境中南部,相传该地圩场过去只有春节前三至五天之内成圩而以此得名“三五”
良江乡——位于县境中部,先人因圩场北面有个冬暖夏凉的凌水名叫“凉江”而取圩名为“凉江”,后渐演变为谐音“良江”
城厢乡——位于县境中部,别名老来宾,又名厢里,原为县治,故名城厢。
蒙村乡——位于县境东部,因圩场最初为蒙氏创建而名。
寺山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迁移到此定居,圩场紧挨在金峰寺山脚下,因此原先曾名“寺脚”,后称“寺山”。
石牙乡——位于县境东南角,先人因村旁山石多似牙形而取其名。
南泗乡——位于县境东部,据传圩场于清代曾由本乡云南村迁到此处,1941年再度迁来。原址云南村边有条小河自南向北流过,人们既恋旧址,更恋新居,为寄托对故地的眷恋情思,便将新址名为“南泗”(“南”字取自原村名,“泗”即河水之意)。
正龙乡——位于县境内东北部,据传当地“龙脉”自扇山经圩场穿越红水河往蒙村,而此圩地于“龙脉”正中故名“正龙”。
高安乡——位于县境东部。该地旧名“高案村”,原地势较为低洼。清道光19年【1839年】5月间红水河暴涨漫没该村,村民迁居地势较的今址之上始得安宁。后据此更名为“高安”
大湾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因大湾圩位于红水河大转弯处河岸边上而得
地如其名{: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