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发表于 2011-12-7 01:18

博白各大姓氏来源

博白县正式分疆置吏,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今已有1375年的历史。《旧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置南州,领博白、郎平、周罗、龙豪、建宁六县。六年(623年)改为白州,博白,州所治。

刘姓: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女子徴侧、徴弐反叛,光武帝使伏波将军马援讨之。师经博白县境,在浪平开辟陆路鬼门关口,开通荆州至象州、贵县、兴业至博白出南流江入海攻交阯的山路,疏凿南流江马门滩,北戍滩,以通水道。平定交阯叛乱之后师旋,副将军刘隆在北戍滩病卒,舆榇还葬于博白水鸣墟头,其后裔即在水鸣墟头住下守墓,今成刘村。





庞姓:

南州剌史庞孝泰,原籍河南人。少以忠义自许。唐武德六年(623年)春,南越州剌史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反叛,遂攻姜州,合州剌史宁纯引兵救之。唐武德八年(625年),钦州总管宁长真正式参与反唐,并与高州首领冯暄等曾一度攻陷姜州驻地封山县城,后被白州剌史庞孝泰击败。孝泰累积战功,援卫将军。龙朔中以左骑为辽东道行军总管,与苏定方,程名振等征高丽,率领南兵逼近蛇水,盖苏文来攻,手杀数十人,兵力少,屈死之。《舆地名胜志》载:“将军洞在博白县南三十里,洞凡三重……石壁上刻’南州太守领将军庞孝泰‘十字”。清道光县志载:“唐辽东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墓在云飞山。”庞孝泰即为粤桂公认的庞姓始祖。

徐姓:

北宋任宣教郎白州长史.卫国公的徐噩,其先祖为江西省洪州人,五世祖名申,唐中和中(881-884年)为邕管经略使,卒于官.其子遂家居白州.徐噩笃行好学,精易义,癖嗜左国著作,多奇语.与李时亮,秦怀忠同登乡荐。皇佑中,宋仁宗诏噩讨伐邕州侬智高叛乱,引兵至函阳征战大捷。复历战至金城驿,叛兵大聚,援兵不断,死之,赠大理寺丞。清道志县载:“宋大理寺寺丞徐噩墓在县东凝雾山。

李姓:

据清乾隆年间修篡的博白《李氏族谱》载:“始祖李南英,北宋河南仪封县人,康定元年(1040年)庚辰科进士,宦游白州,晚年占籍南昌(属白州所辖之一县),其先辈居江西省吉安府。南英生子李时亮,时亮宋天圣二年(1024年)中举,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登章衡榜“榜眼”,任廉州知府。熙宁年间(1068-1078),交人犯境,时亮陈述平边十策,又疏时政得失五十事,宋神宗皇帝嘉纳之。累官至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金绯鱼袋,封开国伯。时亮文才过人,尤长于诗,与陶弼同官,有庚和诗,著有《李陶集》。李时亮生四子。其中念一、念二、念三,兄弟三代奉父命讨敌寇,守大王关,由于援兵来迟,俱为国捐躯,同葬于那林乡大平山。念一公支系现以居于博白、东平、龙潭及合浦、广州化州、吴川县各处约14万人。念二公支系发居博白县城厢、亚山、旺茂、那林、浪平、江宁等处,约3万人。念三公支系发居江宁、那林、永安、绿珠、亚山、浦北、平睦、小江、寨墟等处,约3万人之多。念四公支发居博白、东平、火甲、文地等处,约2万人。其著名后裔有李隆[曾任中共广西省(自治区)统战部部长];李育筹(曾任广西统计局局长,广西自治区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跟随李南英入博的还有其弟李南图,生子海亮,现发居于博白、那林、浪平各处。

张姓:

清道光十二年修篡的《博白张氏族谱》:入博鼻祖张宗广,生于北宋,诰封朝议大夫,崇祀大宋城内。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终葬博白通津堡双角岭。公生三子,长子京伯,登文榜。次子荣伯,即博白张姓始祖。三子文伯,四子监元。二子荣伯于宋皇佑元年(1049年)中进士,宋仁宗皇佑二年任琼州府别驾。解驾归田地时,路经粤西,见白州之山川秀丽,地广人纯,于嘉佑末年(1063年)与父宗广、兄京伯、弟文伯,同迁博白东巷口开基。荣伯生三子,长子靖轩,其后裔居丰门、龙潭田面、白石水、博白上街、浪平鸡冠坪、顿谷横岗塘、望牛塘、马珠石等处。次子靖安,其后裔居文地岭,径口埇头、白树尖岭、垌尾、茅坡、多湖等处。三子靖逸,其后裔居大利上包、官垌、历山、上街竹围屯、巷口、旺茂民丰、珍珠岭、双凤爱国、水鸣六白等处。其著名后裔,有我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新加坡、泰国大使张九桓;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达明;北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九先。以及张祖贵(曾任中共北流县委书记,广西地质局党组成员)等。

秦姓:

据明成化二年博白《秦氏家谱传记》载:秦氏之姓为天水郡者……吾宗之先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由秦安民公仕宋,为昌化郡宜伦县廉州合浦尹,卒于官.二代子九官落籍合浦,授吴州文学,未士而卒。三代子为国子监学录秦湿,朝奉公徙居白州,置盆鳞乡(今属东平)横塘、急水、福山等处田业,立业开族,生子四:怀忠、显忠、佳忠、仕忠。俱仕宋为显官,长怀忠,宋嘉佑二年与李时亮同榜进士及第,任容州督宁远军务,充经略安抚使,其后裔复迁合浦。次显宗任知县;三佳忠任县尉,二人游浔柳不返。四仕忠任本邑司法迪功郎,居白州,由是著衍族人于两粤。

陈姓:

据清嘉庆年间的博白《陈氏族谱》载:陈氏浙东世系,始自铁垄。第一世仁荣,赋郡司马,自河南颖川始迁铁垄。十世陈均正为宋大观进士,吏部尚书,始迁浙江天台县,为天台第一世。浙江天台第四世陈崇礼为入博始祖,由宋乡进士初仕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继任广西欎林太守,又任广东雷州府通判。到任年余,终于雷州衙。七子扶柩由海道经廉州沿南流江到达博白求恩绿珠江水口,土名绿珠坡。时因元兵南攻,兵戈阻路,遂安葬于博白城西六阳岭。诸子及从眷则寓居博白县城背坡、江南村。长子(五官祖荫)中进士,授登仕郎,仕宦广东顺德。次子(六官祖扶),南宋嘉定进,授七洞教谕,其孙陈应任南流县尹,升藤州知府,迁居郁林,为入郁林陈氏始祖,其著名后裔有陈辉光(曾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三子(十官祖显)由乡举世闻名赐进士,封承节郎,任陆川武略统帅,裔居陆川、博白等。四子(十一官瑜)为太学生,迁廉江石城。五子(十二官祖尧),宋乡进士,迁灵山县。六子(十三官祖舜),宋两清进士,迁钦州。七子(十六官祖禹),授宋度牒冲真大师,居博白。生二子,次子景元为南宋德佑丙子科解元(省试第一名),其著名后裔为陈济棠(民国总统府资政,陆军一级上将。其曾祖父陈炳传由博白迁往防城)。由于族衍粤桂,至今已传30余代人,繁衍裔孙60余万人。

冯姓:

据明隆关年间博白《冯氏族谱》载:我本支世由福建汀州府朱褚街瓦子巷来。始祖冯元淑,大宋光宗元年(1192年)壬子科由武生中式第二名武举,任用广东南雄府右营千总。公配蒙氏安人,生二子,孟法食,武生,仲法宋,岁贡。长子法食公军旅有功,升任白州都吏兼营千总,诰封奉政大夫。弟法宋随任,以军功加团练副使衔。法食公卒于署内。弟法宋公遂隐而不仕,贸易于白州城外,后率侄卜居柯木堡牛路头,开基创业。后裔蕃衍繁迁,或迁异省,或居本乡。其著名后裔,有近代镇南关大捷的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迁钦州)。

黄姓:

据文地镇旱坳村民国二十年(1931年)修的《黄氏族谱序》载:溯我上县始祖—昱公,是在元朝延佑五年(1318年)戊午岁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来任石城(今广东省廉江市)尹,于天历元年(1328年)戊辰岁迁治新和驿。公致仕后即奠基县之旧治黄村(即今之上县村)。距今已699年矣!昱祖配姜李二氏,诞凯珊、梅珊、柏珊三子。一本三枝,根深叶茂。长凯留旧籍,梅迁吴川,柏迁博白那亭(即今博白文地镇境内)。由此看来,柏珊入博时间应为元朝末。其总119世祖峭山公有祖宗遗训诗云:“骏马登程出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博白那亭支黄氏著名的后裔有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昭王黄文英。

ky15.net 发表于 2011-12-8 00:03

博白黄姓有两大类,一是如上所说,元朝就来到博白,主要居住在文地镇;二是在沙河、菱角、江宁等镇居住的黄姓是从在明末时候从福建漳州的朱褚街瓦子巷迁过来的,两者都是世祖峭山公后裔。世祖峭山公遗训诗在福建、浙江、两广的黄姓子孙中广为传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白各大姓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