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发表于 2011-10-9 01:00

清明了,给宋教仁的坟头添柱香吧!【节选】

今又重阳,给宋教仁的坟头添柱香吧!
作者:金满楼

    在上海闸北公园的一个偏僻角落里,有一个人的雕像多少显得有点落寞和孤寂,这个人的名字叫宋教仁。在1913年那场举国震惊的暗杀事件中,宋教仁究竟死于何种阴谋及何人之手,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团。岁月匆匆,白驹过隙,100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处乡间的宋氏墓园如今早已栖身闹市,在今天的闸北公园,宋教仁墓顶上塑有鹰斗蛇的青铜雕塑和宋本人的全身西服坐像依然矗立,从南北高架上路过这座不起眼的小公园时,那只展翅的飞鹰仍旧依稀可见,但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宋教仁和他的事迹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之中,正如他和那他寂寞的墓园,如今已是少有人知。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他出身于一个耕读世家,曾考中过秀才,后与黄兴等人成立华兴会并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4年底,宋教仁在长沙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并于次年参与了同盟会的组建,成为革命党早期的重要领袖。

      武昌起义后,宋教仁在南京临时政府中任法制院院长;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后,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提名他做农林总长,但这个职位显然满足不了宋教仁的大志。在唐绍仪辞职后,宋教仁也辞去内阁职务。之后,在宋教仁的主持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获得国会选举的胜利后,宋教仁是极有希望出任新的内阁总理,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1913年3月22日,就在宋教仁准备从上海火车站北上之时,一颗罪恶的带毒的子弹击中了他年轻的生命。

    经手术后,子弹虽被取出,但此时的宋教仁已经是脸如白纸,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便呻吟着对陪护的于右任口授遗嘱:一是将他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的书籍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是他家中一向贫寒,老母尚在,希望在他死后请黄兴及各位故人代为照料;三是诸位同志要继续奋斗救国,勿以他为念而放弃责任。

    言毕,宋教仁痛苦至极,他一会双手抱肩,一会合成十字,似乎有说不尽的苦况,旁边一班送死的友人,也都为之恻然落泪。在第二次缝肠手术后,宋教仁的伤情更加恶化,他还呻吟着说:“我为了调合南北,费尽若心,可是造谣者和一般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真死不瞑目。”

    捱到3月22日凌晨四点,在黄兴、于右任等人的围侍下,宋教仁在辗转苦痛中气绝而亡,年仅三十二岁。临终前,宋教仁双目直视不瞑,双拳紧握不张,眼框中尚有泪珠,足见他对这个美好的世界是何等的眷恋和不舍。

   令人无语的是,宋教仁在临终之前还请黄兴代笔致电北京,向袁世凯报告了被刺经过,他说:“窃思自己受任以来,束身自爱,从未结怨于私人。如今国本未固,民福不增,遽而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
   
   临死之人,殷殷期望,章士钊说他是“至死不悟”,闻者何尝不令人心酸?


   斯人已去,太息长存。1913年4月13日, 在宋教仁逝世后的第三周,国民党人在上海举行追悼大会,前来为宋教仁致哀者竟然达到2万余人。4月25日,谭人凤等人请求政府为宋教仁铸像并开设公园,以资纪念。1914年6月,公园建成,地址就在宋教仁遇难处不远(今闸北公园)。宋教仁遗体迁入墓地的当天,前来送葬者又达数万人,谭人凤、王惠宠、居正、章太炎等国民党要人及其社会名流也都纷纷赶来参加葬礼。

   宋教仁墓的顶端塑有鹰斗蛇的青铜雕塑, 墓寝坐北朝南,近似正方形,四周砌有24根圆头方柱,连成石栏。墓前有一大碑,碑文“宋教仁先生之墓”数字,墓区正中,雕有宋教仁的全身西服坐像,像座正面刻“渔父”两字,系章太炎篆文手迹;背面刻铭文:“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於乎!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系于右任所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了,给宋教仁的坟头添柱香吧!【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