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有许多人被赐姓李,所以增加了李姓的人口。
相反,有许多曾姓陈的,改姓王、田、袁等姓了,如把 ...
你去问 姓王、田、袁 的同胞看,看看人家愿跟你姓吗?
李氏世系
沙垌车田山李栓 2011-05-21 10:42:31 回复 转载到 医护健康交流群职业一族北流丁公李氏群不变的徊忆白衣论坛中华李氏宗亲10三柏李氏联宗群北流沙垌信息平台玉林李氏寿山公后裔①玉林李氏陆川群玉林李氏容县群全球李氏网官方总群(3)人生正午阳08大专中医班移动到 讨论版 贴图版 置顶 锁帖 修改 删除
经多年对李氏文物和典籍的考证和研究,为便于天下
李氏寻根问祖,支脉与祖脉相承,知己根在何方,苗出
何处,故将李姓公支祖世系公之于众。有不妥之处,恳
请有识之士正之。
原始人群一一蓝田猿人一一半坡母氏一(人文始祖)
1世少典(李氏受姓前)
2世黄帝
3世昌意
4世颛顼
5世大临
6世女修
7世大业
8世女华
9世大费
10世大廉
11世 龙降
12世仲容
13世叔达
14世孟戏
15世皋陶(李姓血源始祖)
16世英氏
17世舒寥
18世舒鸠
19世舒鲍
20世舒庸
21世舒龙
22世舒袭
23世伯益
24世徐氏
25世郯氏
26世莒氏
27世终黎
28世运奄
29世莵袭
30世将梁
31世黄氏
32世*
33世修鱼
34世白冥
35世蜚廉
36世秦氏
37世赵氏
38世恩成
39世理征
40世利贞(得姓后)
41世昌祖
42世彤德
43世庆
44世承
45世硕宗
46世显
47世爽
48世环鼎
49世爵
50世寅龙
51世熙宠
52世尧
53世辉
54世连顺
55世乾
56世耳 (鼻祖)
57世宗
58世同
59世充
60世跻
61世恪
62世洪
63世兴族
64世昙
65世崇
66世瑶
67世信
68世超
69世仲翔
70世伯考
71世尚
72世广
73世敢
74世禹
75世丞
76世先
77世长宗
78世君况
79世本
80世次
81世轨
82世龙
83世艾
84世雍
85世柔
86世龠
87世昶
88世皓
89世歆
90世重耳
91世熙
92世天赐
93世虎
94世丙
95世渊
96世民(旺祖)
97世李治
98世李旦
99世隆基
100世李亨
101世李豫
102世李适
103世李诵
104世李纯
105世李忱
106世李凗
107世李晔
108世李柷
109世熙照
110世韬云
111世英*R>
112世新成
113世训教
114世泰青
115世泳定
116世李纲
117世李贵
118世李奎
119世李( 孟)奇
120世李珠
121世(李珠五子:金德公、木德公、水德公、火德公、土德公)
(李正2006年1月29日研制)
李氏的历史文化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李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关于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台湾李姓排列第五。台湾各地到处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烟稀少的边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后裔在繁衍。台湾李氏也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后为郑芸龙所杀。台湾李姓并非一支,第一类是北宋大臣要纲之后称为景仙李氏;第二类是河南李氏称为兑山李氏;第三类是来自宋朝的云南后称为金山乡李氏;第四类是燕楼李氏;约宋元之间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数最多。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 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 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