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流行婚嫁礼俗概述
浦北流行婚嫁礼俗概述整理\张淦侑
浦北县位于广西钦州市东部,南靠北海市、东临玉林市、北接南宁市和贵港市。在浩瀚的北部湾畔,雄伟的六万山下,美丽的南流江如一条五彩斑斓的丝绸带着希望与大海握手,历史又仿佛回到两汉繁华合浦以及那条令后人牵肠挂肚的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两千年,随着中原文明不断南下,又经明清中后期客家自东西迁,而在浦北县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独特的汉族风俗。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钦廉(北海、钦州、防城港,不含上思县)与粤西实际上同属一个地理文化单元,不论其地理构造还是历史亲缘,许多学者一直以来都不会把本地区划入所谓的“八桂文化”。钦廉地区以广府文化为主,兼有客家、闽南、疍家文化元素,这些也只是汉族风俗的分支,因此各民系风俗之间均有着共性与个性,又由于各民系长期融合,这种个性已经表现得不太明显。而浦北县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特别是在婚嫁礼俗上更把这种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提到浦北文化,总是要回归合浦,否则无从谈起。浦北县是钦廉划入广西管辖的产物,与合浦是母子关系,正如钦廉与广东的关系一样。由于这样特殊的关系,又决定了浦北与合浦在婚嫁礼俗上是个统一体。浦北人口构成比较纯,主要由60%的广府民系和40%的客家民系组成,民系特征也已经不太明显,婚嫁礼俗趋向一致。而保留比较完整的婚嫁礼俗主要是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
不论在民国或在今天,浦北民间青年男女在少数地方仍要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礼俗成亲,又经岁月而有所变更。观其一般仪式,主要由求亲、定亲、迎亲、拜堂、献茶和回门六个步骤进行,试概述如下:
一、求亲:男家儿子年龄15至18岁,便委托媒人物色门当户对的女子,然后求亲。女家接受求亲时,也要委托家属打听男方家境和男子相貌人品,直到双方没有异议,便用红纸写上女子生辰八字(俗称“年生”)由媒人送到男家。
二、定亲:男家接到女子“年生”须请先生算卦,若无“相克”即可托媒人到女家商议聘金、彩礼之事。经双方家长同意,男家选择良辰吉日将聘金、彩礼、庚帖放入一箱子内,箱外用红布绸包裹,上插柏枝或万年青,连同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女家收到男家的礼品和庚帖后,要在原箱子内放入女子的庚帖再由媒人带回男家,并定下迎嫁时间,双方开始筹备喜事。
三、迎亲:双方家长依照预定婚嫁时间,各备宴席请客,男家备花轿、灯笼、罗伞、高扇、彩旗、八音队,新郎头着长袍、戴礼帽,身肩测斜挎红绸条带,乘轿或骑马到女家迎亲,沿途鸣锣吹笛。新郎到女家,先拜女家祖宗,再向岳父母及长辈行跪礼。尔后女家设宴款待。女家点齐嫁妆,替新娘梳妆打扮。新娘头戴凤冠外罩一方巾,上身着花边红衫,下身穿红花裙,足履绣花鞋,十指套上银制长指甲。新娘由伴娘搀扶,哭唱“出嫁歌”拜别父母及长辈,以谢养育之恩,待步入花轿,送嫁队簇拥而随新郎和迎嫁队同去男家。
四、拜堂:花轿至男家宗祠大厅前停下,新娘至轿前迎接,伴娘和几个妇女搀扶新娘,足不履地,由专人以两张草席轮换垫履,扶至祖宗牌位前与新郎一起拜祭祖宗(俗称“拜堂”),尔后把新娘扶入新房。
五、献茶:新郎由伴郎带领,尾随新娘拥入新房,用纸扇轻打三下新娘头颅,随之揭去新娘的罩头红巾,伴娘取酒一杯,递给新郎、新娘各饮一口,即为“交杯酒”。然后再由伴郎、伴娘带领新郎、新娘入席,逐一向至亲长辈献甜茶、糖果,至亲长辈则向茶托回赠红包。
六、回门:婚后三朝,新郎、新娘备办礼物去娘家拜见岳父母(双亲),故曰“三朝回门”。
此外,在近代浦北(合浦)民间还不时有童养媳(童婚)、拉生入妻等丑陋落后的婚姻现象,直到民国以后才逐渐消失。
当然,在婚姻自由和西化肆捏的今天,尤其在80后一代青年身上,已经不再遵循祖宗留下来的这套“家法”结婚,他们不再相信中国的神灵,转而奔西方而去,轿车、西装、婚纱直至洞房的地方都改在了酒店里。对此,笔者更不知是喜或悲,喜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得到解放,悲的是传统文化被无情地唾弃。眼看两千年化为今朝晨露,不仅是浦北的婚嫁礼俗,整个中华婚俗文明都将遭此厄运。
参考:《浦北县志》1991年版
2009年5月24日凌晨
原来 北流还有这么多历史我不知的,,{:3_9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