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中国古代著名的十二生肖文化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4-6-5 1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振高 于 2024-6-7 15:33 编辑

十二生肖文化对应中国伏羲八卦的十二地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十二地支简化后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就是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两批秦代竹简,其中有关“盗者”的内容:“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上述与现代生肖次第基本相同,但辰未写生肖;午对鹿;未对马;戌对老羊。“盗者”,有研究者认为在最早的历史文献中,十二生肖是用来破案捉贼的!所以称之为“盗者”的内容。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甲种竹简也有盗者的记录: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该记录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与现代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完全相同。

十二生肖来自中国远古时期人们对各个图腾的信仰,这几年一直在研究中国著名古书《山海经》,原始社会中华大地生活着很多民族,也生活在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从山海经就可以知道:“如果一个地方的鳄鱼比较多,那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信仰龙,把龙作为当地的图腾。如果一个地方蛇比较多,那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信仰蛇,把蛇作为当地的图腾。如果一个地方的野牛比较多,那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信仰牛,把牛作为当地的图腾。如果一个地方的野猪比较多,那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信仰猪,把猪作为当地的图腾。等等。所以山海经记载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管理群山的神人,如龙身人首,蛇身人首,马身人首,等等,这些龙身人首、蛇身人首、马身人首神人都是当地的部落首领。证明信仰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图腾的部落都是组成中国远古时期大家庭的各个民族。

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古今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有星宿说:“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分别代表一种动物。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有岁星说:“岁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岁,岁星与太岁都是指木星,也指伏羲。”古书记载:“伏羲以木德为王”。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也有与我想法相同的“图腾说”。有专家认为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夏族的图腾是熊、鱼、龙、鸟、虎,商族的图腾是龙、玄鸟和大象,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十二生皆是日常可见。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当然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还有所谓的“外来说”。我认为认为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是外国传进来的简直是胡扯,既是对中国远古的文化不了解,也是对中国历史不了解,更是极端对中国远古文化与远古文明极度不自信,而且是崇媚洋外。如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认为:“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而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太阳历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许并非起源于中国。但秦简的出土推翻了赵翼与郭沫若说法。而中国一万年前的祖先首领伏羲创立的伏羲八卦也推翻了郭沫若的推测和论断。黄道十二宫是描述黄道带上人为划分的十二个随中气点移动的均等区域。在历法学上,黄道十二宫的划分本身是一种太阳历,以春分点为起点,太阳在黄道带上视运动每运转30度为一宫,其实是一个太阳月。需要指出的是,黄道十二宫可以借用星座或星次命名,就像是中国干支历法当中的十二地支借用十二种动物的形象一样。
中国一万年前已经有太阳崇拜,后来中国的考古遗址出土了很多太阳崇拜的文物或者图案,这都是最好的证明。彝族十月太阳历就是以十二属相回归纪日。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距今已有上万年,被誉为天、地、人合一的画卷。彝族太阳历又称参历,是夏朝的历法,源于伏羲太昊龙历,到夏时以参宿为参照星制定。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古羌人是出自伏羲氏族的一个分支炎帝,因为“羲”字头部也是一个“羊”字。当然,“羲”字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就是“太阳“,羲阳就是太阳的别称。而且“羌”通“姜”,炎帝就是姜姓的祖先,现在彝族还有对火的崇拜,最著名的就是彝族的火把节。所以太阳历应该出自伏羲、炎帝,到了夏朝的时期得到了完善。而“夏”也代表太阳最猛的季节,所以夏也代表太阳。有所谓的专家、学者认为“彝”字是会意字,会双手进献被砍掉头颅的反缚两手的俘馘之意,本义是屠杀俘虏作为牺牲而献祭祖宗。我认为这简直是胡扯,“彝”字在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周朝的文字明明是龙头(上部是龙的象形文字)或者说是一个“尊”的象形字。证明彝族出自古越族,“彝器”指古代帝王、贵族宗庙常用的祭器。“彝器”又名“尊彝”,是北宋以来金石学中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也是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证明了彝器的尊贵、贵重性。

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彝族仍用十二兽历纪日并用于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图腾,虽然也有降虎伏罴本领(把虎等猛兽驯服用于战争),但是军队的主力或者说大部分将领或者士兵是来自熊罴貔貅虎等图腾信仰的人,或者说这些将领和士兵身上纹有熊罴貔貅虎等图案。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学说。

当然,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动物崇拜,这反而加强图腾说的合理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一万年前的象形文字都是以天地万物为图腾创造的,而且有很多都是相同的地方。而突厥的古文字与中国的古文字也有不少是相同的。而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信仰十二生肖,如越南、泰国、韩国、南亚国家、中东国家、阿富汗以及蒙古等国,这些国家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十二生肖大同小异。十二生肖(兽历)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

《论衡》说:“寅,木也,其禽虎也;戍,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水胜火,故豕食蛇;曰:审如论者之言,含血之虫,亦有不相胜之效。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啮獼猴者,犬也。鼠,水。獼猴,金也。戍,土也,申,猴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

也许有人说《山海经》荒谬,我认为这是他们不了解《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以及不了解中国甚至人类远古时期的风俗习惯。从中国的历史书记载:“古越人喜欢纹身,把龙蛇的图像纹在身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山海经》从古到今很多著名的画家根据《山海经》的文字描述而创造的图像是错误的,如《山海经》那些神与人的图像应该画成人首人身、在人身上加上各种动物的纹身或者说图案。而不是直接把人头和动物的身体拼凑画上去,这样有反伦理道德,也违反人与动物繁衍的科学性。不了解《山海经》中的古人纹身文化如“龙身人首”、“蛇身人首”、“马身人首”等含义胡编乱画才是荒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