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 还在研究不靠谱的城市排名?还不如看懂城市发展的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子木
“什么牛鬼神蛇都能做榜单。”
昨天几个朋友聚会,老王满脸不忿。
想想的确如此,过去研究机构出排行榜,谨慎的很,几万份数据研究通透,必须盖章印戳,背后还要有国字头的机构做背书。
现在呢?
大小榜单满天飞,没有查究,明面上号称全国最权威研究机构,私底下,高价出售坑位费,乐此不疲。
一张榜单,背后是百万千万的生意,跟抢钱一样。
楼市也是如此,什么超一线城市、超二线城市、最具商业价值城市……
楼市小白看完,云里雾里,昨天就有读者问我,未来除了一线城市以外,哪些二线城市具有投资价值?
鉴于此,子木决定从顶层设计出发,聊聊我眼中的“新一线”。
1
底层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所以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是什么。
如果你经常看新闻,应该会熟悉国家战略的词,比如城市群战略,强省会战略,一带一路,内外双循环,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
这些战略都会实现吗?
答案存疑。
京津冀搞了多少年,环京区域依旧迷茫,西部开发了几十年,之前落后的地方依旧没有多大起色,同样,东北振兴也很难在人口流出、营商环境羸弱的地方,有所成效。
战略的本质是投资,投资讲求回报,而回报一定要合乎“趋势”。
中国战略层这几年完全通透了这个道理,从“摊大饼、多点开花”转为“把钱花在刀刃上”,以求收益最大化。
那么到底哪些是真正的顶层战略呢?
我认为有三:
1、国内外大循环
2、城市群经济圈
3、“南北之兴”与一带一路
三大天字号战略,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支撑了中国未来二十年的主要增长。
2
两条腿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到:
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是顶层中的最高战略。
国内循环的增长极,是大消费、大医疗、大科技,而这背后的产业支撑就是科研、新基建、轨道交通、制造业工业等。
国外的增长极是进出口,背后的支持是对外贸易,二次国际化。
中央在实施战略的时候,一定会优先选择有能力的城市。
这就好比在战场上,肯定让力气大的扛物资,腿脚利索的接电话线,眼神好的用意大利炮瞄小日本。
那么哪些地方最符合这些产业基因呢?
答案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改革开放后,乘着东风,成为中国工业制造中心,接驳国际资本。
在双循环大格局下,主要承载国内大消费。
而珠三角,也是改革开放的宠儿,早期对外商业贸易发达,近几年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迅速,未来逐步会成为外循环的主要动力。
这两个区域无疑是我国经济巨人的两条大腿,必然是中央投资最青睐的地方。
拿城际轨道交通投资来说,去年国家投资近8000亿,给了长三角4000亿,大湾区1100亿,两者占全国投资高达63%。
3
支点
城市群相当于集团公司,带头人有了,下面的兄弟必须得给力,尤其是在能力上有互补优势。
分城市来讲,上海是巨无霸级龙头,带领长三角;深圳、广州哥俩带领大湾区。

拿长三角来说,杭州的角色是数据创新产业先锋,苏州、无锡是工业制造业核心,宁波拥有举世无双的港口实力。
南京贵为江苏省会,虽然首位度不高,常年被小兄弟们笑称为“徽京”,但南京的高校资源强,地位远离长三角核心竞争区,自然对周边区域有强虹吸力。
地位无可撼动。
还有一个城市,大家要注意,那就是最新加入长三角的合肥。
这个兄弟很厉害,过去的18年间,合肥GDP的增长幅度高达2489%,是全国增长最快的新一线城市。
这真是政府有所作为的典范,生生靠自己对产业的投资,扳回一城,目前成为全国第二大国家科学中心,底下一大批新兴企业,地位无可取代。
总之长三角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排名更符合下面这个排列:
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宁波、无锡。
接下来是大湾区。
大湾区相对简单一些,因为整个区域相对长三角较年轻,新一线城市只有东莞和佛山。

东莞从早些年的低端制造业中心蜕变为工业制造中心,也是一部响当当的奋斗史,当然少不了深圳大哥的提携。
作为深圳的得力干将,东莞与深圳从最早的“前店后厂”到现在“前研发后制造”的新型模式,关系相当可靠,自然是大湾区最强新一线城市。
佛山也不错,工业制造强劲,与广州互补,而且这些年广佛一体化建设效果卓著。
前段时间去佛山出差,如果别人不说,很难感知这是两个城市,他们是中国城市融合的典范,未来很可能成为亚洲第一大超级融合城。
大湾区除了东莞、佛山,我认为珠海是最可能升级为新一线的“后进者”。
地理位置好,左右逢源,接驳港澳资源,未来还要与深圳相通,是大湾区战略的核心支点,基本可以默认为第二梯队的新一线城市。
所以大湾区新一线排序为:东莞、佛山、珠海。
4
三大总舵
除了两条腿以外,符合三大顶层战略基础的主要角色,还有京津冀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因为整体产业升级迟缓,错过了工业制造业和互联网科技等产业时代,陷入长期被北京虹吸的窘境。

新一线城市只有天津一家,天津的优势在于科教和一定的港口优势,未来也是北京人口外溢的主要接驳点。
石家庄虽贵为省会,但常年被北京虹吸,产业薄弱只能算是常规二线城市,未来的机遇在于大交通,不过也很难进入新一线城市序列。
成渝城市群去年被定义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发展迅猛,其中新一线城市在于核心成都、重庆。
这两个龙头城市,常年相爱相杀,成都在于商业、科技创新,重庆在于制造业和金融,优势互补,都属于区域极值,也是中国西部经济的未来。
长江中游城市群,广泛意义上讲,包含了中部的大多数核心城市,但新一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一省独大”的省会,其中最强莫过于武汉。

武汉自古九省通衢,富庶之地,又坐拥天下奇才,长江贯通,在内循环战略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要拔得头筹。
其次是郑州以及长沙。相对来讲,长沙更有优势一些,房价控的好,人才吸引力强,而且与合肥一样,一直以来对产业投资不遗余力。
近两年,百度、腾讯云、阿里云陆续登陆长沙……一系列大动作,坐实了长沙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态势。
郑州的优势则在于人口。
河南省是户籍人口最多的省份,郑州又是“一省之力”的产物,人口汇集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我一直认为,郑州地缘好,人口多,早应该是特大城市。
但说实话,相对于武汉、合肥、长沙,郑州发展还是慢了许多,虽然这些年在现代食品制造、汽车产业、电子信息等,发展尚可,然而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薄弱。
所以这造成当地人均收入低,人口虹吸较强,但人才虹吸较弱。
山东半岛城市群虽然不在主航线上,这些年还被媒体黑来黑去,但自身实力还是有的,尤其是城市名片和工业基础很强的青岛。
虽然强省会战略下,济南这几年发展迅速,直逼青岛,但实际上差距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城市交通架构和人口吸引力。
总的来说,内地新一线可以排名为: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长沙、郑州、青岛。
5
新兴极值
除此之外,在顶层战略上,“一带一路”和“南北之兴”也是中国未来的极点。
“一带一路”是外循环的主要路径,大陆主要支点是西安,海上的主要支点是海口、三亚。
西安和南京、武汉一样,城市文化底蕴深厚,高校众多,不缺人才,自从被定义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后,引入科技创新,经济增速进入全国第一列队。
西安就像西北部的深圳,在资本利好的冲击下,这几年发展比较混乱,机遇与风险并存,尤其房价,一路飙升,直追成都、武汉等老牌新一线城市。
预计接下来会加码打压,直至匹配城市经济面。
一带一路的海上支点是海口和三亚。
三亚的大旅游很厉害,这两年在自贸港利好下,大消费增速极快,实体产业加速起步,其中比如深海科技、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的特殊产业在全国范围都是首屈一指。
海口是海南省会,资本资源核心枢纽,自然是全省聚焦点。
三亚在城市名气和旅游产业方面要强于海口,但海口在金融、制造业等方面要强于三亚,这两个城市相辅相成,并不能说谁比谁强。
这两个城市虽然现在被定位为二线城市,但可以确定的是,2025年封关后,海南省会迎来第二春,是未来新晋新一线城市。
“南北之兴”,是我起的名字,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不遗余力打造南北双核心城市实验区,“南海南,北雄安”。
“南海南”利好海口和三亚,北雄安是千年大计,到时候会使用数字管理技术、无人驾驶、大数据等全国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届时会与帝都互成犄角之势,重新定义京津冀城市群。
5
国人运势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
何为新一线?
子木认为,一定要以国家顶层战略为基础。
要么是集团企业的得力干将,要么是一方霸主,有差异化的产业竞争优势,人口常年流入,整体呈现正向增长率。
在这个基础上,我可以将其分为三大梯队:
1、成都、杭州、武汉。
2、重庆、苏州南京、天津、长沙、宁波、合肥。
3、无锡、佛山、东莞、郑州、西安、青岛、海口、三亚、珠海。
整体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弓箭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是框架,新一线城市是主力,瞄准西方列强,打造“国之运势”。
箭矢脱弓,国运带城运,城运映人运。
身处这些城市的朋友,要好好珍惜机会,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投资,都要抓住赛道机遇。
而非此列城市的朋友,尽可能在这样的城市落户,弯道超车,分享城市发展红利。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里,这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